赛默飞生物安全柜 Thermo Scientific 1500 风量校验
质保3年只换不修,厂家长沙实了个验仪器制造有限公司
一、前言
Thermo Scientific 1500 系列生物安全柜是赛默飞世尔科技为高等级实验室、制药企业、科研机构及生物防护单位设计的先进防护设备。该系列产品以高效的气流系统和精确的控制技术著称,能通过稳定的风速与气流平衡实现对操作者、样品和环境的三重生物防护。
风量(Air Volume)是决定生物安全柜防护性能的关键参数之一,它直接影响下送风速度、吸入口气流方向、过滤效率及整体气流平衡。若风量偏离标准范围,可能导致层流破坏、污染外泄或防护屏障失效。
因此,风量校验是生物安全柜性能验证和周期维护的重要环节。本文系统介绍 Thermo Scientific 1500 系列生物安全柜风量校验的原理、方法、仪器选择、操作步骤、标准要求、数据处理及管理制度,帮助实验室建立规范化、可追溯的风量校准体系。
二、风量校验的目的与意义
1. 确保防护性能
校验风量能确认送风和排风系统运行是否正常,保证气流平衡,避免污染外逸或逆流。
2. 评估过滤系统状态
风量变化能反映HEPA过滤器的阻力变化情况,为判断更换周期提供依据。
3. 维持风速稳定
风速由风量与断面面积共同决定,校准风量即确保风速维持在标准值(0.45 ± 0.05 m/s)。
4. 满足法规标准
风量校验是生物安全柜符合EN 12469、NSF/ANSI 49、ISO 14644及GB 50591等标准的必要条件。
5. 提升设备可靠性
通过定期校验风量,可发现传感器漂移、风机性能衰减等隐患,减少运行风险。
三、风量系统结构概述
Thermo Scientific 1500 系列采用双气流系统设计,包括下送风(Downflow)与排风(Exhaust)两部分。
1. 下送风系统
风机通过顶部HEPA过滤器向操作区送出洁净空气;
形成垂直层流(约0.45 m/s),保护样品免受污染;
送风风量约占总风量的70%。
2. 排风系统
吸入口格栅吸入部分气体及污染气溶胶;
通过排风HEPA过滤后排出或回流;
排风风量约占总风量的30%。
3. 气流平衡原理
通过风机调速与压差控制,系统维持送风与排风之间的动态平衡。若风量失衡,将导致层流破坏或污染外泄。
四、风量校验的基本原理
风量校验依据流体力学原理,通过测量风速并结合流通截面积计算得到空气流量值:
Q=V×AQ = V \times AQ=V×A
其中:
Q:风量(m³/s);
V:平均风速(m/s);
A:测量截面积(m²)。
送风风量与排风风量的比值应符合设计平衡标准(一般为7:3),以确保防护屏障稳定。
五、风量校验的适用范围
新设备安装后的首次性能验证;
年度性能复检;
更换HEPA过滤器或风机后;
出现风速或压差异常报警时;
设备迁移或维修后重新验证。
六、校验仪器与设备
| 仪器名称 | 精度要求 | 用途 |
|---|---|---|
| 热球式风速仪 | ±2% | 测量送风与排风风速 |
| 皮托管及差压计 | ±1 Pa | 测量通风管内气流压差 |
| 面风速测试罩 | ±3% | 计算出风口平均风量 |
| 数字微压计 | 分辨率1 Pa | 检测送风与排风压差 |
| 测试平台与标尺 | - | 定位测点与面积计算 |
所有仪器须经计量认证,校准周期不超过12个月。
七、风量校验准备
1. 环境条件
室温18–26℃,湿度30–70%;
门窗关闭,无外部气流干扰;
实验室内风速≤0.3 m/s。
2. 设备状态
前窗开启至操作安全高度(20–25 cm);
风机运行10分钟以上,气流稳定;
紫外灯关闭,照明开启;
压差与报警系统正常。
3. 测试点布置
送风风量:在操作区出风口上方9个测点(3×3矩阵);
排风风量:在排风口中心及边缘均布3–5个测点。
八、送风风量校验步骤
1. 测量下送风风速
使用热球式风速仪测量9个点风速;
每点记录3次读数取平均;
计算平均风速 VavgV_{avg}Vavg。
2. 计算送风风量
测量送风截面积 AsupplyA_{supply}Asupply(单位:m²);
代入公式:
Qsupply=Vavg×AsupplyQ_{supply} = V_{avg} \times A_{supply}Qsupply=Vavg×Asupply
3. 判定标准
| 参数 | 标准要求 | 判定 |
|---|---|---|
| 平均风速 | 0.45 ± 0.05 m/s | 合格 |
| 风速均匀性 | 各点偏差 ≤ ±20% | 合格 |
| 送风风量偏差 | ≤ ±10% | 合格 |
若送风风速偏低,应检查过滤器阻力或风机转速;若偏高,需调整控制参数以防扰动层流。
九、排风风量校验步骤
1. 测量排风风速
使用皮托管或面罩法测量排风口风速;
每点测量3次取平均值;
计算平均排风速度 VexhaustV_{exhaust}Vexhaust。
2. 计算排风风量
