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栢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赛默飞分光光度计Evolution测定范围

赛默飞 Evolution 系列分光光度计 是全球实验室中广泛使用的紫外–可见光光谱分析仪器,具有高灵敏度、宽光谱范围和优异的光度线性性能。

质保3年只换不修,厂家长沙实了个验仪器制造有限公司

一、概述

赛默飞 Evolution 系列分光光度计 是全球实验室中广泛使用的紫外–可见光光谱分析仪器,具有高灵敏度、宽光谱范围和优异的光度线性性能。
仪器的 测定范围(Measurement Range) 是评价其性能的核心指标之一,它定义了仪器在不同光谱区间、不同吸光度和浓度范围内的有效工作能力。

对用户而言,了解测定范围不仅是进行正确参数设置的前提,也是保证实验结果准确性、稳定性与可重复性的基础。Evolution 系列在波长范围、吸光度范围、浓度范围及透射率范围上均表现出优异的通用性,可满足生命科学、材料分析、药物检测及环境监测等多领域需求。


二、测定范围的基本定义

测定范围 指仪器在特定物理条件下能准确测量的参数区间。
对于分光光度计而言,主要包括以下四个层面:

  1. 波长范围(Wavelength Range):可扫描或测量的光谱区间;

  2. 吸光度范围(Absorbance Range):仪器能准确检测的吸光度上、下限;

  3. 透射率范围(Transmittance Range):样品对光的透射比例范围;

  4. 浓度测定范围(Concentration Range):在比尔–朗伯定律适用范围内,样品浓度与吸光度保持线性关系的区间。


三、波长测定范围

3.1 波长范围规格

Evolution 系列的标准波长范围为:
190–1100 nm,覆盖紫外光、可见光及近红外光区。

光谱区间波长范围 (nm)典型用途
紫外区190–350核酸、蛋白质检测、化合物分析
可见区350–780化学定量分析、色度测定
近红外区780–1100材料反射率研究、光电特性测试

技术说明

  • 190–360 nm 由氘灯提供稳定紫外光源;

  • 360–1100 nm 由钨卤灯提供连续可见–近红外光谱;

  • 系统自动光源切换点一般设在 360 nm。

精度指标

  • 波长准确度:±0.2 nm;

  • 波长重复性:±0.1 nm;

  • 光谱带宽:0.5–5 nm(可调)。

实际意义

宽波长范围保证了 Evolution 系列在核酸纯度、色度、药物吸收峰和材料光谱等不同领域的广泛适用性。


四、吸光度测定范围

4.1 吸光度定义

吸光度 (A) 表示样品对光的吸收能力,与透射光强 III 和入射光强 I0I_0I0 的比值有关:

A=−log⁡(II0)A = -\log\left(\frac{I}{I_0}\right)A=−log(I0I)

4.2 吸光度测量范围

Evolution 系列吸光度范围:
-0.3 A ~ 3.5 A

  • 当 A < 0 表示样品信号高于空白基线(多用于背景校正);

  • 0–2 A 为理想的线性检测区;

  • 2–3.5 A 属于高浓度区,可通过短光程比色皿或稀释样品扩展线性。

精度与线性

  • 吸光度准确度:±0.003 A(在 1.0 A 时);

  • 吸光度重复性:±0.001 A;

  • 光度线性偏差:≤ 0.3%。

动态范围

在双光束光学设计下,仪器可在宽吸光度范围内保持高线性响应,实现从痕量样品到高浓度样品的准确测定。


五、透射率测定范围

5.1 定义

透射率 (%T) 为样品透过光强与入射光强的百分比:

T=II0×100%T = \frac{I}{I_0} \times 100\%T=I0I×100%

5.2 测定范围与分辨率

  • 测定范围:0–200 %T

    • 100 %T:完全透光;

    • 0 %T:完全不透光;

    • 200 %T:用于高灵敏度或参比测定模式下的扩展校正。

  • 分辨率:0.1 %T

  • 准确度:±0.3 %T

  • 重复性:±0.1 %T

此范围可满足高透明样品与低透过样品的双向测量需求。


六、浓度测定范围

6.1 浓度换算原理

根据 Lambert–Beer 定律:

A=εclA = \varepsilon c lA=εcl

当光程 lll 和吸收系数 ε\varepsilonε 已知时,浓度 ccc 与吸光度成线性关系。

6.2 浓度范围

Evolution 的浓度测定范围取决于线性区间与样品光学特性。
在 1 cm 光程条件下:

  • 最小检测浓度:10⁻⁶ mol/L(取决于分子吸收系数);

  • 最大检测浓度:约 10⁻² mol/L(A ≈ 2.0 时)。

通过稀释、短光程比色皿或微量检测模式,可将浓度检测范围扩展至更宽区间。


七、动力学测定范围

7.1 时间分辨率

在动力学模式下,仪器可记录吸光度随时间的变化。

  • 时间采样间隔:0.1–10 s 可调;

  • 最大记录时长:10⁴ s;

