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栢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赛默飞生物安全柜 Thermo Scientific 1300维修记录

Thermo Scientific 1300 系列生物安全柜是赛默飞世尔科技为实验室安全操作而设计的高性能防护设备,广泛应用于生物医药、疾病控制、科研院所、检验检测等领域。

质保3年只换不修,厂家长沙实了个验仪器制造有限公司

一、概述

Thermo Scientific 1300 系列生物安全柜是赛默飞世尔科技为实验室安全操作而设计的高性能防护设备,广泛应用于生物医药、疾病控制、科研院所、检验检测等领域。
为了确保设备在全生命周期内持续稳定运行,建立完善的维修记录与维护管理制度至关重要。维修记录不仅是设备运行状况的追溯依据,更是保障实验室安全与质量体系完整性的核心文件。

本章将详细介绍 Thermo Scientific 1300 系列生物安全柜的维修类型、记录内容、管理方法及标准化流程,帮助用户建立科学的维修档案体系,实现设备安全可控、责任明确、记录可查的管理目标。


二、维修记录的意义

维修记录是设备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安全追溯:记录设备异常与处理过程,为后续风险分析与事故调查提供依据。

  2. 性能监控:通过数据积累了解设备老化趋势,为预防性维护提供参考。

  3. 质量管理:维修记录是ISO质量体系或生物安全认证的重要审核内容。

  4. 责任划分:明晰操作者、维护工程师及管理人员职责,防止管理漏洞。

  5. 寿命评估:依据维修频率与故障类型,评估设备使用寿命与替换周期。

良好的维修记录管理,不仅体现实验室管理水平,也直接影响生物安全防护的持续有效性。


三、维修分类与范围

根据故障性质与处理方式,Thermo Scientific 1300 系列安全柜的维修分为以下几类:

1. 日常小修(Minor Maintenance)

实验室设备管理员或受训人员执行,内容包括:

  • 更换紫外灯、照明灯;

  • 紧固松动的螺钉或面板;

  • 清洁风机进风口;

  • 复位报警系统;

  • 调整前窗平衡机构。

小修周期短、操作简便,主要用于及时排除轻微故障。

2. 计划性维护(Scheduled Maintenance)

依据使用时间与设备状况定期进行,包括:

  • 清洁风机与过滤器框架;

  • 检查接地系统与电气安全;

  • 校验风速与报警参数;

  • 检查过滤器压差与密封性;

  • 润滑机械结构。

由经过培训的设备工程师执行,需填写完整维护报告。

3. 故障维修(Corrective Maintenance)

当设备出现功能性故障或报警时,应立即停机,并由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诊断与维修。例如:

  • 风机无法启动;

  • 控制板显示异常;

  • 电气系统短路;

  • 前窗无法升降;

  • 紫外灯启动失败或闪烁。

4. 大修与更换(Overhaul)

针对使用年限较长或性能下降的设备,进行系统性检修与关键部件更换。包括:

  • HEPA过滤器更换;

  • 电机或风机更换;

  • 控制主板或传感器更新;

  • 外壳结构修复与重新密封。

大修应由赛默飞授权服务工程师执行,并附检测报告与校准证明。


四、维修流程与标准操作

1. 故障上报

当操作人员发现设备运行异常,应立即采取以下步骤:

  1. 停止实验操作,关闭风机与电源;

  2. 悬挂“设备维修中”标识;

  3. 填写《设备故障报告单》,描述故障现象;

  4. 通知实验室设备管理员或技术支持部门;

  5. 严禁擅自拆卸电气或过滤系统。

2. 故障诊断

由专业技术人员根据故障现象进行排查,常用方法包括:

  • 检查电气回路及保险丝;

  • 测量风速与电流值;

  • 读取报警代码;

  • 检查控制模块与传感器连接;

  • 确认是否为人为误操作或环境干扰。

诊断完成后,应形成《故障分析记录》,说明原因与建议措施。

3. 维修与更换

  • 根据诊断结果执行相应修复工作;

  • 更换部件前需断电并遵守防静电规范;

  • 所有更换件必须为赛默飞原厂或经认证的兼容件;

  • 维修完成后,须进行功能测试,包括风速、照明、报警、紫外灯及密封性验证;

  • 若涉及HEPA过滤器或气流系统,应进行重新平衡和完整性检测。

4. 验收与复位

维修完成后应由管理员或使用部门负责人进行复验:

  • 检查设备外观与清洁状况;

  • 启动运行10分钟,观察气流与噪音;

  • 记录风速、压力及温度参数;

  • 若无报警与异常现象,可恢复使用。

所有维修结束后须签署《维修验收表》,并记录在设备档案中。


五、维修记录内容规范

1. 基本信息

  • 设备名称与型号:Thermo Scientific 1300 Series

  • 设备编号与序列号

  • 所在实验室位置

  • 维修日期与时间

  • 维修类别(小修/大修/计划性维护)

  • 操作人员与维修工程师姓名

2. 故障描述

  • 故障现象及报警代码;

