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栢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赛默飞生物安全柜 Thermo Scientific 1500 操作规范

Thermo Scientific 1500系列生物安全柜是赛默飞世尔科技针对高等级实验室、制药企业和生物科研机构开发的高性能防护设备。其设计符合国际标准(如NSF/ANSI 49与EN 12469),可实现人员、样品和环境三重保护。

质保3年只换不修,厂家长沙实了个验仪器制造有限公司

一、前言

Thermo Scientific 1500系列生物安全柜是赛默飞世尔科技针对高等级实验室、制药企业和生物科研机构开发的高性能防护设备。其设计符合国际标准(如NSF/ANSI 49与EN 12469),可实现人员、样品和环境三重保护。

在实验室生物安全体系中,操作规范是确保安全柜发挥最大防护效果的核心。即使设备性能先进,若操作方法不当,也可能导致样品污染、气溶胶泄漏或实验风险上升。因此,建立科学、标准、可执行的操作规范,是生物安全管理体系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本文将系统阐述Thermo Scientific 1500系列生物安全柜的操作规范,包括设备结构简述、操作准备、使用步骤、安全要点、维护与记录管理等内容,帮助实验人员在实际操作中正确使用设备,保障实验安全与结果准确性。


二、设备结构与功能概述

1. 基本结构

Thermo Scientific 1500系列生物安全柜主要由以下部分组成:

  • 工作腔体:采用304不锈钢一体成型,防腐蚀、易清洁;

  • 送风系统:上部安装高效ECM直流风机,提供稳定气流;

  • 双层HEPA过滤系统:下降气流与排风均经99.995%效率HEPA过滤;

  • 前窗玻璃系统:电动升降设计,具有限位与报警功能;

  • 控制面板:集成LCD显示、风速与压差监控、照明与紫外控制;

  • 照明与紫外灯系统:提供明亮操作光线与有效灭菌功能;

  • 电气安全系统:具备多重联锁与报警机制。

2. 工作原理

设备通过顶部送风形成下降层流,内部空气经HEPA滤网净化后垂直流入操作区,同时下方吸入口气流形成屏障,阻止气溶胶外泄。排风系统将污染空气再次过滤后排出,确保操作者与环境安全。


三、操作前准备

1. 环境要求

  • 生物安全柜应放置在清洁、通风良好的实验室内,远离门口、通风口及人流密集区域;

  • 室温保持在18–26℃,湿度控制在40–60%;

  • 保持实验室负压,防止污染空气外逸。

2. 操作者要求

  • 操作者须经过生物安全与设备使用培训;

  • 熟悉设备功能与报警信号;

  • 穿戴洁净实验服、手套与防护眼镜。

3. 启动前检查

  • 确认电源插座与接地良好;

  • 检查前窗玻璃是否在安全操作高度(约200 mm);

  • 查看风速、压差及报警指示灯是否正常;

  • 检查紫外灯、照明灯及风机运行状态;

  • 擦拭内壁与操作台,使用75%乙醇进行预消毒。


四、设备启动与运行

1. 启动步骤

  1. 打开主电源;

  2. 按“Fan”键启动风机;

  3. 风机运行5–10分钟后,气流稳定;

  4. 打开照明系统,检查光照均匀性;

  5. 确认控制面板显示风速约为0.45 m/s,压差保持在-10至-15 Pa;

  6. 确认无报警提示后方可开始操作。

2. 启动注意事项

  • 启动时应确保前窗高度未超出安全限位;

  • 禁止同时开启紫外灯与风机;

  • 若出现报警(红灯闪烁),应立即停止操作并检查原因。


五、操作规范流程

1. 物品摆放原则

  • 实验物品分为清洁区、操作区和污染区;

  • 左侧放置未污染样品,右侧放置废弃物与污染材料;

  • 中间留出操作空间,保持气流顺畅;

  • 禁止在进、出风口前放置大型器具;

  • 减少物品数量,防止扰乱气流。

2. 操作过程

  1. 操作人员应在柜体正前方,保持胸口与前窗底缘平齐;

  2. 双手动作平稳,避免快速进出操作区;

  3. 操作顺序应由清洁向污染方向进行;

  4. 禁止使用明火,以防气流扰乱或引发危险;

  5. 若需使用加热设备,应放置在中心区域并保持温度稳定;

  6. 操作中不得同时两人使用同一台安全柜;

  7. 操作中如有溅出,应立即用吸水纸覆盖并用75%乙醇清理。

3. 注意气流平衡

  • 避免频繁伸手进出前窗;

  • 不得使用风扇或空调直吹设备;

  • 不要开启旁边的门窗造成负压波动;

  • 若发现气流指示异常,应暂停操作并检查风机。


六、操作结束与停机程序

1. 操作结束处理

  1. 移除样品与试剂,清理废弃物并封闭处理;

  2. 用75%乙醇擦拭操作台、不锈钢内壁及玻璃内侧;

