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默飞生物安全柜 Thermo Scientific 1300培训资料
质保3年只换不修,厂家长沙实了个验仪器制造有限公司
一、培训目的与意义
Thermo Scientific 1300 系列生物安全柜是赛默飞世尔科技为全球实验室研发的高性能防护设备,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研究、医疗检验、疫苗开发、药品生产及公共卫生检测。设备采用先进的气流控制系统和高效过滤技术,为操作者、样品及环境提供三重防护。
培训的主要目标是使操作人员掌握以下内容:
理解设备的结构与功能;
熟悉正确的启动、操作与关闭流程;
掌握安全防护及应急处理方法;
具备日常维护与简单故障判断能力;
提升实验室生物安全意识,减少人为风险。
通过系统培训,确保设备运行稳定、实验环境安全,并实现科学管理与持续改进。
二、设备简介
1. 型号与用途
Thermo Scientific 1300 系列为二级(Class II)生物安全柜,适用于处理具有中等危害程度的微生物、细胞培养及病原体样品。其防护等级符合 EN 12469 与 NSF/ANSI 49 国际标准,可满足生物安全等级(BSL-2 及部分 BSL-3)实验的要求。
2. 防护原理
设备通过定向气流和高效过滤系统实现三级防护:
操作者防护:防止样品释放的气溶胶或污染物进入操作者呼吸区;
样品防护:防止外部空气污染实验材料;
环境防护:防止实验产生的气溶胶排入实验室空气中。
三、结构组成
1. 工作区
操作空间由不锈钢内壁构成,表面光滑无缝,便于清洁与消毒。前窗采用钢化玻璃制成,配备平衡配重装置,保证升降平稳。
2. 气流系统
采用“70%内循环 + 30%外排”模式:
顶部空气经 HEPA 过滤器净化后垂直下送,形成层流保护样品;
下方气流通过回风口回收并部分排出,防止污染物积聚。
3. 过滤系统
装有两级 HEPA 过滤器:
送风过滤器:保证进入操作区的空气洁净度;
排风过滤器:过滤排出的污染空气,防止泄漏。
4. 控制与电气系统
控制面板位于前方,集成电源、风机、照明、紫外灯及报警指示。微处理器系统自动调节风速并监控气流状态。配有风速传感器、压差传感器及前窗互锁功能,确保操作安全。
5. 照明与紫外系统
照明灯提供≥800 lx 光照强度,保证清晰操作视野。紫外灯波长为 254 nm,用于操作结束后的表面消毒,设有互锁装置防止误开启。
四、设备性能特点
节能与低噪音:采用无刷直流风机,运行平稳、能耗低;
气流稳定性高:自动补偿功能保证长期运行风速恒定;
过滤效率高:HEPA 过滤效率达 99.99%,可截留直径≥0.3 μm 微粒;
安全互锁设计:前窗未关闭时紫外灯无法开启,防止紫外线暴露;
人性化操作体验:人体工学前窗角度、柔光照明、低振动设计;
智能监控系统:实时显示运行参数并具备报警提示功能;
模块化结构:便于清洁、维护与更换部件。
五、操作流程培训
1. 启动前准备
检查电源是否连接可靠;
确认前窗玻璃完好、密封条无损;
启动电源,检查控制面板显示是否正常;
启动风机,运行 5–10 分钟以稳定气流;
打开照明灯,准备实验物品;
用 70% 乙醇擦拭操作台面与内壁;
穿戴实验服、手套、口罩和防护眼镜。
2. 实验操作
物品摆放由清洁区向污染区逐步布置,保持气流顺畅;
操作动作缓慢、平稳,避免产生紊流;
操作区域保持整洁,不堵塞进出风口;
禁止在安全柜中使用明火或挥发性溶剂;
若实验过程中需取放物品,应沿气流方向缓慢移动;
避免频繁进出操作区,以免破坏气流屏障。
3. 实验结束
将废弃物放入带盖容器;
用消毒剂擦拭台面和内壁;
