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栢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赛默飞生物安全柜 Thermo Scientific 1300消毒流程

Thermo Scientific 1300系列生物安全柜是一款高性能、高可靠性的实验室安全设备,主要用于保护操作人员、实验样品及环境免受生物污染的危害。其广泛应用于生物制药、微生物检测、分子生物学研究、临床检验以及疫苗制备等领域。生物安全柜的有效消毒与维护是确保实验安全、实验结果准确及设备寿命延长的关键环节。

质保3年只换不修,厂家长沙实了个验仪器制造有限公司

一、概述

Thermo Scientific 1300系列生物安全柜是一款高性能、高可靠性的实验室安全设备,主要用于保护操作人员、实验样品及环境免受生物污染的危害。其广泛应用于生物制药、微生物检测、分子生物学研究、临床检验以及疫苗制备等领域。生物安全柜的有效消毒与维护是确保实验安全、实验结果准确及设备寿命延长的关键环节。

在日常使用过程中,安全柜内表面会受到样品残留、气溶胶、溅出物及微生物颗粒的污染。若未及时、正确进行消毒,不仅可能造成交叉污染,还会对操作人员健康构成威胁。因此,建立科学、系统的消毒流程,对于维持生物安全水平至关重要。


二、消毒前准备

在开始消毒操作前,必须进行充分的准备,以确保流程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1. 个人防护装备(PPE)

操作者应穿戴符合实验室防护标准的装备,包括一次性实验服、防护眼镜、口罩或呼吸器、防渗手套及鞋套。对于高等级风险样品操作,建议佩戴双层手套和防护面屏。

2. 安全柜运行状态确认

确保生物安全柜正常运行,HEPA过滤器无损坏、风速正常、报警系统无异常。消毒操作应在送风与排风系统关闭后进行,以防消毒气体外泄。

3. 实验材料清理

移除所有实验耗材、样品、试剂瓶、离心管架、移液器等可移动物品。使用70%乙醇或合适的消毒剂擦拭后取出,避免污染扩散。仅保留不可移动的固定构件。

4. 电源与通风控制

关闭紫外灯、电源插座及外部通风系统。若采用气体消毒(如过氧化氢蒸汽或甲醛),应封闭通风口并保持密闭状态。


三、日常表面消毒流程

1. 消毒剂选择

Thermo Scientific推荐使用以下常用消毒剂:

  • 70%乙醇或异丙醇(用于一般微生物污染)

  • 0.5%次氯酸钠溶液(适用于高风险样品残留)

  • 2%过氧化氢或季铵盐类复合消毒剂(用于广谱灭菌)

  • 对于耐腐蚀要求较高的场景,可选用非氯型低残留消毒液

2. 消毒步骤

(1)打开前窗至推荐工作高度约20cm,启动排风5分钟以排出柜内气溶胶。
(2)关闭气流后,使用洁净擦拭布蘸取消毒液,从柜体内顶端、后壁、两侧壁、操作台面依次擦拭,确保无死角。
(3)重点清洁区域包括前进风口格栅、照明灯罩、内壁缝隙、支架及玻璃内表面。
(4)对于液体溅出区域,需先用吸水纸巾吸除后再进行两次擦拭消毒。
(5)静置10–15分钟以保证充分接触杀菌,再用无菌水或酒精擦拭残留,保持表面干燥。

3. 注意事项

  • 切勿让液体流入送风孔及过滤器区域。

  • 避免使用含腐蚀性强的酸性或含氨清洁剂,以防损伤不锈钢表面。

  • 消毒完成后,开启风机运行10分钟再恢复使用。


四、深度化学消毒(定期或污染事件后)

当发生样品泄漏、培养物污染或长期停用再启用前,需执行彻底的化学气体消毒。

1. 常用方法

(1)甲醛熏蒸法

  • 配制:使用甲醛与高锰酸钾按1:1比例反应产生气态甲醛。

  • 浓度计算:按柜内容积每立方米产生约20–25mL甲醛气体。

  • 步骤:密封柜体,放置反应皿于内部,启动风机循环10分钟后关闭;静置8–12小时。

  • 之后开启排风并用氨水(10%)中和残余气体。

(2)过氧化氢蒸汽法

  • 采用过氧化氢蒸发装置进行自动化灭菌。

  • 适用于现代实验室的环保需求,无需后期中和。

  • 消毒周期约2–3小时,结束后自然通风直至无气味残留。

2. 操作要点

  • 必须在无人环境中进行并封闭门窗。

  • 所有通风口、管道接口应用塑料膜或密封胶带封闭。

  • 完成后记录消毒日期、使用剂量及操作人。


五、紫外灯辅助消毒

紫外灯是Thermo Scientific 1300系列的重要辅助消毒手段,通常用于班次间或夜间自动消毒。

1. 使用条件

在确保柜内无人员及生物材料时方可开启紫外灯。推荐波长为254 nm,杀菌效率高。紫外照射强度应≥40 μW/cm²。

2. 照射时间与频率

每次照射应不少于30分钟,建议每日工作结束后自动运行一次。若污染风险高,可增加至2次/天。

3. 保养要求

  • 每周擦拭灯管表面以去除灰尘。

  • 使用寿命一般为1000小时,应定期检测光强并更换。

  • 避免紫外灯在通风开启时使用,以防效率下降。


六、过滤器维护与更换前后消毒

生物安全柜的HEPA过滤器是核心防护组件,其更换过程需严格控制污染风险。

1. 更换前消毒

在过滤器更换前,应进行完整气体灭菌,以防内部微生物逸出。采用过氧化氢蒸汽或甲醛熏蒸均可。

2. 更换操作

由具备资质的维护工程师执行,在全封闭状态下拆卸更换。新滤器安装后进行风速校准与泄漏检测。

3. 更换后复消毒

安装完成后再次进行表面擦拭消毒与气流验证,确保设备恢复至安全状态。


七、消毒记录与追溯管理

每次消毒应在设备日志中详细记录,包括:

  • 消毒日期与时间

  • 消毒方式(表面擦拭、气体灭菌或紫外)

  • 使用药剂及浓度

  • 操作者姓名

  • 检查确认人签字

长期保存记录便于质量追溯及实验室审计。


八、异常情况处理

若在消毒过程中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停止操作并按应急程序执行:

  • 消毒剂泄漏或挥发刺激强烈

  • 风机或报警系统异常

  • 紫外灯破裂

  • 设备密封不良导致气体泄漏

应及时报告安全负责人,并通风换气后重新评估。


九、建议的消毒周期表

消毒类型推荐频率说明
表面擦拭每次实验后使用70%乙醇或同类消毒液
紫外照射每日或每班次结束后自动或手动定时运行
深度化学消毒每季度或重大污染后使用过氧化氢或甲醛
过滤器更换消毒每1–2年启动前后均需气体灭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