测量排风口截面积 AexhaustA_{exhaust}Aexhaust;
代入公式:
Qexhaust=Vexhaust×AexhaustQ_{exhaust} = V_{exhaust} \times A_{exhaust}Qexhaust=Vexhaust×Aexhaust
3. 平衡判定
送风与排风风量比值维持在7:3 ±5%;
若排风风量过低,可能造成污染积聚;
若排风过大,会导致操作口气流逆向扰动。
十、气流平衡与压差校验
1. 测试目的
验证送风与排风之间的压差是否稳定,以保证安全屏障完整。
2. 测试方法
使用微压计测量送风过滤器前后压差;
同时测量排风过滤器压差;
正常范围:250–450 Pa。
3. 数据分析
若压差持续升高,说明过滤器阻力增加;若过低,则可能存在泄漏或风机功率不足。
十一、数据记录与计算实例
以1500B型号(1.5 m工作宽度)为例:
测量面积 A=1.35m2A = 1.35 m²A=1.35m2
各点平均风速:
0.44, 0.46, 0.45, 0.47, 0.43, 0.45, 0.46, 0.44, 0.45 (m/s)平均风速 Vavg=0.45m/sV_{avg} = 0.45 m/sVavg=0.45m/s
送风风量:
Q=0.45×1.35=0.6075m3/sQ = 0.45 \times 1.35 = 0.6075 m³/sQ=0.45×1.35=0.6075m3/s
即 2187 m³/h。
经比对,实测值与设计值(2200 m³/h)偏差 < 1%,判定合格。
十二、风量校验判定标准
| 校验项目 | 标准要求 | 判定条件 |
|---|---|---|
| 平均风速 | 0.45 ± 0.05 m/s | 合格 |
| 风速均匀性 | ≤ ±20% | 合格 |
| 风量偏差 | ≤ ±10% | 合格 |
| 送排风比例 | 7:3 ±5% | 合格 |
| 压差稳定性 | 250–450 Pa | 合格 |
如任一指标不合格,须进行调整并重新校验。
十三、校验周期与频率
| 校验类型 | 周期 | 执行人 |
|---|---|---|
| 初始校验 | 新设备安装后 | 厂家或认证机构 |
| 定期校验 | 每12个月 | 实验室技术员或服务商 |
| 维修后校验 | 更换过滤器、风机或控制系统后 | 专业人员 |
| 异常校验 | 出现风速或报警异常时 | 设备管理员 |
十四、常见问题及处理
| 问题 | 原因 | 处理措施 |
|---|---|---|
| 风量偏低 | 过滤器堵塞、风机转速下降 | 清洁或更换过滤器 |
| 风量偏高 | 控制设定不当 | 调整风机参数 |
| 风量波动大 | 风机控制模块失稳 | 检查ECM电机控制器 |
| 送排风不平衡 | 密封泄漏或通风阻力差 | 检查风道与密封圈 |
| 测量值误差大 | 仪器校准失效 | 校正风速仪 |
十五、风量校验数据管理
1. 数据记录要求
记录测点位置、测量值、环境条件;
计算平均风速与风量;
标注执行人、时间、仪器编号。
2. 报告内容
包含设备型号、序列号、测量数据表;
计算结果、判定结论与调整措施;
附带风速分布图与压差曲线。
3. 数据保存
保留电子与纸质记录;
保存期限≥5年;
用于年度性能趋势分析。
十六、风量校验中的安全注意事项
校验前确认风机与电源正常,无异常噪音;
禁止在紫外灯开启状态下操作;
测试探头插入操作口时动作缓慢,防止扰乱层流;
校验结束后应清洁测量区域;
所有检测应由经过培训的技术人员执行。
十七、风量调整与优化
若校验结果显示风量偏离标准,可按以下方法调整:
通过控制面板调整风机转速
进入菜单设置,微调风机转速(±5%以内)。
检查过滤系统阻力
压差偏高时更换过滤器;
压差偏低则检查密封与泄漏点。
校准风速传感器
若实测值与显示值偏差超过±5%,需重新校准。
风道清洁与密封
定期清洁风道内部灰尘;
检查法兰连接及密封垫完整性。
十八、趋势分析与维护决策
实验室可通过连续多次风量校验数据分析设备运行趋势:
风量逐年下降:表明过滤器阻塞逐步加剧;
风量波动频繁:提示风机控制系统不稳定;
送排风比例变化:说明风道存在泄漏或阻力不均。
通过数据趋势判断设备老化状态,可提前计划维护与部件更换,减少停机风险。
十九、符合标准与技术依据
Thermo Scientific 1500 系列风量校验标准参考以下规范:
EN 12469《微生物安全柜性能要求》
NSF/ANSI 49《生物安全柜设计与性能标准》
ISO 14644-3《洁净室测试方法》
GB 19489《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
YY 0569《生物安全柜技术通用规范》
设备校验应在符合上述标准的条件下执行,确保结果的科学性与合规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