关闭照明灯与风机;
关闭前窗后开启紫外灯消毒 30 分钟;
记录使用人、时间与实验内容;
关闭总电源。
六、安全操作规范
1. 操作行为规范
不得同时两人操作;
禁止快速移动或剧烈震动设备;
实验中不得在柜内放置个人物品;
实验过程中如发生报警,应立即停止操作并排查;
严禁修改风速设定与电气参数。
2. 紫外灯安全
紫外灯仅用于无人员在场时的灭菌;
紫外灯老化后强度下降应及时更换;
操作时佩戴防紫外护目镜;
定期检测紫外灯输出强度,低于 70 μW/cm² 时更换。
3. 电气与防火安全
严禁湿手插拔电源;
不得在设备附近使用明火;
发生电气异常立即断电;
设备周围应配置二氧化碳或干粉灭火器。
4. 生物安全
严格按照实验室生物安全等级执行操作;
样品泄漏应立即消毒并上报;
操作人员不得带污染物离开实验室;
所有实验废弃物按感染性废物处理。
七、维护与保养
1. 日常维护
每次实验后擦拭台面、内壁与玻璃前窗;
检查风速、照明与报警系统是否正常;
定期清理风机进风口及预过滤网。
2. 定期维护
| 周期 | 项目 | 内容 |
|---|---|---|
| 每周 | 紫外灯、照明灯 | 检查亮度与清洁度 |
| 每月 | HEPA过滤器压差 | 监测是否堵塞 |
| 每季度 | 风机运行状态 | 检查噪音与振动 |
| 每半年 | 电气绝缘测试 | 测量接地电阻 |
| 每年 | 全面性能验证 | 包括风速、过滤完整性、噪声、照度、报警等 |
3. 过滤器更换
当过滤器压差或风速低于标准值时,应联系专业技术人员更换。更换后必须进行气流与完整性检测,确保密封性良好。
八、常见故障与处理
| 故障现象 | 可能原因 | 解决措施 |
|---|---|---|
| 风速报警 | 过滤器堵塞、风机老化 | 检查过滤器或调整风机转速 |
| 紫外灯不亮 | 灯管老化、互锁未闭合 | 检查前窗位置或更换灯管 |
| 电源指示不亮 | 电缆接触不良、保险丝熔断 | 检查电源线或更换保险丝 |
| 气流不稳定 | 风道堵塞或门开闭过快 | 清理风道、规范操作 |
| 报警持续响 | 传感器故障或电路异常 | 联系维修工程师 |
九、校准与验证
校准是保障安全柜性能的关键环节。主要项目包括:
风速与方向测试:下送风速度应为 0.33–0.53 m/s;
HEPA过滤器完整性检测:泄漏率不得超过 0.01%;
气流可视化测试:通过烟雾法验证层流均匀性;
照度与噪声测量:照度≥800 lx,噪声≤67 dB;
报警系统测试:验证传感器与声光提示功能。
校准周期一般为每年一次,或在设备搬迁、维修后重新进行。
十、培训考核要点
理论部分
生物安全柜分类与用途;
防护原理及操作流程;
安全管理制度与风险防控。
实操部分
启动、运行与关闭演示;
正确使用防护装备;
紫外灯、安全互锁及报警测试;
清洁与消毒流程。
考核标准
理论考试≥85分;
实操考核合格后方可独立操作;
每年需进行复训与再评估。
十一、应急处理培训
1. 生物泄漏
停止操作并封闭前窗;
开启紫外灯或使用消毒剂处理;
报告实验室负责人;
清洁完毕后重新验证设备性能。
2. 电气事故
立即切断电源;
禁止用水清洗带电部件;
使用干粉或二氧化碳灭火器;
联系维修人员检修后方可恢复使用。
3. 人员防护事故
发生污染接触应立即洗净并上报;
按实验室安全手册执行应急处置;
记录事件并分析原因。
十二、实验室管理要求
建立设备档案,记录使用、维护与校准情况;
每次使用须填写《安全柜使用记录表》;
实验室负责人定期检查设备运行状况;
操作人员须通过培训与认证后方可上岗;
任何维修或部件更换必须经授权技术工程师执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