  • 数据点数:最多 10,000 个。

7.2 动态吸光度范围

在反应速率较快的实验中,A 变化范围可达 0–2.5 A。
系统自动平滑算法确保信号稳定,避免漂移误差。


八、检测器与信号范围

8.1 检测器类型

Evolution 系列采用高灵敏度硅光二极管或光电倍增管检测器,响应范围覆盖 185–1200 nm。

8.2 信号响应范围

  • 最低可检测信号强度:10⁻⁸ W/cm²;

  • 最大光强信号:10⁻³ W/cm²;

  • 动态信号比:> 10⁶:1。

此高动态范围保证了从极微弱吸收到高浓度样品的稳定检测。


九、测定范围的影响因素

9.1 光源强度

光源输出衰减会降低低波长区的信噪比,从而影响波长下限。
氘灯老化后 190–220 nm 区域透射率下降最明显,应定期更换。

9.2 比色皿光程

短光程比色皿(0.2–0.5 cm)可扩大高吸光度样品的线性范围。
光程不一致则可能造成系统误差。

9.3 样品特性

  • 浑浊样品的散射会降低线性范围;

  • 高浓度样品会产生自吸收效应;

  • 气泡与沉淀会影响光强稳定。

9.4 环境条件

  • 温度波动会改变样品吸收系数;

  • 湿度过高导致光学元件结雾,削弱透射光。

9.5 仪器参数设置

  • 带宽过宽可能引起谱线重叠;

  • 积分时间过短可能导致信噪比下降。


十、不同应用的典型测定范围

应用领域波长区间 (nm)吸光度范围说明
核酸/蛋白质检测190–3200–2 A核酸比值 A260/A280 分析
化学分析200–7000–2 A溶液吸光法测定
环境监测400–8000–3 ACOD、氨氮、硝酸盐检测
材料科学250–11000–2 A反射率与吸收边分析
药物分析230–3500–1.5 A活性成分含量测定
色度研究400–70010–100 %T可见光颜色参数测定

十一、扩展测定范围的技术手段

11.1 光程调整

  • 使用短光程比色皿(0.2–0.5 cm)可扩展上限吸光度范围;

  • 微量检测附件支持 1–5 μL 样品体积测定。

11.2 样品稀释

对于高吸光度样品,可按比例稀释,确保 A 值位于 0.1–1.0 之间,以获得最佳线性。

11.3 双波长法

用于吸收峰重叠样品,可通过两个波长差吸光度消除干扰,从而扩大有效检测区间。

11.4 多次积分与信号平均

对于低吸收样品,可延长积分时间并增加信号平均次数,提高信噪比和低浓度检测能力。


十二、光度线性验证

验证方法:

  1. 配制一系列已知浓度的标准溶液(如 K₂Cr₂O₇);

  2. 测定各浓度吸光度;

  3. 绘制 A–C 曲线并计算相关系数 R²。

当 R² ≥ 0.999 时,表明该浓度区间为有效测定范围。


十三、Evolution 系列型号测定范围对比

型号波长范围 (nm)吸光度范围光度精度应用方向
Evolution 201190–1100-0.3–3.0 A±0.003 A基础教学与常规分析
Evolution 300190–1100-0.3–3.5 A±0.002 A科研分析、化学定量
Evolution 350190–1100-0.3–4.0 A±0.002 A高精度研究与材料检测
Evolution 600190–1100-0.5–4.0 A±0.0015 A工业监测与复杂样品分析

不同型号在吸光度线性范围与光度稳定性上略有差异,用户可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机型。


十四、测定范围与检测限的关系

测定范围 ≠ 检测限。

  • 检测限(LOD):表示仪器能区分信号与噪声的最小可测浓度;

  • 测定范围:表示在保证精度与线性的条件下可准确测量的浓度区间。

Evolution 的检测限通常可达 10⁻⁶ mol/L,而有效测定范围一般在 10⁻⁵~10⁻² mol/L。


十五、测定范围验证与维护

15.1 定期验证

  • 每季度使用标准滤片或标准溶液验证波长与光度线性;

  • 检查高、低浓度样品的吸光度响应曲线;

  • 对比历史数据,若偏差超过 ±0.5%,应重新校准。

15.2 环境维护

恒温(20–25 ℃)与恒湿(45–60%)环境可显著提升稳定性。
避免外光照射与机械振动以防波长偏移。


十六、数据管理与应用拓展

测定范围的定义不仅限于物理边界,也包括数据处理能力。
Evolution 软件支持

  • 自动识别超出范围数据并提示校正;

  • 动态切换光源与探测器以延伸波长范围;

  • 数据平滑与信号平均提高低端灵敏度;

  • 自动稀释计算实现浓度范围扩展。

这些功能使 Evolution 在科研分析中兼具高精度与宽适用性。


十七、典型实验应用示例

  1. DNA 浓度测定

    • 波长范围:230–320 nm;

    • 测定区间:0.02–2.0 A;

    • 检测限:约 1 μg/mL;

    • 通过 A260/A280 比值判定纯度。

  2. 水样中 COD 测定

    • 波长:600 nm;

    • 吸光度范围:0–1.8 A;

    • 浓度线性:5–250 mg/L。

  3. 材料反射光谱分析

    • 波长范围:400–1100 nm;

    • 透射率:10–100 %T;

    • 适用于半导体和薄膜材料特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