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栢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赛默飞生物安全柜 Thermo Scientific 1500 性能验证

Thermo Scientific 1500系列生物安全柜是赛默飞世尔科技为高等级实验室、制药研发、临床检测及生物制品生产场景设计的高性能防护设备。该系列产品在空气净化、气流控制、过滤效率和系统安全性方面均达到国际标准(NSF/ANSI 49、EN 12469)。

质保3年只换不修,厂家长沙实了个验仪器制造有限公司

一、前言

Thermo Scientific 1500系列生物安全柜是赛默飞世尔科技为高等级实验室、制药研发、临床检测及生物制品生产场景设计的高性能防护设备。该系列产品在空气净化、气流控制、过滤效率和系统安全性方面均达到国际标准(NSF/ANSI 49、EN 12469)。

生物安全柜作为生物安全体系的核心防护设施,其性能稳定与否直接关系到人员安全、样品纯度及实验室环境防护效果。为了确保设备持续处于最佳运行状态,必须通过科学的**性能验证(Performance Qualification, PQ)**进行评估。

性能验证不仅是设备交付使用前的关键环节,也是日常运行管理和质量体系审查的重要依据。本文将系统介绍Thermo Scientific 1500系列生物安全柜的性能验证项目、方法、标准、频率及判定原则,为实验室建立完善的设备验证与监控体系提供参考。


二、性能验证的目的与意义

1. 验证目的

性能验证的主要目标是确认生物安全柜在实际运行条件下,能持续达到设计性能要求,确保:

  • 操作者免受生物气溶胶暴露;

  • 样品免受外部污染;

  • 实验室环境免受潜在危害物质泄漏。

2. 验证意义

  • 安全保障:确保防护屏障可靠,防止生物因子扩散;

  • 质量控制:验证空气洁净度与过滤效率,保障实验结果准确;

  • 合规管理:符合ISO、GMP及GLP要求,满足监管与审计;

  • 设备维护指导:通过数据趋势分析判断设备老化及维护周期;

  • 风险防控:提前发现性能衰退,降低实验事故风险。


三、性能验证的分类

性能验证通常分为三个阶段:

阶段英文缩写验证内容
安装确认IQ(Installation Qualification)核实设备安装符合设计与规范要求
运行确认OQ(Operational Qualification)确认各系统功能运行正常
性能确认PQ(Performance Qualification)评估设备在实际操作条件下的性能稳定性

本篇主要针对**性能确认(PQ)**阶段展开说明。


四、性能验证的时间与频率

根据Thermo Scientific官方建议与国际标准,性能验证应在以下情况下执行:

  1. 新设备安装并完成运行确认后;

  2. HEPA过滤器更换或风机系统调整后;

  3. 安全柜迁移、重新定位或维修后;

  4. 每年定期执行一次作为例行验证;

  5. 实验中发现气流异常或报警频发时立即进行。


五、性能验证项目概述

Thermo Scientific 1500系列生物安全柜的性能验证项目包括以下关键测试:

序号测试项目主要目的
1气流流速与分布测试验证气流均匀性与层流稳定性
2气流模式可视化检查气流方向与流线完整性
3HEPA过滤器完整性测试确认过滤系统无泄漏
4洁净度测试验证工作区空气洁净级别
5压差与气密性测试确保负压防护及结构密封
6报警与安全系统测试验证报警灵敏度与安全逻辑
7噪声、照度与振动测试确认操作舒适性与人机安全
8紫外灯与照明性能验证确认消毒与照明效果
9电气安全与接地测试检查电气防护符合标准要求

六、主要测试项目与方法

(一)气流流速与均匀性测试

1. 目的

确保下降层流速度与吸入口速度满足设计标准,气流均匀稳定。

2. 仪器

热球式风速仪(精度±3%)。

3. 方法

  • 在工作区内距台面10 cm高度处按“3×3九点法”测量下降气流速度;

  • 前窗下方5点测量吸入口风速;

  • 计算平均值与偏差。

4. 判定标准

项目合格范围
下降气流速度0.45 ± 0.05 m/s
吸入口气流速度≥0.5 m/s
均匀性偏差≤±20%

(二)气流模式可视化测试

1. 目的

通过可视烟雾验证气流方向、流线连续性与防护屏障完整性。

2. 方法

  • 使用无毒可视烟雾发生器;

  • 在操作区顶部、前窗及吸入口处释放烟雾;

  • 观察烟流是否稳定下降,无外逸或回流。

3. 判定标准

烟流应平稳均匀,无乱流、死角或泄漏,流线连续清晰。


(三)HEPA过滤器完整性测试

1. 目的

确保HEPA过滤器及其密封结构无泄漏。

2. 方法

采用PAO光度法(或DOP法):

  • 向上游注入PAO气溶胶;

  • 使用光度计扫描下游过滤面;

  • 检测泄漏率。

3. 判定标准

泄漏率 ≤ 0.01%,滤网边缘无集中泄漏点。


(四)洁净度测试

1. 目的

验证操作区空气洁净度达到ISO 5级标准。

2. 方法

  • 使用粒子计数器采集≥0.5 μm与≥5 μm粒子数量;