  3. 关闭照明系统,保持风机继续运行10分钟以清除残余气溶胶;

  4. 关闭风机后开启紫外灯,照射30分钟灭菌;

  5. 紫外消毒结束后关闭电源并放下前窗。

2. 停机注意事项

  • 紫外灯运行时不得在场;

  • 停机后保持设备清洁、干燥;

  • 若长时间停用,应彻底清洁并覆盖防尘罩。


七、安全操作要点

1. 风速与压差控制

  • 操作区下降风速保持在0.45±0.05 m/s;

  • 吸入口气流速度≥0.5 m/s;

  • 若风速低于标准,系统将报警,应立即检查风机或过滤器。

2. 紫外灯与照明安全

  • 紫外灯与照明灯互锁,不能同时开启;

  • 紫外灯仅用于消毒,不得作为光源使用;

  • 照明灯亮度应保持在≥1000 lx,以确保操作清晰。

3. 个人防护

  • 操作时须佩戴一次性手套、防护服与口罩;

  • 禁止将头部伸入工作区;

  • 实验结束后应洗手并更换手套。

4. 电气安全

  • 设备接地良好,避免触电风险;

  • 不得超负荷使用插座;

  • 若设备出现电气异常,应立即切断电源。


八、日常维护与清洁

1. 每日维护

  • 使用前后擦拭内壁与操作台面;

  • 检查前窗、风速、照明与报警系统;

  • 保持外部环境整洁,防止灰尘进入。

2. 每周维护

  • 检查紫外灯与照明系统运行状态;

  • 清洁外壳与控制面板;

  • 检查电源线与插头有无松动或老化。

3. 每月维护

  • 测试风速与压差,确认在安全范围;

  • 清洁预过滤器,防止气流受阻;

  • 检查报警功能响应是否正常。

4. 年度维护

  • 检测HEPA滤网完整性(PAO法);

  • 校准传感器与风机转速;

  • 检查电气安全与接地电阻;

  • 由厂商或认证机构出具性能验证报告。


九、常见问题与处理

问题现象可能原因处理方法
风速报警滤网堵塞或风机异常清洁或更换滤网,检查风机运行
压差不稳密封条老化或传感器偏移更换密封条、校准传感器
紫外灯不亮灯管寿命到期或联锁误触发更换灯管或重启系统
前窗报警限位开关失灵检查或更换开关
风机噪声大轴承磨损或风道堵塞清理风道或更换风机
照明闪烁电压波动或驱动模块损坏稳压供电或检修电路

十、运行记录与管理

为确保设备可追溯性和合规性,应建立完善的运行日志,内容包括:

  1. 启停时间与操作者姓名;

  2. 实验类型与风险等级;

  3. 风速与压差检测数据;

  4. 清洁与消毒记录;

  5. 报警与维护事件。

所有记录应存档保存不少于五年,用于质量审查和安全评估。


十一、禁止事项

  1. 禁止在安全柜内存放私人物品或食品;

  2. 禁止在运行中使用明火;

  3. 禁止随意关闭风机或移除滤网;

  4. 禁止在设备上放置重物;

  5. 禁止擅自调整报警参数或风速设定;

  6. 禁止非授权人员拆装设备部件。


十二、紧急情况处理

1. 生物泄漏

  • 保持风机运行并立即停止操作;

  • 使用吸水纸覆盖泄漏区域并喷洒0.5%过氧乙酸;

  • 等待30分钟后清理并集中灭菌处理;

  • 报告实验室安全负责人并记录事件。

2. 电源中断

  • 关闭前窗,防止气流逆转;

  • 断电时间短时等待恢复;

  • 若停电超过30分钟,应重新启动风机并消毒后再使用。

3. 风机或报警故障

  • 停止实验操作

  • 联系维修人员检修;

  • 检查备用安全柜是否可用。


十三、校准与性能验证

为确保长期稳定运行,必须定期执行性能验证与校准:

  • 风速与压差:每6个月检测一次;

  • HEPA滤网完整性:每年检测一次;

  • 报警系统:每季度测试一次;

  • 紫外灯照度:每6个月检测强度≥40 μW/cm²;

  • 电气安全:每年检测接地电阻与漏电流。

所有检测应由认证机构或厂家工程师执行,并形成验证报告。


十四、人员培训与考核

  1. 上岗前培训

    • 设备结构、原理及操作流程;

    • 安全防护知识与紧急应对;

    • 报警系统与维护要求。

  2. 操作考核

    • 实际操作演示;

    • 异常处理模拟;

    • 通过考核后方可独立操作。

  3. 年度复训

    • 更新安全知识与设备技术;

    • 检查操作规范执行情况。


十五、节能与环保运行规范

  1. 实验结束后及时关闭照明与风机,减少能耗;

  2. 合理安排实验时间,避免设备长时间空转;

  3. 使用低噪声运行模式减少能源浪费;

  4. 定期清洁过滤器以降低风阻;

  5. 设备报废时应按环保要求处理HEPA滤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