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默飞生物安全柜 Thermo Scientific 1500 操作规范
质保3年只换不修,厂家长沙实了个验仪器制造有限公司
一、前言
Thermo Scientific 1500系列生物安全柜是赛默飞世尔科技针对高等级实验室、制药企业和生物科研机构开发的高性能防护设备。其设计符合国际标准(如NSF/ANSI 49与EN 12469),可实现人员、样品和环境三重保护。
在实验室生物安全体系中,操作规范是确保安全柜发挥最大防护效果的核心。即使设备性能先进,若操作方法不当,也可能导致样品污染、气溶胶泄漏或实验风险上升。因此,建立科学、标准、可执行的操作规范,是生物安全管理体系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本文将系统阐述Thermo Scientific 1500系列生物安全柜的操作规范,包括设备结构简述、操作准备、使用步骤、安全要点、维护与记录管理等内容,帮助实验人员在实际操作中正确使用设备,保障实验安全与结果准确性。
二、设备结构与功能概述
1. 基本结构
Thermo Scientific 1500系列生物安全柜主要由以下部分组成:
工作腔体:采用304不锈钢一体成型,防腐蚀、易清洁;
送风系统:上部安装高效ECM直流风机,提供稳定气流;
双层HEPA过滤系统:下降气流与排风均经99.995%效率HEPA过滤;
前窗玻璃系统:电动升降设计,具有限位与报警功能;
控制面板:集成LCD显示、风速与压差监控、照明与紫外控制;
照明与紫外灯系统:提供明亮操作光线与有效灭菌功能;
电气安全系统:具备多重联锁与报警机制。
2. 工作原理
设备通过顶部送风形成下降层流,内部空气经HEPA滤网净化后垂直流入操作区,同时下方吸入口气流形成屏障,阻止气溶胶外泄。排风系统将污染空气再次过滤后排出,确保操作者与环境安全。
三、操作前准备
1. 环境要求
生物安全柜应放置在清洁、通风良好的实验室内,远离门口、通风口及人流密集区域;
室温保持在18–26℃,湿度控制在40–60%;
保持实验室负压,防止污染空气外逸。
2. 操作者要求
操作者须经过生物安全与设备使用培训;
熟悉设备功能与报警信号;
穿戴洁净实验服、手套与防护眼镜。
3. 启动前检查
确认电源插座与接地良好;
检查前窗玻璃是否在安全操作高度(约200 mm);
查看风速、压差及报警指示灯是否正常;
检查紫外灯、照明灯及风机运行状态;
擦拭内壁与操作台,使用75%乙醇进行预消毒。
四、设备启动与运行
1. 启动步骤
打开主电源;
按“Fan”键启动风机;
风机运行5–10分钟后,气流稳定;
打开照明系统,检查光照均匀性;
确认控制面板显示风速约为0.45 m/s,压差保持在-10至-15 Pa;
确认无报警提示后方可开始操作。
2. 启动注意事项
启动时应确保前窗高度未超出安全限位;
禁止同时开启紫外灯与风机;
若出现报警(红灯闪烁),应立即停止操作并检查原因。
五、操作规范流程
1. 物品摆放原则
实验物品分为清洁区、操作区和污染区;
左侧放置未污染样品,右侧放置废弃物与污染材料;
中间留出操作空间,保持气流顺畅;
禁止在进、出风口前放置大型器具;
减少物品数量,防止扰乱气流。
2. 操作过程
操作人员应在柜体正前方,保持胸口与前窗底缘平齐;
双手动作平稳,避免快速进出操作区;
操作顺序应由清洁向污染方向进行;
禁止使用明火,以防气流扰乱或引发危险;
若需使用加热设备,应放置在中心区域并保持温度稳定;
操作中不得同时两人使用同一台安全柜;
操作中如有溅出,应立即用吸水纸覆盖并用75%乙醇清理。
3. 注意气流平衡
避免频繁伸手进出前窗;
不得使用风扇或空调直吹设备;
不要开启旁边的门窗造成负压波动;
若发现气流指示异常,应暂停操作并检查风机。
六、操作结束与停机程序
1. 操作结束处理
移除样品与试剂,清理废弃物并封闭处理;
用75%乙醇擦拭操作台、不锈钢内壁及玻璃内侧;
