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栢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赛默飞分光光度计Evolution光谱扫描

赛默飞 Evolution 系列分光光度计 是一款高性能紫外–可见光分析仪器,具备 高灵敏度、宽波段、快速扫描 的特点。

质保3年只换不修,厂家长沙实了个验仪器制造有限公司

一、概述

赛默飞 Evolution 系列分光光度计 是一款高性能紫外–可见光分析仪器,具备 高灵敏度、宽波段、快速扫描 的特点。
其“光谱扫描(Spectral Scan)”功能是仪器最核心的分析模式之一,通过在指定波长范围内连续测量样品的吸光度或透射率,生成完整的光谱曲线,以揭示物质在不同波长下的光学特征。

光谱扫描是进行物质定性分析、吸收峰确定、成分检测及材料特性研究的基础。Evolution 系列在扫描速度、波长精度与数据分辨率等方面表现优异,能够满足科研、教学、制药、环境监测和材料研究等多领域的需求。


二、光谱扫描的基本原理

2.1 光谱扫描定义

光谱扫描是指仪器通过控制光栅或单色器,使光源产生的连续光逐步变化波长,并测量样品对各波长光的吸收或透射程度,从而得到 吸光度(A)或透射率(%T)随波长(λ)变化的曲线图

数学表达式:

A(λ)=−log⁡(I(λ)I0(λ))A(\lambda) = -\log \left(\frac{I(\lambda)}{I_0(\lambda)}\right)A(λ)=−log(I0(λ)I(λ))

其中:

  • I0(λ)I_0(\lambda)I0(λ):空白或参比光强;

  • I(λ)I(\lambda)I(λ):样品透射光强。

2.2 光谱扫描的意义

光谱扫描不仅揭示物质吸收峰(λmax)所在位置,还能反映:

  • 分子结构与能级跃迁信息;

  • 化合物纯度与组成差异;

  • 反应过程中的光谱变化;

  • 色度与光学性质参数。


三、Evolution 光谱扫描系统结构

3.1 光学系统组成

  1. 光源系统:氘灯(190–360 nm)与钨卤灯(360–1100 nm),自动切换;

  2. 单色系统:高分辨率全息光栅,波长定位精度 ±0.2 nm;

  3. 样品舱系统:支持标准比色皿、微量比色皿及固体反射附件;

  4. 检测系统:硅光二极管或光电倍增管检测器,响应线性优异;

  5. 控制系统:由 Thermo Insight 软件进行扫描控制与数据采集

3.2 光谱扫描特点

  • 扫描速度可调:10–3600 nm/min;

  • 波长范围:190–1100 nm;

  • 分辨率(带宽):0.5–5 nm 可调;

  • 信号平均次数:1–10 次;

  • 支持自动平滑与漂移校正。


四、光谱扫描操作流程

光谱扫描需按照标准化步骤执行,以确保结果稳定可靠。

4.1 仪器准备

  1. 检查电源与连接线是否完好;

  2. 预热光源 10–15 分钟,保证光强稳定;

  3. 清洁比色皿并检查有无划痕或气泡;

  4. 确认实验环境(温度 25 ±2 ℃,湿度 45–60%)。

4.2 软件启动与模式选择

  • 打开 Insight / Insight Pro 软件;

  • 选择“Spectral Scan(光谱扫描)”模式;

  • 新建实验文件并输入样品名称、编号、操作人等信息。

4.3 参数设置

参数项目设置说明推荐值
起始波长扫描下限190 nm
终止波长扫描上限800 或 1100 nm
扫描间隔相邻采样点波长差1 nm
扫描速度光栅移动速率600 nm/min
带宽单色器缝宽1 nm
数据格式吸光度 A 或透射率 %T依据实验需要
光源切换点自动/手动默认 360 nm
平滑算法Savitzky–Golay 平滑默认开启

4.4 空白校正

  • 在参比光路中放入空白溶液;

  • 点击“Blank”按钮,仪器自动记录基线;

  • 进行光谱基线校正,消除背景干扰。

4.5 样品扫描

  1. 将样品比色皿放入样品架;

  2. 点击“Start Scan”;

  3. 软件实时显示吸光度随波长变化的曲线;

  4. 扫描完成后自动保存数据文件。


五、光谱扫描参数优化

光谱扫描结果的质量取决于参数设置的合理性。

5.1 带宽选择

带宽(Slit Width)决定光谱分辨率:

带宽特点适用场景
0.5–1 nm高分辨率,信号较弱精细结构分析
2 nm平衡模式常规定性分析
4–5 nm信号增强但峰形变宽低浓度样品

5.2 扫描速度

扫描速度越快,数据点间隔时间越短,但信噪比可能下降。
建议选择:

  • 低速(100–300 nm/min):高精度分析

  • 中速(600 nm/min):常规分析;

  • 高速(≥1200 nm/min):样品多、时间紧时使用。

5.3 平滑与平均

为减少噪声,可设置:

  • 信号平均次数:3–5 次;

  • 平滑点数:7–15 点。

平滑后光谱曲线更平滑,便于峰值判断。


六、光谱扫描数据的类型与结构

光谱扫描结果通常包含以下数据内容:

数据项说明单位
波长(λ)扫描点的波长值nm
吸光度(A)样品吸收强度
透射率(%T)样品透射光强比例%
峰值波长(λmax)吸收峰位置nm
峰高吸收峰强度A
半峰宽吸收带宽度nm

数据文件可导出为 CSV、TXT、XLSX 或 INS 格式。


七、光谱扫描曲线分析

7.1 吸收峰识别

软件自动识别局部极大值位置并标注 λmax。
常用分析指标:

  • 主峰 λmax:主要吸收峰位置;

