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默飞生物安全柜 Thermo Scientific 1500 使用规范
质保3年只换不修,厂家长沙实了个验仪器制造有限公司
一、前言
Thermo Scientific 1500系列生物安全柜是赛默飞世尔科技为生物研究、医学检验、制药生产及高等级实验室设计的Ⅱ级A2型防护设备。其核心功能是通过稳定的气流系统和高效过滤技术,为实验操作提供人员防护、产品防护与环境防护三重安全屏障。
在使用过程中,任何不规范的操作都可能破坏气流平衡,造成样品污染或人员暴露风险。因此,制定并严格执行标准化的使用规范,是确保设备性能和实验室安全的关键。本文从设备结构、启动准备、操作步骤、安全注意事项、停机与消毒、维护与记录等方面,全面阐述Thermo Scientific 1500系列生物安全柜的正确使用规范。
二、使用规范的总体原则
安全优先:始终将人员与环境安全放在首位;
洁净操作:保持内部无菌状态,防止交叉污染;
科学顺序:严格遵循“清洁→实验→污染→清洁”的操作流程;
持续防护:确保气流与过滤系统在操作全过程保持稳定;
记录可追溯:每次操作均须填写运行日志与消毒记录。
三、使用前准备
1. 环境要求
安装位置应远离门口、通风口及人流密集区域;
实验室环境温度18–26℃,湿度不高于70%;
周围空间保持整洁,避免外部气流干扰。
2. 操作人员要求
经培训合格并取得设备使用授权;
穿戴实验防护服、一次性手套、口罩及防护眼镜;
禁止佩戴饰品或携带非实验用品进入工作区。
3. 设备自检
电源连接稳固,接地良好;
控制面板显示正常,无报警提示;
风机、照明灯、紫外灯功能正常;
前窗玻璃完好,升降顺畅。
4. 清洁与消毒
用75%乙醇或中性消毒剂擦拭内壁、台面及前窗;
开启风机运行10分钟以稳定气流;
如需紫外消毒,应提前照射30分钟并关闭后方可操作。
四、启动流程
打开电源开关;
启动风机并观察风速显示是否在0.45 ± 0.05 m/s范围;
检查吸入口气流是否平稳;
关闭紫外灯,开启照明系统;
前窗调整至安全工作高度(200 ± 10 mm);
等待气流稳定后开始实验操作。
五、实验操作规范
1. 操作区布局
按“清洁区—操作区—污染区”顺序布置物品;
保持操作区中心为主要实验空间;
禁止物品堵塞前吸入口或排风口;
所有物品进入操作区前应擦拭消毒。
2. 操作顺序
从左至右或由前至后进行操作,避免交叉移动;
动作应缓慢平稳,防止气流扰动;
样品容器开口应尽量对准操作区中心;
避免在操作区内堆放过多物品(覆盖面积不超过工作台50%)。
3. 操作行为要求
手臂进入操作区时应平行移动,避免频繁出入前窗区域;
禁止突然抬手或挥动,以免形成逆流;
不得使用明火,如确需灭菌,应使用电加热设备;
不得在柜内存放长期实验材料或文书。
4. 样品与废弃物管理
感染性样品应放置于带盖容器中操作;
实验废弃物及时密封并移出;
禁止在柜内直接倾倒或焚烧废物。
六、安全操作要点
1. 风速与气流监控
实时观察控制面板风速指示,保持下降气流0.45 m/s;
若出现报警(如风速低、压差异常),应立即停止操作并排查原因。
2. 前窗安全高度
工作时前窗高度不得超过警戒线;
若传感器报警,立即降低至标准位置;
操作过程中禁止完全关闭前窗,以免形成气压差冲击。
3. 紫外灯使用安全
紫外灯仅用于消毒,不得在运行中开启;
使用时关闭风机和照明灯;
紫外灯寿命约1000小时,应定期检测强度。
4. 电气安全
严禁带湿手触摸电源开关;
不得自行拆卸电气面板;
停电时应立即关闭设备并降下前窗。
七、操作中注意事项
保持动作轻柔,避免扰乱层流气流;
操作区内不得使用快速振动或旋转设备;
若必须转移样品,应沿操作区后方缓慢移动;
若发生样品溅出,立即停止操作并使用消毒纸覆盖处理;
实验期间不得开启紫外灯。
八、实验结束与停机流程
移除所有样品与仪器,封闭污染物;
用75%乙醇或适当消毒液擦拭台面、内壁与前窗;
保持风机运行10分钟以清除残留气溶胶;
关闭风机与照明系统;
启动紫外灯照射30分钟;
关闭总电源并记录运行日志。
九、异常与报警处理
| 报警类型 | 可能原因 | 处理措施 |
|---|---|---|