关闭照明系统,保持风机继续运行10分钟以清除残余气溶胶;
关闭风机后开启紫外灯,照射30分钟灭菌;
紫外消毒结束后关闭电源并放下前窗。
2. 停机注意事项
紫外灯运行时不得在场;
停机后保持设备清洁、干燥;
若长时间停用,应彻底清洁并覆盖防尘罩。
七、安全操作要点
1. 风速与压差控制
操作区下降风速保持在0.45±0.05 m/s;
吸入口气流速度≥0.5 m/s;
若风速低于标准,系统将报警,应立即检查风机或过滤器。
2. 紫外灯与照明安全
紫外灯与照明灯互锁,不能同时开启;
紫外灯仅用于消毒,不得作为光源使用;
照明灯亮度应保持在≥1000 lx,以确保操作清晰。
3. 个人防护
操作时须佩戴一次性手套、防护服与口罩;
禁止将头部伸入工作区;
实验结束后应洗手并更换手套。
4. 电气安全
设备接地良好,避免触电风险;
不得超负荷使用插座;
若设备出现电气异常,应立即切断电源。
八、日常维护与清洁
1. 每日维护
使用前后擦拭内壁与操作台面;
检查前窗、风速、照明与报警系统;
保持外部环境整洁,防止灰尘进入。
2. 每周维护
检查紫外灯与照明系统运行状态;
清洁外壳与控制面板;
检查电源线与插头有无松动或老化。
3. 每月维护
测试风速与压差,确认在安全范围;
清洁预过滤器,防止气流受阻;
检查报警功能响应是否正常。
4. 年度维护
检测HEPA滤网完整性(PAO法);
校准传感器与风机转速;
检查电气安全与接地电阻;
由厂商或认证机构出具性能验证报告。
九、常见问题与处理
| 问题现象 | 可能原因 | 处理方法 |
|---|---|---|
| 风速报警 | 滤网堵塞或风机异常 | 清洁或更换滤网,检查风机运行 |
| 压差不稳 | 密封条老化或传感器偏移 | 更换密封条、校准传感器 |
| 紫外灯不亮 | 灯管寿命到期或联锁误触发 | 更换灯管或重启系统 |
| 前窗报警 | 限位开关失灵 | 检查或更换开关 |
| 风机噪声大 | 轴承磨损或风道堵塞 | 清理风道或更换风机 |
| 照明闪烁 | 电压波动或驱动模块损坏 | 稳压供电或检修电路 |
十、运行记录与管理
为确保设备可追溯性和合规性,应建立完善的运行日志,内容包括:
启停时间与操作者姓名;
实验类型与风险等级;
风速与压差检测数据;
清洁与消毒记录;
报警与维护事件。
所有记录应存档保存不少于五年,用于质量审查和安全评估。
十一、禁止事项
禁止在安全柜内存放私人物品或食品;
禁止在运行中使用明火;
禁止随意关闭风机或移除滤网;
禁止在设备上放置重物;
禁止擅自调整报警参数或风速设定;
禁止非授权人员拆装设备部件。
十二、紧急情况处理
1. 生物泄漏
保持风机运行并立即停止操作;
使用吸水纸覆盖泄漏区域并喷洒0.5%过氧乙酸;
等待30分钟后清理并集中灭菌处理;
报告实验室安全负责人并记录事件。
2. 电源中断
关闭前窗,防止气流逆转;
断电时间短时等待恢复;
若停电超过30分钟,应重新启动风机并消毒后再使用。
3. 风机或报警故障
停止实验操作;
联系维修人员检修;
检查备用安全柜是否可用。
十三、校准与性能验证
为确保长期稳定运行,必须定期执行性能验证与校准:
风速与压差:每6个月检测一次;
HEPA滤网完整性:每年检测一次;
报警系统:每季度测试一次;
紫外灯照度:每6个月检测强度≥40 μW/cm²;
电气安全:每年检测接地电阻与漏电流。
所有检测应由认证机构或厂家工程师执行,并形成验证报告。
十四、人员培训与考核
上岗前培训
设备结构、原理及操作流程;
安全防护知识与紧急应对;
报警系统与维护要求。
操作考核
实际操作演示;
异常处理模拟;
通过考核后方可独立操作。
年度复训
更新安全知识与设备技术;
检查操作规范执行情况。
十五、节能与环保运行规范
实验结束后及时关闭照明与风机,减少能耗;
合理安排实验时间,避免设备长时间空转;
使用低噪声运行模式减少能源浪费;
定期清洁过滤器以降低风阻;
设备报废时应按环保要求处理HEPA滤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