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栢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赛默飞分光光度计Evolution系统设置

赛默飞 Evolution 系列分光光度计是一款高精度、多功能的紫外—可见光分析设备,广泛应用于科研、教学、制药、化学及环境检测等领域。

质保3年只换不修,厂家长沙实了个验仪器制造有限公司

一、前言

赛默飞 Evolution 系列分光光度计是一款高精度、多功能的紫外—可见光分析设备,广泛应用于科研、教学、制药、化学及环境检测等领域。
仪器系统设置(System Configuration)是确保其性能稳定、操作安全与数据准确的关键环节。

系统设置涵盖仪器参数、光源控制、测量模式、用户权限、数据存储、网络连接及安全策略等多个部分。
通过合理配置系统参数,操作人员可实现更高的测量效率、更稳定的光谱输出以及更便捷的数据管理流程。

本文将以 Evolution 系列主机及 VisionPro 软件平台为基础,对系统设置进行结构化讲解和技术分析。


二、系统设置的总体设计理念

1. 模块化结构

系统设置采用模块化设计,将所有功能分为若干可独立调整的部分,如光源、波长、网络、用户、报告等。
用户可根据实验需求灵活启用或关闭特定功能模块。

2. 直观操作界面

系统设置菜单位于主界面“Tools → System Settings”下方,采用分层结构,左侧为功能目录,右侧为参数调整区域。
所有设置均支持即改即用,无需重新启动系统。

3. 权限分级控制

仪器系统采用三级权限架构:

  • 管理员(Admin):拥有全部配置权限;

  • 审核员(Supervisor):可修改测量参数与报告格式;

  • 操作员(User):仅可执行测量与保存数据。

这种权限分级设计确保了实验室管理的规范性与数据安全性。


三、系统设置菜单结构概览

进入系统设置后,界面通常包括以下功能模块:

模块名称功能说明
光源设置(Lamp Settings)控制氘灯与钨卤素灯启停与预热策略
波长与扫描设置(Wavelength & Scan)设置波长范围、步长、带宽及扫描速度
测量参数(Measurement Parameters)选择测量模式与单位
数据管理(Data Management)文件保存路径与命名规则设置
用户与安全(User & Security)用户权限、密码策略与审计追踪
网络与通信(Network & Connectivity)连接实验室服务器或 LIMS 系统
系统维护(System Maintenance)日志管理、软件更新与诊断功能

四、光源设置(Lamp Settings)

光源是分光光度计的核心部件之一。Evolution 系列配备氘灯与钨卤素灯两种光源,用于覆盖紫外至可见光区。

1. 光源选择

  • 氘灯(D₂ Lamp):用于 190–350 nm 的紫外区;

  • 钨卤素灯(W Lamp):用于 350–1100 nm 的可见区;

  • Auto Mode(自动切换):仪器自动根据波长选择适合光源,实现无缝转换。

2. 预热与自动关闭功能

在“Lamp Settings”界面中可设定:

  • 光源预热时间(默认 15 分钟);

  • 自动关闭时间(默认 30 分钟无操作后关闭);

  • 光源能量监控启用(实时显示灯强变化)。

3. 灯源寿命管理

系统自动记录灯泡点亮累计时间,当达到设定寿命(氘灯 1500h、钨灯 2000h)时,会弹出更换提示。


五、波长与扫描设置(Wavelength & Scan Settings)

1. 波长范围

  • 可设定扫描范围(如 190–900 nm);

  • 用户可自定义起止波长与步长(0.1–5 nm);

  • 提供“快速扫描”与“高精度扫描”模式切换。

2. 光谱带宽

带宽影响光谱分辨率与信噪比,通常设置在 1 nm 或 2 nm。
系统提供“Auto Bandwidth”选项,根据光强自动优化带宽。

3. 扫描速度

  • Slow(低速):用于高精度分析

  • Medium(中速):适合常规检测;

  • Fast(快速):用于初步筛查或教学演示。

4. 滤波与平滑选项

系统提供 Savitzky–Golay 平滑算法,可在光谱显示前进行实时平滑,减少噪声。


六、测量参数设置(Measurement Parameters)

1. 测量模式选择

可在系统中预设以下模式:

  • 固定波长测量(Fixed Wavelength);

  • 波长扫描(Scan Mode);

  • 定量分析(Quantitative);

  • 时间扫描(Kinetics);

  • 多波长分析(Multi-Wavelength);

  • DNA/Protein 分析模式。

2. 测量单位

在系统设置中可选择默认单位:

  • 吸光度(A);

  • 透过率(%T);

  • 反射率(%R);

  • 浓度(C,单位 mg/L、μg/mL 等)。

3. 光程长度

默认光程为 10 mm,可在使用特殊比色皿时调整至 5 mm 或 50 mm。

4. 样品舱控制

若仪器配有温控样品架,可设定恒温范围(20–60℃)与控制精度(±0.1℃)。


七、数据管理设置(Data Management Settings)

