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默飞生物安全柜 Thermo Scientific 1500 操作安全
质保3年只换不修,厂家长沙实了个验仪器制造有限公司
一、前言
Thermo Scientific 1500系列生物安全柜是赛默飞世尔科技为高等级实验室、制药企业、临床检测中心及科研机构设计的Ⅱ级A2型防护设备。其核心功能是通过垂直层流气流和双HEPA过滤系统实现人员、样品和环境三重防护。
然而,设备再先进,若操作不规范,防护效果将大打折扣。实验室安全不仅依赖于设备性能,更取决于操作人员对安全规程的理解与执行。本文从操作前检查、运行中防护、应急处理、维护与管理等方面系统阐述Thermo Scientific 1500系列的操作安全要点,旨在帮助用户在安全、合规的条件下高效使用设备。
二、安全操作原则
1. 三重防护理念
操作安全的核心在于三重防护:
人员防护:防止操作者暴露于生物气溶胶或感染性物质;
样品防护:防止实验样品被外界污染;
环境防护:防止污染空气泄漏到实验室环境。
2. 安全优先原则
在任何操作环节中,设备安全和人员防护应始终优先于实验进度或效率。
3. 责任制度
操作人员、设备管理员与安全主管共同承担安全责任。任何偏离标准操作规程的行为都必须记录并上报。
三、操作前的安全准备
1. 环境要求
生物安全柜应远离门口、通风口及人流通道,避免外部气流干扰;
室内温度保持在18–26℃之间,相对湿度不超过70%;
周围环境应清洁、无粉尘、无气流扰动。
2. 电源与接地检查
确保设备接地电阻≤0.1Ω;
电源插头连接牢固,无破损;
禁止与其他高功率设备共用插座。
3. 外观与结构检查
检查前窗玻璃完整,无裂痕;
检查门封条与密封槽是否完好;
确认照明、紫外灯及报警系统工作正常。
4. 风速与压差检查
确认下降风速为0.45 ± 0.05 m/s;
吸入口风速≥0.50 m/s;
压差维持在-10 至 -15 Pa之间。
5. 消毒准备
使用75%乙醇或中性消毒液擦拭操作台面和内壁;
运行风机10分钟,使空气循环稳定;
若需紫外灯消毒,应提前照射30分钟并关闭后方可开始操作。
四、操作人员安全防护要求
1. 个人防护装备(PPE)
操作人员应穿戴:
实验专用防护服;
一次性手套(必要时双层佩戴);
防护眼镜或面屏;
口罩或N95级防护呼吸器。
2. 个人行为规范
禁止在设备附近饮食、吸烟或化妆;
禁止将私人用品带入工作区;
操作前取下手表、戒指等饰品,避免破坏气流。
3. 人体工学姿势
坐姿稳定,胸部距前窗约15 cm;
手臂保持水平进入工作区;
避免突然或过快的动作,以免扰乱层流气流。
五、操作过程中的安全控制
1. 启动流程
打开电源;
启动风机,等待气流稳定(约5–10分钟);
检查控制面板,确认风速与报警状态正常;
开启照明系统,关闭紫外灯;
确认安全窗高度(200 ± 10 mm)。
2. 实验操作规范
按“清洁区→操作区→污染区”布局实验物品;
避免在进风口或排风口附近放置大型器具;
操作顺序应从清洁物品到污染样品;
所有容器应在操作区中心打开与封闭;
操作期间保持风机连续运行。
3. 动作安全要点
操作动作缓慢平稳,防止扰动层流;
手臂移动不应频繁出入前窗区域;
避免堆放物品阻挡气流通道;
如需更换器皿,应将手臂贴近内壁滑动,减少气流干扰。
4. 前窗安全管理
不得强行提升前窗超出安全高度;
当报警提示“Sash High”时应立即调回安全位置;
禁止在风机未启动的情况下打开前窗。
六、实验完成后的安全停机流程
移除样品与实验器具,密封包装污染物;
用75%乙醇擦拭工作区、内壁与前窗玻璃;
保持风机运行10分钟以清除残留气溶胶;
关闭风机、照明系统并启动紫外灯消毒30分钟;
关闭总电源并记录停机时间、操作者姓名与实验内容。
七、特殊操作安全管理
1. 挥发性或腐蚀性物质操作
必须使用外排管道并配套活性炭过滤装置;
不可在A2型设备中处理大量挥发性化学试剂;
避免将高温设备(如酒精灯)放置于操作区内。
2. 感染性材料操作
操作前应完成风险评估;
使用带生物危害标志的容器运输样品;
