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默飞生物安全柜 Thermo Scientific 1500 使用培训
质保3年只换不修,厂家长沙实了个验仪器制造有限公司
一、前言
Thermo Scientific 1500系列生物安全柜是赛默飞世尔科技研发的高性能防护设备,广泛应用于生物制药、临床实验、微生物检测、分子生物学研究等领域。设备具备稳定的气流控制系统、智能监测模块与高效过滤技术,可同时实现人员、样品及环境的三重防护。
设备的正确操作与管理是保障实验室安全运行的关键环节。通过系统的使用培训,操作人员能够全面掌握生物安全柜的原理、结构、规范操作步骤及应急处理措施,从而降低风险、提升实验精度并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本培训手册以Thermo Scientific 1500系列为核心,结合国际标准EN 12469及国家标准GB 19489的要求,从操作前准备、使用流程、安全注意事项到维护保养进行系统讲解,帮助使用者建立科学、安全、合规的使用习惯。
二、培训目标
通过培训,使操作人员:
理解设备结构与工作原理
掌握1500系列的气流系统、过滤原理与防护机制。掌握标准操作步骤
能够独立完成开机、实验操作、停机及消毒流程。强化安全意识
了解操作风险、应急处理与个人防护要求。熟悉日常维护与记录
掌握清洁、消毒、校准及运行日志填写规范。确保符合实验室安全与质量管理要求
确保设备使用符合GMP、GLP及ISO 17025标准。
三、设备概述与主要组成
1. 设备结构
Thermo Scientific 1500系列生物安全柜主要由以下部分组成:
工作区(Main Work Zone):操作样品的主要空间,采用不锈钢结构,便于清洁与消毒。
HEPA过滤系统:顶部和排风口均装有高效过滤器,确保空气洁净度达ISO 5级。
气流系统:形成70%循环、30%排风的气流比例,实现垂直层流与负压防护。
前窗系统:具备防护玻璃窗与安全高度传感器,保障操作安全。
控制面板:配有风速显示、压差监控、紫外灯定时、报警指示等功能。
照明与紫外消毒系统:提供足够照度并具备自动互锁功能。
2. 工作原理
设备通过风机驱动形成垂直层流气流:
洁净空气自顶部经HEPA过滤后垂直向下流动,保护样品;
前吸入口形成负压屏障,防止污染外泄;
部分空气经底部回收再循环,其余经排风过滤后排出,防止环境污染。
四、操作前准备
1. 环境要求
安装位置应远离门口、通风口及高频通行区域;
室温保持18–26℃,湿度低于70%;
保证周围空气流动平稳,无强风干扰。
2. 操作人员防护
穿戴实验服、防护眼镜、一次性手套及口罩;
若操作感染性样品,应佩戴防护面罩或呼吸器;
严禁携带饰品或私人用品进入工作区。
3. 设备检查
确认电源连接正常,接地良好;
检查风速指示是否在0.45±0.05 m/s范围;
前窗高度应在200±10 mm安全范围内;
紫外灯与照明灯状态正常;
操作区与台面已清洁、无杂物。
4. 消毒准备
使用75%乙醇或中性消毒剂擦拭内壁与台面;
开启风机并运行10分钟,使内部气流稳定;
若需紫外消毒,先照射30分钟后方可操作。
五、操作步骤培训
1. 启动流程
打开电源;
启动风机运行,观察风速与压差是否正常;
运行5–10分钟后空气达到洁净状态;
开启照明系统,关闭紫外灯;
记录启动时间与操作者信息。
2. 实验操作流程
按“清洁区→操作区→污染区”的原则摆放物品;
动作应缓慢平稳,避免扰乱气流;
手臂进入操作区时,避免遮挡进风口;
禁止在安全柜内存放过多物品或堵塞通风孔;
实验操作遵循“由清洁到污染”方向;
遇到溅洒,应立即使用消毒纸覆盖并停止操作。
3. 停机流程
实验完成后移除样品并密封废弃物;
关闭照明,保持风机继续运行10分钟以清除残留气溶胶;
使用75%乙醇彻底擦拭台面与玻璃内壁;
关闭风机并开启紫外灯照射30分钟;
记录停机时间、消毒方式及操作者签名。
六、操作中的安全规范
1. 禁止事项