  • 副峰 λ’:其他次级吸收峰;

  • 吸收肩峰:说明分子中存在能级重叠。

7.2 峰形分析

  • 窄峰:说明样品纯度高,电子跃迁单一;

  • 宽峰:可能存在杂质或分子间相互作用;

  • 双峰:常见于共轭体系或混合物。

7.3 光谱差异比较

Evolution 软件可叠加多条光谱曲线,用于:

  • 不同样品的比较;

  • 时间序列光谱变化;

  • 温度或pH影响研究。


八、光谱扫描在定性分析中的应用

光谱扫描是定性分析的重要工具。

8.1 化合物识别

通过比对吸收峰 λmax 与标准物质光谱,可判断化合物类型。
例如:

  • 苯环化合物在 250–270 nm 处有特征吸收;

  • 羰基化合物在 300–350 nm 区域有 n→π* 吸收峰。

8.2 杂质检测

纯物质应呈现单一光谱曲线。
若出现额外吸收峰或峰位偏移,则可能存在杂质或溶剂污染。

8.3 反应监测

通过实时扫描反应体系,可观察光谱变化趋势,判断反应进程与产物生成情况。


九、光谱扫描在定量分析中的辅助作用

虽然定量分析通常采用固定波长模式,但光谱扫描在确定最佳检测波长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1. 扫描样品全光谱,找到 λmax;

  2. 在 λmax 附近选择吸光度最大且稳定的波长;

  3. 在定量模式中以该波长进行浓度测定。

该方法能显著提高定量分析的灵敏度与准确度。


十、光谱扫描误差与校正

10.1 波长误差

来源:光栅定位偏差或光源不稳。
校正方法:使用氧化钬滤片验证标准峰(241.5、361.5、536.3 nm)。

10.2 光度误差

来源:检测器非线性或光源漂移。
校正方法:使用标准吸收滤片或重铬酸钾溶液验证。

10.3 噪声与漂移

  • 原因:环境振动、电源不稳;

  • 对策:使用稳压器、延长积分时间、开启平滑算法。


十一、光谱扫描实验实例

实例一:DNA 紫外吸收光谱

  • 扫描范围:200–350 nm;

  • 吸收峰 λmax:260 nm;

  • 特征:A260/A280 比值反映纯度;

  • 应用:核酸定性与纯度评估。

实例二:苯甲酸溶液光谱

  • 扫描范围:200–400 nm;

  • 吸收峰:228 nm(π→π*),273 nm(n→π*);

  • 意义:用于有机化合物结构识别。

实例三:染料溶液扫描

  • 扫描范围:400–700 nm;

  • 峰值 λmax:520 nm;

  • 应用:色度分析与材料光吸收研究。


十二、光谱扫描数据处理

12.1 峰值计算

软件可自动或手动选定吸收峰进行积分,输出峰面积、峰高及 λmax 值。

12.2 差光谱分析

通过样品光谱与参比光谱相减,可得到差光谱,用于痕量分析或组分分离研究。

12.3 基线修正

若出现基线漂移,可使用自动基线拟合工具(多项式或线性)进行修正。

12.4 数据导出与报告

  • 导出格式:CSV、PDF、INS;

  • 报告内容:样品编号、扫描参数、峰值表、光谱图;

  • 可直接生成实验报告或科研论文图表。


十三、光谱扫描性能指标

项目参数性能说明
波长范围190–1100 nm覆盖紫外–可见–近红外区
波长精度±0.2 nm光栅定位精确
光谱带宽0.5–5 nm 可调支持高分辨分析
扫描速度10–3600 nm/min可调,适配不同实验
吸光度范围-0.3–3.5 A动态线性良好
信噪比≥2000:1保证低噪声输出

这些指标保证了 Evolution 光谱扫描的高稳定性与数据精确度。


十四、光谱扫描注意事项

  1. 光源未充分预热会导致信号不稳;

  2. 比色皿透光面必须清洁;

  3. 样品浑浊或含气泡会引起散射误差;

  4. 扫描速度过快可能导致峰形畸变;

  5. 高吸光度样品应适当稀释;

  6. 每次实验前应重新执行空白校正。


十五、光谱扫描在科研与工业中的应用

领域应用示例说明
生物化学核酸、蛋白质、酶活性检测吸收峰 λmax 用于纯度与活性分析
环境检测水样中污染物吸收光谱COD、硝酸盐、磷酸盐检测
药物分析成分鉴别与含量控制依据特征峰进行比对
材料科学光吸收与反射研究研究光学薄膜与颜料性能
食品检测色素与抗氧化剂分析测定吸收强度与波峰变化

Evolution 的高扫描速度与自动峰值识别功能,使其成为科研与工业光谱检测的标准化工具。


十六、光谱扫描质量控制

16.1 每日检查

  • 执行光源强度测试;

  • 检查波长准确度;

  • 校验空白基线稳定性。

16.2 每月验证

  • 使用标准滤片验证吸收峰位置;

  • 检查光度线性与信噪比;

  • 对比前期数据,确保长期稳定。

16.3 校准记录

  • 所有扫描参数与校准数据应记录于实验日志;

  • 保存校准报告以满足 GLP/GMP 审核要求。


十七、光谱扫描的优势总结

  • 高精度波长定位:±0.2 nm 确保吸收峰准确;

  • 快速扫描能力:3600 nm/min 支持高通量分析

  • 智能算法支持:平滑、漂移校正、自动峰值识别;

  • 宽光谱覆盖:190–1100 nm 满足多领域应用;

  • 数据处理全面:支持叠加、差光谱与报告输出;

  • 重复性高:A 重复性 ±0.001,曲线再现性优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