1. 文件保存路径

可设置默认保存位置:

  • 内部存储;

  • USB 外部存储;

  • 网络服务器路径。

系统支持路径映射功能,可自动将文件同步至指定目录。

2. 文件命名规则

支持自定义命名模板,例如:

css复制编辑[日期]_[样品编号]_[操作员]

系统自动插入时间戳,避免文件重名。

3. 自动保存与备份

用户可启用自动保存功能:

  • 保存周期:5–30 分钟;

  • 自动备份副本至外部存储设备;

  • 可设置备份数量上限与自动覆盖策略。

4. 数据导出格式

默认支持以下格式:CSV、TXT、PDF、XML。
用户可在系统设置中定义导出格式与小数位精度。


八、用户与安全管理(User & Security Settings)

1. 用户账户管理

系统可创建多个用户账户,每个账户对应不同权限:

  • 操作员:执行测量与数据导出;

  • 审核员:审核与签署实验报告;

  • 管理员:修改系统设置与用户权限。

2. 密码与安全策略

  • 密码长度 6–12 位;

  • 可启用密码到期提醒;

  • 三次登录失败后自动锁定账户;

  • 管理员可重置密码。

3. 审计追踪功能

系统自动记录所有操作事件,包括:

  • 登录与退出时间;

  • 参数修改记录;

  • 数据导出与删除操作;

  • 校准与测量活动。

该功能符合数据完整性要求,满足 ISO 与 FDA 审计标准。


九、网络与通信设置(Network & Connectivity)

1. 网络连接

仪器可通过以下方式与外部设备通信:

  • LAN(以太网):连接实验室服务器;

  • Wi-Fi(可选):无线连接与远程控制;

  • USB 接口:本地数据传输

2. IP 地址配置

可选择手动或自动(DHCP)分配 IP 地址。
在企业实验室环境中建议使用固定 IP 以便网络管理。

3. LIMS 系统对接

Evolution 系列支持 LIMS(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接口,可自动上传测量结果与报告文件,实现数据集中化。

4. 网络安全

  • 启用加密通信协议(HTTPS);

  • 可限制访问范围(仅特定服务器);

  • 自动检测网络异常并提示用户。


十、系统维护与诊断(System Maintenance)

1. 自检程序

系统提供“Self Diagnostic”功能,包括:

  • 光源能量检测;

  • 波长精度验证;

  • 光学路径一致性检查;

  • 电源电压监控。

检测结果以日志形式保存,可供维修人员分析。

2. 软件更新

通过网络或 USB 进行版本升级。
更新前系统自动备份当前配置与数据,防止丢失。

3. 日志管理

系统日志记录用户活动、错误报告与维护历史,便于实验室质量审计。

4. 恢复出厂设置

若系统出现严重错误,可通过“Restore Factory Settings”恢复默认参数,但数据文件需提前备份。


十一、界面与显示设置

1. 语言设置

支持多语言切换(包括中文、英文、德语、法语等)。
切换语言后系统自动加载对应字符集与单位。

2. 显示单位

可选择波长(nm)、吸光度(A)、浓度(mg/L)等显示格式。
系统支持小数位控制与科学计数法显示。

3. 图谱显示配置

  • 可调整光谱背景颜色、线条粗细与坐标范围;

  • 设置峰值自动标注或手动标记;

  • 启用平滑曲线与差谱显示。

4. 声音与提示

系统可设置操作提示音或警报音,包括:

  • 测量完成提示;

  • 光源异常报警;

  • 数据保存确认音。


十二、实验室管理集成与数据安全

1. 数据加密

所有实验数据以加密格式存储,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

2. 文件权限

每个文件带有操作者 ID 与时间戳,只有授权人员可编辑或删除。

3. 审核工作流

管理员可设定自动审核流程,测量数据需经审核员批准后才能生成正式报告。

4. 系统时钟同步

支持 NTP 网络时间同步,保证时间记录一致性。


十三、系统设置优化建议

  1. 根据实验类型设定默认波长范围:例如生化检测可预设 200–400 nm,常规分析设定 400–800 nm。

  2. 启用自动基线校正:减少人工误差。

  3. 配置自动备份与网络同步:防止数据丢失。

  4. 建立多用户权限体系:确保操作安全与责任可追溯。

  5. 定期检查光源寿命与能量输出:保证光谱稳定。

  6. 保持软件版本最新:及时获取性能优化与安全更新。


十四、系统设置与实验质量控制的关系

合理的系统设置直接影响实验质量:

  • 光源参数决定光谱稳定性;

  • 波长与带宽设置影响分辨率;

  • 用户权限与审计追踪保障数据可靠性;

  • 网络与存储配置保证数据传输安全。

因此,系统设置不仅是设备管理的技术环节,更是实验质量控制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