禁止明火、酒精灯或高温仪器;
禁止使用腐蚀性或强挥发性化学试剂;
禁止两人同时在同一设备内操作;
禁止用力推拉前窗或改变安全高度。
2. 正确姿势与动作
操作者应坐姿稳定,胸部距前窗约15 cm;
双臂自然放置在工作区内,避免过度伸展;
避免突然的动作以防扰动层流。
3. 突发事件处理
若发生样品泄漏,应立即关闭前窗,保持风机运行并使用消毒剂覆盖;
若报警响起,应立即停止操作并排查原因;
若发生停电,应立即关闭前窗防止气流逆转。
七、培训重点:运行参数与报警系统
1. 风速与压差监控
下降风速:0.45±0.05 m/s;
吸入口风速:≥0.5 m/s;
内外压差:-10至-15 Pa。
操作中应定期观察控制面板,确保参数稳定。
2. 报警类型与处理
| 报警类型 | 原因 | 处理措施 |
|---|---|---|
| 风速低报警 | 滤网堵塞或风机速度下降 | 检查并清洁过滤器 |
| 压差报警 | 密封不良或气流不平衡 | 调整风机或检查密封条 |
| 前窗过高报警 | 操作窗超过安全高度 | 降下前窗至标准位置 |
| 紫外灯报警 | 紫外灯异常或互锁开启 | 检查灯管与控制系统 |
| 电源报警 | 电压不稳或断电 | 暂停操作,等待恢复 |
八、培训模块:清洁与消毒规范
1. 日常消毒
每次实验前后使用75%乙醇擦拭;
禁止使用含氯或强酸清洁剂;
紫外灯每日使用一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
2. 周期性清洁
每周清洁风道入口与导流板表面;
每月检查前窗玻璃与照明灯;
每年进行一次全面内部清洁与性能验证。
3. 废弃物管理
实验废物应密封后置于危险废物容器内;
污染物处理完毕后再进行柜内清洁。
九、维护与保养培训
1. 日常维护
保持工作区清洁无尘;
确保紫外灯与照明系统正常;
定期检查风机运行声音是否平稳。
2. 定期维护周期
| 项目 | 周期 | 内容 |
|---|---|---|
| 风速检测 | 每月 | 测量下降风速与吸入口风速 |
| 压差检测 | 每月 | 检查内外压差值 |
| HEPA滤网检测 | 每年 | 完整性与阻力检测 |
| 电气系统检测 | 每年 | 绝缘与接地测试 |
| 紫外灯更换 | 每1000小时 | 更换后记录日期 |
3. 维护记录
每次维护均应在运行日志中记录内容、执行人及日期,以确保可追溯性。
十、操作人员考核与分级管理
1. 培训考核内容
理论考试:设备结构、操作规程、安全要求;
实操考核:独立完成开机、操作、停机及消毒流程;
结果评定:合格后方可获得设备使用授权。
2. 人员分级
| 级别 | 权限 | 培训频率 |
|---|---|---|
| 一级操作员 | 仅可在监督下操作 | 每半年复训 |
| 二级操作员 | 可独立操作 | 每年复训 |
| 三级管理员 | 负责培训与维护监督 | 每两年复训 |
3. 再培训机制
若操作不规范或记录不全,需进行再培训;
当设备型号更新或管理制度变化时,应组织专项培训。
十一、运行日志与培训结合
设备培训结束后,操作员应能熟练填写运行日志:
记录启停时间、风速、压差与消毒状态;
对报警与异常进行准确描述;
管理员审核后归档保存。
通过培训与日志结合管理,实现设备使用全过程可追溯、可验证。
十二、安全意识强化
操作前必须评估风险,选择适当防护等级;
严禁在风机关闭状态下操作;
禁止将设备用于非生物实验用途;
若发现风速下降或噪声异常,应立即上报;
定期检查前窗传感器、报警系统和风机运行状态;
实验过程中保持冷静与规范,防止交叉污染。
十三、培训总结与持续改进
1. 培训效果评估
通过笔试与实操考核评估培训效果;
根据评估结果调整培训重点。
2. 培训档案管理
每位操作员建立个人培训档案;
包含培训日期、考核结果与授权期限;
定期复审与更新。
3. 持续改进机制
根据运行日志与故障记录分析培训不足;
每季度组织经验交流会;
更新操作手册与安全规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