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栢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赛默飞生物安全柜 Thermo Scientific 1500 气流测试

Thermo Scientific 1500 系列生物安全柜是赛默飞世尔科技为科研、医疗、制药和生物安全实验室设计的高性能防护设备。该系列安全柜通过稳定的气流控制和高效的过滤系统,为操作者、实验样品以及实验环境提供三级生物安全防护。

质保3年只换不修,厂家长沙实了个验仪器制造有限公司

一、前言

Thermo Scientific 1500 系列生物安全柜是赛默飞世尔科技为科研、医疗、制药和生物安全实验室设计的高性能防护设备。该系列安全柜通过稳定的气流控制和高效的过滤系统,为操作者、实验样品以及实验环境提供三级生物安全防护。

气流性能是评估生物安全柜防护效能的核心指标。正确的气流方向、速度与稳定性决定了防护屏障是否有效形成,直接影响人员安全和实验结果的可靠性。气流测试的目的在于验证设备设计气流是否符合国际标准(如 EN 12469、NSF/ANSI 49)及出厂技术要求,从而保证运行时的防护性能持续稳定。

本文系统介绍 Thermo Scientific 1500 系列生物安全柜的气流测试原理、测试项目、方法步骤、判定标准与测试周期,帮助实验室建立标准化的气流验证与管理制度。


二、气流系统概述

1. 工作原理

Thermo Scientific 1500 系列采用垂直层流设计,通过顶部风机将经HEPA过滤器净化的空气以均匀速度送入操作区,形成单向气流(层流),同时操作口下方的吸入口产生负压,将污染空气吸入并通过排风HEPA过滤后排出。

这种设计实现了“三重防护”:

  1. 操作者防护:负压吸入防止污染外逸;

  2. 样品防护:垂直洁净层流防止交叉污染;

  3. 环境防护:排风经高效过滤后达标排放。

2. 气流结构组成

部件名称功能说明
风机系统提供送风与排风动力;自动调节转速维持恒定风速;
HEPA过滤器去除空气中≥0.3 μm颗粒,效率≥99.995%;
操作区气流分布板均匀分配下送风,形成稳定层流;
吸入口格栅吸入污染空气,防止外泄;
压差监控系统实时检测过滤器阻力与气流平衡;
风速传感器检测下送风与吸入口风速,保证流速稳定;

三、气流测试的目的与意义

  1. 验证防护性能:确认气流方向正确、速度符合标准,从而确保操作人员与环境安全。

  2. 监控过滤器状态:通过风速与压差变化判断HEPA过滤器是否堵塞或泄漏。

  3. 评估层流均匀性:检测气流分布是否均匀,防止局部污染风险。

  4. 满足法规与质量要求:气流测试是生物安全柜年度性能验证的重要组成部分。

  5. 指导维护与校准:气流变化趋势可作为设备维护及校准周期的参考依据。


四、气流测试项目

Thermo Scientific 1500 系列气流测试包括以下主要项目:

序号测试项目目的测试周期
1下送风风速测试验证层流速度与均匀性半年或年度
2吸入口风速测试检查防护屏障稳定性半年或年度
3气流方向可视化测试确认气流轨迹及方向正确年度
4气流均匀性测试评估层流一致性年度
5风速波动率测试判断风机及传感器稳定性每季度
6压差与气流平衡测试监测过滤系统阻力与平衡状态半年或年度

五、测试前准备

1. 环境条件

  • 温度:18–26℃;

  • 相对湿度:30–70%;

  • 实验室门窗关闭,防止气流干扰;

  • 设备运行10分钟后开始测试,确保气流稳定。

2. 仪器设备

  • 热球式风速仪(精度±2%);

  • 数字微压计;

  • 烟雾发生器(气溶胶型或干冰法);

  • 定位标尺与记录表。

3. 设备状态

  • 前窗开启至操作安全高度(约20–25 cm);

  • 风机运行正常,照明开启,紫外灯关闭;

  • 过滤器处于正常状态,无报警提示。


六、下送风风速测试

1. 测试原理

下送风风速是指通过HEPA过滤器进入操作区的洁净空气速度。稳定的下送风可形成垂直层流,有效防止外部污染进入。

2. 测试方法

  • 在操作区水平面上布置3×3测试点(共9点);

  • 每点距前后壁约150 mm,距左右侧壁约100 mm;

  • 使用热球式风速仪测量各点风速,记录三次取平均;

  • 计算平均风速与标准偏差。

3. 结果计算

平均风速:

Vavg=ΣVinV_{avg} = \frac{ΣV_i}{n}Vavg=nΣVi

标准偏差:

σ=Σ(Vi−Vavg)2n−1σ = \sqrt{\frac{Σ(V_i - V_{avg})^2}{n-1}}σ=n1Σ(ViVavg)2

4. 判定标准

  • 平均风速:0.45 ± 0.05 m/s;

  • 各点偏差:≤±20%;

  • 波动率:≤±5%。

5. 异常处理

若风速偏低,应检查HEPA过滤器阻力及风机转速;若偏高,需降低风机速度以防扰动层流。


七、吸入口风速测试

1. 测试目的

验证操作口气流吸入速度是否能有效防止污染空气外泄。

2. 测试方法

  • 将风速仪探头置于操作口下缘中心及左右各100 mm处;

  • 测量三个位置的风速值并计算平均;

  • 记录稳定运行5分钟后的读数。

3. 判定标准

  • 吸入口平均风速:0.45 ± 0.05 m/s;