实验结束后进行高效化学或紫外消毒;
所有废弃物按生物危害废物处理。
3. 大体积样品操作
大型容器会扰乱层流,应居中摆放;
操作时避免遮挡进风口或排风口。
八、报警与异常处理
1. 风速或压差报警
原因:滤网堵塞、风机异常或通风不畅;
处理:暂停操作,检查HEPA滤网和风机系统;
若无法自行排除,应联系维修人员。
2. 电源报警
原因:电压不稳或停电;
处理:立即放下前窗至关闭状态,保持负压隔离;
待供电恢复后重新检查风机与报警系统。
3. 紫外灯报警
原因:灯管老化或互锁触发;
处理:更换灯管或重置控制程序。
4. 前窗超高报警
原因:前窗超过安全高度;
处理:立即降低至规定范围。
5. 异常噪音与振动
原因:风机失衡、螺丝松动;
处理:停止使用并通知维护工程师检查。
九、应急处理程序
1. 样品溢出
保持风机运行,关闭前窗;
用吸水纸覆盖溢出区域并喷洒消毒剂(0.5%过氧乙酸或含氯溶液);
静置30分钟后清理;
清理废物按感染性废弃物处理。
2. 设备停电
降下前窗并封闭操作区;
若正在处理感染性材料,应立即停止操作并覆盖样品;
恢复供电后重新进行内部消毒。
3. 火灾
立即切断电源;
禁止用水灭火,应使用CO₂灭火器;
疏散人员并报告安全管理部门。
4. 生物污染
停止操作,启动紫外灯消毒30分钟;
清理污染区域并进行全面化学消毒;
记录污染事件并上报实验室负责人。
十、维护与安全检查
1. 日常检查项目
电源与接地状态;
风速与压差是否在标准范围内;
报警灯、蜂鸣器与显示面板是否正常;
前窗升降顺畅,密封完好;
紫外灯与照明系统工作良好。
2. 定期维护周期
| 检查项目 | 周期 | 内容 |
|---|---|---|
| 风速与压差 | 每月 | 测量并记录风速与压差值 |
| HEPA过滤器 | 每年 | 完整性与泄漏测试 |
| 紫外灯与照明 | 每季度 | 强度检测与更换 |
| 电气系统 | 每年 | 接地、漏电流检测 |
| 气流可视化 | 每年 | 烟雾测试气流模式 |
3. 维护安全注意事项
所有维护操作必须在停机并断电后进行;
拆卸HEPA过滤器时佩戴呼吸防护器具;
维护完毕后需重新进行性能验证。
十一、安全操作培训与责任制
1. 操作培训要求
新用户必须接受设备培训后方可独立使用;
培训内容包括结构原理、操作规程、应急处置与维护;
培训合格人员应签署操作授权。
2. 管理责任分工
| 角色 | 职责 |
|---|---|
| 操作员 | 按标准程序使用设备并记录运行日志 |
| 设备管理员 | 定期检查性能与维护状态 |
| 安全主管 | 监督执行安全操作制度 |
| 工程维护人员 | 负责维修、校准与滤网更换 |
3. 持续培训
每年组织一次安全再培训;
新制度或设备更新时进行专项培训。
十二、个人与环境安全的综合防护
人员安全防护:通过负压吸入口、防护玻璃与安全报警系统三重保障;
样品安全防护:顶部HEPA过滤空气,防止外界污染;
环境安全防护:排风经二级HEPA过滤,确保外排空气无污染;
气流均衡机制:自动调节风机速度,防止压力失衡;
防交叉污染设计:采用独立风道与防回流结构。
十三、违规操作风险与后果
| 违规行为 | 潜在后果 |
|---|---|
| 未按规定高度操作前窗 | 导致气流紊乱,污染外泄 |
| 风机未启动即操作 | 样品暴露,人员感染风险 |
| 忽视报警提示 | 破坏气流平衡,影响防护性能 |
| 紫外灯未关闭即操作 | 紫外线灼伤皮肤与眼睛 |
| 操作后未消毒 | 微生物残留,形成交叉污染 |
| 频繁快速动作 | 破坏层流稳定性,影响实验结果 |
任何违反操作安全的行为都必须进行纠正与记录。
十四、长期运行的安全保障措施
定期执行设备性能验证,包括风速、气流方向与HEPA完整性测试;
保持实验室通风系统稳定,防止外部气流干扰;
建立运行日志制度,记录启停时间、异常事件与维护情况;
安排专人负责日常巡检与季度安全审核;
每年开展一次安全演练,包括停电、泄漏与火灾应急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