| 风速低报警 | 滤网堵塞、风机转速不足 | 清洁或更换过滤器、调整风机 |
| 压差报警 | 密封条老化或泄漏 | 检查密封系统并修复 |
| 前窗报警 | 高度超出安全范围 | 降下前窗 |
| 电源报警 | 电压波动或停电 | 关闭设备,等待供电稳定 |
| 紫外灯报警 | 灯管老化或互锁触发 | 更换灯管或重启系统 |
发生任何报警后,应立即停止操作并通知设备管理员。
十、日常维护与检查要求
1. 每日检查
检查风机、照明、紫外灯及报警系统功能;
确认风速显示稳定;
检查前窗玻璃与密封状态;
清洁操作区并记录日志。
2. 每周检查
检查风道与回风口是否畅通;
检查HEPA过滤器表面是否洁净;
模拟报警以验证声光提示功能。
3. 每月维护
测量下降风速与吸入口风速;
检查紫外强度≥40 μW/cm²;
检查电气接地与绝缘情况;
清理外壳与通风口积尘。
4. 年度维护
进行HEPA完整性检测与气流模式测试;
进行噪声、振动与压差验证;
重新校准风速与传感系统。
十一、清洁与消毒规范
1. 日常清洁
使用75%乙醇或中性消毒液清洁台面与内壁;
禁止使用强酸、强碱或含氯化学品;
每次操作结束后清洁一遍。
2. 定期消毒
每日紫外灯照射30分钟;
每周进行全面化学消毒;
每月对外部结构进行擦拭保养。
3. 溢出处理
立即覆盖吸水纸并喷洒消毒剂;
静置30分钟后擦拭清理;
废弃物密封处理并记录事件。
十二、记录与文档管理
运行日志:记录启停时间、操作者、风速及异常情况;
消毒记录:紫外灯使用与化学消毒情况;
维护记录:每次检测与维修内容;
校准与验证报告:年度性能检测结果;
所有记录须保存5年以上,确保可追溯性。
十三、人员操作行为规范
禁止在安全柜内饮食、存放私人物品;
禁止在风机未运行时操作;
禁止同时由两人操作同一设备;
操作结束后必须关闭设备并填写记录;
严格遵守实验室安全规程。
十四、常见不当操作与风险
| 不规范行为 | 潜在风险 | 纠正措施 |
|---|---|---|
| 风机未启动即操作 | 样品暴露、污染风险 | 启动风机并稳定10分钟后再操作 |
| 前窗过高 | 防护屏障破坏 | 调整至标准高度 |
| 使用明火 | 破坏气流层流 | 禁止使用明火 |
| 堆放过多物品 | 阻碍气流循环 | 控制放置比例不超过50% |
| 紫外灯运行中操作 | 紫外线伤害 | 严禁操作期间开启紫外灯 |
十五、使用规范与实验安全的关系
操作规范化:减少人为差错导致的气流紊乱;
防护性能稳定化:持续维持安全屏障;
设备寿命延长:减少机械负荷与污染积累;
实验数据可靠性提升:确保环境恒定与样品无污染;
满足法规要求:符合生物安全管理与质量审查标准。
十六、培训与考核机制
新员工须经过理论与实操培训后方可上岗;
培训内容包括设备结构、使用规范、应急处理与维护;
每年组织一次复训与考核;
对违规操作者进行再培训与整改。
十七、应急事件处理流程
停电:立即关闭前窗、拔除电源插头;
样品溅出:使用消毒剂覆盖并清理;
设备故障:停止使用并通知管理员;
人员暴露:立即离开操作区并报告安全负责人;
火灾:切断电源,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
所有应急事件均需记录并上报管理部门。
十八、合规与审核要求
按照GMP、GLP及ISO 17025标准执行设备管理;
所有操作记录与维护数据应随时可供审计;
设备状态应以“合格可用”标签标识;
任何设备变更或维修后必须重新验证。
十九、使用规范执行检查表(示例)
| 项目 | 检查内容 | 判定标准 | 检查周期 |
|---|---|---|---|
| 电源与接地 | 插头、接地线牢固 | 接地电阻≤0.1Ω | 每日 |
| 风速 | 下降风速稳定 | 0.45 ± 0.05 m/s | 每周 |
| 紫外灯 | 强度正常 | ≥40 μW/cm² | 每月 |
| HEPA滤网 | 无堵塞 | 洁净无异味 | 每季度 |
| 报警系统 | 功能正常 | 声光反应及时 | 每周 |
| 操作记录 | 完整、清晰 | 无缺项 | 每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