  • 三点之间偏差≤±15%;

  • 若低于0.38 m/s,存在外泄风险,应立即调整风机。


八、气流方向可视化测试

1. 测试原理

通过烟雾可视化实验观察气流流线,确认气流从上至下均匀分布,无逆流、漩涡或回流现象。

2. 测试方法

  • 使用气溶胶或干冰烟雾发生器,在操作口及操作区释放可视烟雾;

  • 观察烟雾流动方向与分布情况;

  • 记录是否存在反向气流或烟雾外逸。

3. 观察重点

  • 烟雾从上至下垂直下降;

  • 沿操作区表面流线平稳,无扰动;

  • 吸入口处烟雾快速吸入,不外逸;

  • 前窗外烟雾不得进入操作区。

4. 判定标准

检测结果判定
烟雾平稳下降,流向正确,无回流合格
局部轻微扰动但未外逸需观察与调节
出现烟雾外泄或逆流不合格,应停机检修

九、气流均匀性测试

1. 测试目的

评估操作区气流分布的均匀程度,防止形成局部湍流或静区。

2. 测试步骤

  • 采用下送风9点数据;

  • 计算最大风速与最小风速差值;

  • 均匀性指标 = (Vmax – Vmin) / Vavg × 100%。

3. 判定标准

  • 均匀性≤±20%;

  • 超出标准说明气流分布不均,应检查扩散板清洁度或风机平衡。


十、风速波动率测试

1. 测试方法

在操作区中心点连续记录风速10分钟,每分钟读取一次;计算最大与最小值差异。

波动率 = (Vmax – Vmin) / Vavg × 100%。

2. 判定标准

  • 波动率≤±5%;

  • 若波动过大,应检查风机控制模块与传感器稳定性。


十一、压差与气流平衡测试

1. 测试目的

验证送风与排风系统之间的压力平衡,防止气流失衡导致外泄。

2. 测试方法

  • 连接微压计于过滤器两端检测压差;

  • 正常范围:250–450 Pa;

  • 送风与排风压差比值保持在1:1±10%。

3. 异常判断

现象原因处理措施
压差过高滤芯堵塞或风机转速偏高清洁或更换过滤器
压差过低密封泄漏或风机功率不足检查密封圈及风机控制
压差不稳控制系统或传感器漂移校准传感器

十二、气流测试结果评定

测试项目标准要求判定条件
下送风风速0.45 ± 0.05 m/s合格
吸入口风速0.45 ± 0.05 m/s合格
风速均匀性≤±20%合格
波动率≤±5%合格
压差范围250–450 Pa合格
气流方向无逆流、无外逸合格

如任一指标不达标,须调整风机系统或更换HEPA过滤器后重新测试。


十三、测试周期与管理要求

1. 测试周期

测试类型周期责任人
风速与压差日常自检每次使用前后操作人员
半年性能测试每6个月维护工程师
年度气流验证每12个月第三方检测机构
特殊测试设备移动、维修或更换滤芯后厂家服务工程师

2. 测试记录与存档

  • 每次气流测试须填写记录表;

  • 内容包括日期、仪器编号、数据结果、执行人员;

  • 报告应由设备管理员审核签字;

  • 保存期限≥5年,电子与纸质档案双重备份。


十四、影响气流测试结果的因素

  1. 环境气流干扰:空调出风口、人员走动或门窗开闭可能导致测试偏差。

  2. 过滤器阻力变化:过滤器积尘会造成风速下降与气流不均。

  3. 风机性能波动:长期运行后风机转速控制可能偏移。

  4. 前窗位置不当:未保持安全高度会破坏气流平衡。

  5. 传感器漂移:风速与压差传感器老化导致读数不准。

  6. 操作不规范:测量点不均或探头位置错误会影响结果。


十五、气流异常及处理措施

异常现象可能原因解决方案
风速过低滤芯堵塞或风机转速不足更换过滤器或调整转速
风速过高风机设定偏高调整控制参数
气流不均扩散板堵塞清洁或更换扩散板
层流扰动操作区放置过多物品减少障碍物
烟雾外泄吸入口风速不足调整风机或更换过滤器
压差异常传感器失准或泄漏校准或检查密封

十六、气流测试与性能验证的关系

气流测试是生物安全柜年度性能验证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结果直接影响以下项目:

  1. 过滤器完整性测试:风速与压差异常会影响PAO检测结果;

  2. 人员防护性能测试:气流方向异常可能导致操作口外泄;

  3. 产品防护性能测试:层流不均易引起样品污染;

  4. 环境防护性能测试:气流失衡会造成污染扩散。

因此,气流测试应在年度性能验证之前进行,确保气流稳定后再执行其他验证项目。


十七、测试安全与质量控制

  1. 测试人员需经过培训并熟悉设备结构;

  2. 使用经过校准的检测仪器;

  3. 测试前确认实验室处于无污染状态;

  4. 烟雾测试应在充分通风后进行;

  5. 数据采集需双人复核;

  6. 结果异常时应及时记录并报告。


十八、数据记录与趋势分析

实验室应建立气流测试数据库,对历次测试数据进行趋势分析,包括:

  • 风速均值变化曲线;

  • 压差增长趋势;

  • 风机功率与能耗曲线;

  • 异常事件记录。

通过数据对比,可提前预测过滤器堵塞或风机老化情况,实现预防性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