  • 在操作区中央及四角各采样1立方英尺空气。

3. 判定标准

粒径最大允许数量(个/m³)
≥0.5 μm3520
≥5 μm29

(五)压差与气密性测试

1. 目的

验证柜体负压与气密性,防止污染气体外逸。

2. 方法

  • 使用微压差计测量内部与外部压差;

  • 标准范围:-10 ~ -15 Pa;

  • 若低于标准,检查密封条与风机运行状态。

3. 气密性检测

采用正压或负压保持法:

  • 向柜体注入设定压力;

  • 5分钟内压力下降不得超过10%。


(六)报警与安全系统验证

1. 目的

确认报警系统在异常情况下能正确响应。

2. 方法

通过模拟异常条件验证报警功能:

模拟事件正常反应
风速降低声光报警并提示“Low Airflow”
前窗超高报警并提示“Sash High”
紫外灯与风机同时开启紫外灯自动关闭
电源波动系统报警并记录事件

3. 判定标准

报警响应时间 ≤3秒,逻辑动作正确无误。


(七)噪声、照度与振动测试

1. 噪声

使用声级计在操作员位置测量,运行时噪声 ≤67 dB(A)。

2. 照度

操作区照度 ≥1000 lx,均匀性 ≥0.7。

3. 振动

使用振动计测量台面垂直位移 ≤0.005 mm,确保显微与精密操作稳定。


(八)紫外灯与照明性能验证

1. 紫外灯强度

在距离灯管30 cm处测量紫外照度,应≥40 μW/cm²;
若不足,更换灯管并记录累计使用时间。

2. 照明系统

测量中心照度与四角照度,最低区域不得低于中心的70%。


(九)电气安全与接地测试

1. 绝缘测试

使用绝缘电阻表测定,结果 ≥20 MΩ。

2. 接地电阻

测定接地端与电源地之间电阻 ≤0.1 Ω。

3. 漏电流测试

不得超过3.5 mA,确保电气安全。


七、性能验证数据处理

1. 数据记录要求

每个项目须详细记录以下内容:

  • 测试日期与执行人;

  • 环境温湿度;

  • 仪器型号与编号;

  • 测试位置与数据;

  • 调整措施与结论。

2. 数据判定原则

若任一关键参数超出标准范围,应立即重新检测。若两次仍不合格,必须采取纠正措施并重新验证。

3. 报告输出

性能验证结束后形成《性能验证报告》,包括:

  • 概要说明与结论;

  • 各测试项目数据与标准对照表;

  • 异常说明与整改记录;

  • 验证人员签名及审批确认。


八、性能验证的周期与管理

验证项目验证周期执行人员
气流速度与模式半年实验室设备管理
HEPA完整性每年第三方认证机构
压差与气密性每半年技术工程师
报警系统与紫外灯每季度内部维护人员
电气安全每年专业检测机构

所有验证记录应保存不少于五年,用于内部审计与监管复查。


九、常见问题与分析

问题现象可能原因处理措施
风速不稳定滤网堵塞、风机老化清洁或更换滤网、调整风机转速
洁净度不达标HEPA密封不严或环境灰尘多检查密封条、改善外部环境
压差波动传感器漂移重新校准或更换传感器
紫外照度不足灯管老化更换灯管并复位计时器
报警频繁参数设置错误或传感器误差重新设定阈值并校准
振动超限风机不平衡检查固定件、调整平衡

十、性能验证的合规标准

性能验证过程应符合以下国际与行业标准:

  1. NSF/ANSI 49:生物安全柜性能标准;

  2. EN 12469:欧洲微生物安全柜标准;

  3. ISO 14644-1:洁净室及相关环境空气洁净度分级;

  4. YY 0569-2011:中国Ⅱ级生物安全柜技术标准;

  5. IEC 61010-1:实验室电气设备安全标准

验证报告应以这些标准为依据,确保实验室质量体系符合国际认证要求。


十一、性能验证后的确认与追踪

1. 验证确认

验证完成后由三方人员共同签字确认:

  • 实施人员;

  • 设备负责人;

  • 质量管理代表。

2. 趋势分析

对多次性能验证结果进行比较,绘制风速、压差、照度等趋势图,用于预测设备老化趋势及维护周期。

3. 验证后维护

若发现性能下降,应进行预防性维护,包括清洁、更换过滤器、校准传感器及重新调节风机。


十二、安全与质量管理要求

  1. 性能验证期间不得进行实验操作

  2. 测试时应保持实验室门窗关闭、人员流动最少;

  3. 所有仪器使用后需重新校验并妥善保管;

  4. 验证报告应纳入实验室质量体系文件;

  5. 定期审查验证结果,确保持续符合安全标准。


十三、性能验证后的文件管理

为保证数据完整与可追溯,应建立以下文件体系:

  • 设备性能验证计划》;

  • 《性能验证原始记录表》;

  • 《性能验证报告》;

  • 《异常与整改记录表》;

  • 《年度性能趋势分析报告》。

所有文件需由负责人审核签字并编号归档,电子版与纸质版同步保存。


十四、性能验证的责任分工

职责部门主要职责
实验室管理员制定计划、协调执行、监督记录
设备操作人员配合测试、记录数据、执行清洁
第三方检测机构提供验证技术与报告
质量管理部门审核数据、归档报告、追踪整改

这种责任划分能保证性能验证过程科学、规范、可追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