  • 故障发生前后的操作条件;

  • 环境因素(温度、湿度、电源波动);

  • 相关部件状态(风机、电路、紫外灯、过滤器等)。

3. 检查与处理措施

  • 诊断步骤与检测数据;

  • 维修方式(更换、清洁、调整、复位);

  • 使用零部件型号与批次号;

  • 电气或气流测试结果;

  • 修复后功能验证数据。

4. 结果与结论

  • 故障原因确认;

  • 设备是否恢复正常;

  • 是否需要后续观察;

  • 建议的预防措施;

  • 验收人员签名与批准意见。

5. 附件与证明文件

  • 更换零件发票或证明;

  • 检测仪器校准报告;

  • 维修现场照片(如有);

  • 测试记录表与性能验证报告。


六、维修档案管理制度

1. 建立档案目录

每台生物安全柜应建立独立档案,包括:

  • 出厂信息与验收记录;

  • 使用登记与操作日志;

  • 定期维护记录;

  • 故障与维修报告;

  • 年度校准与检测报告;

  • 零部件更换历史。

档案应分类整理、统一编号,纸质与电子版同步保存。

2. 保存与追溯

  • 所有维修记录保存期限不少于5年;

  • 电子档案需定期备份;

  • 纸质档案应存放在防潮、防火文件柜中;

  • 若设备转移或报废,档案应随同归档。

3. 审核与监督

实验室管理部门应每半年审查一次维修记录完整性;
发现漏项、涂改或数据不实,应责令补充与修订。
维修记录同时也是外部认证审核的重要依据。


七、常见维修案例分析

案例一:紫外灯无法点亮

现象:紫外灯开关按下无响应。
原因:灯管老化或前窗未完全关闭,安全互锁启动。
处理:更换紫外灯并清洁灯座,确认前窗关闭后恢复正常。
预防措施:建立灯管使用时长记录,累计超过1000小时及时更换。

案例二:风机报警且风速下降

现象:报警灯闪烁,显示风速过低。
原因:过滤器堵塞导致压差增大。
处理:拆检过滤器框架并更换HEPA过滤器,重新校准风速。
预防措施:定期检测压差并每季度清理格栅。

案例三:控制面板无显示

现象:通电后显示屏黑屏。
原因:电源模块损坏或保险丝熔断。
处理:更换电源模块与保险丝,测试电流恢复正常。
预防措施:使用稳压电源,避免频繁启停。


八、维修安全注意事项

  1. 所有维修作业前必须切断主电源并张贴警示牌;

  2. 拆卸电气部件前确认无残余电压;

  3. 严禁在运行状态下触摸内部线路;

  4. 维修人员应穿戴绝缘手套、防静电鞋及防护镜;

  5. 维修现场保持清洁,避免金属屑、液体进入控制系统;

  6. 更换过滤器时必须穿戴防护服与N95口罩;

  7. 维修完成后清洁操作区并进行紫外消毒;

  8. 所有操作应符合《实验室安全操作规范》要求。


九、维护与维修的关系

维修是设备管理的被动环节,而维护则是预防性措施。两者相辅相成:

  • 维护:定期检查、清洁、测试,防止故障发生;

  • 维修:在发生故障后修复恢复正常状态。

通过完善的维护制度可减少维修频率;而完整的维修记录可反向指导维护策略,形成设备管理的闭环体系。


十、维修计划与周期建议

项目周期负责部门主要内容
风机检查每季度工程部电机运行、电流测量、噪音检测
HEPA过滤器检测每半年认证机构压差、完整性测试
紫外灯更换每1000小时使用部门灯管清洁与更新
电气安全检测每年专业机构接地、电流、绝缘测试
整机性能验证每年第三方气流、噪声、照度、报警系统校准

十一、维修记录表样例

日期设备编号故障现象处理措施维修人验收人备注
2025-05-101300A-2025紫外灯不亮更换灯管张华李强正常
2025-07-151300B-104风速报警清洁过滤格栅王磊陈洁运行稳定
2025-09-011300C-219控制板失灵更换电源模块刘凯赵明已修复

此表应贴附于设备档案内页,便于管理与追踪。


十二、维修后的性能验证

每次维修结束后,必须执行性能验证测试,包括但不限于:

  • 风速平均值与均匀性;

  • 气流方向测试(烟雾法);

  • 报警系统灵敏度;

  • 紫外灯与照明亮度;

  • 电气安全(接地、绝缘、漏电);

  • HEPA过滤器完整性。

测试结果必须记录并与上次数据对比,如有偏差应分析原因。


十三、设备报废与档案移交

当设备经多次维修仍无法恢复性能,或主要部件老化严重时,应评估报废。
报废流程包括:

  1. 填写《设备报废申请表》;

  2. 进行污染残留清除与无害化处理;

  3. 拆除电源与过滤系统;

  4. 将全部维修与使用档案移交管理部门存档;

  5. 新设备启用时进行性能验证与记录接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