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默飞分光光度计Evolution注意事项
质保3年只换不修,厂家长沙实了个验仪器制造有限公司
一、前言
赛默飞 Evolution 系列分光光度计是一款精密的紫外—可见光光谱分析仪器,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化学研究、环境检测、药物分析及材料研究等领域。
为了确保实验数据的准确性与仪器的长期稳定运行,用户必须在操作中严格遵守使用规范。
分光光度计是一种光学、电子、机械与软件高度集成的设备,任何不当操作都可能导致测量误差、光源老化或电子系统损坏。
本文件旨在帮助实验人员掌握仪器使用的关键注意事项,从准备、操作到维护,为安全、高效、精准的实验提供指导。
二、安装与环境注意事项
1. 安装位置要求
仪器应放置在稳固、防震的实验台上,避免靠近振动源或强电磁设备。
环境温度建议保持在 20–25℃,温差波动不应超过 ±2℃。
相对湿度应控制在 40%–70% 之间,防止内部结露影响光学性能。
避免阳光直射或强光照射,以防杂散光干扰。
仪器周围应留有足够的通风空间(≥15 cm),以利于散热。
2. 电源与接地
使用独立电源插座,电压为 AC 220V ±10%,频率 50/60Hz。
电源插座必须有良好接地,防止静电干扰或漏电事故。
禁止与高功率设备(如冰箱、离心机)共用插座,以免电流波动导致测量不稳定。
3. 环境清洁与防尘
保持实验室干燥、无腐蚀性气体。
避免化学试剂挥发物进入光学舱;
不使用时应加防尘罩覆盖。
三、光源与光学系统注意事项
1. 光源预热与稳定性
开机后,氘灯与钨卤素灯需预热 15–20 分钟,使光强稳定。
未经充分预热的光源会导致吸光度漂移,影响重复性。
若实验需长时间测量,建议避免频繁开关光源,以延长寿命。
2. 光源更换
氘灯寿命约 1000–1500 小时,钨卤素灯约 2000 小时;
当能量下降或基线漂移增大时,应及时更换;
更换前需关闭电源并待光源冷却;
使用原厂灯泡,避免非匹配部件影响光谱能量。
3. 光学系统清洁
光学窗口、反射镜与透镜禁止用手触摸;
清洁时使用无尘布蘸少量无水乙醇轻拭;
严禁使用腐蚀性清洁剂或硬物擦拭。
4. 光路调整
光源更换后应执行“Lamp Alignment”功能;
保证光斑位于单色器入射狭缝中心;
若发现能量曲线不平滑,应重新校准光源。
四、样品与比色皿使用注意事项
1. 比色皿选用
紫外区使用石英比色皿,可见区可使用光学玻璃比色皿;
确保比色皿无划痕、无裂纹、透光均匀;
光程一般为 10 mm,多个比色皿应一致;
比色皿外壁需保持干燥洁净,防止光散射。
2. 比色皿方向与放置
每次测量比色皿方向应一致(刻线朝向固定方向);
加样体积约为比色皿容量的 2/3,避免气泡;
测量前用无尘布擦干外壁水迹。
3. 样品准备
样品溶液需澄清无悬浮物;
如样品浓度过高,应稀释至吸光度 0.2–1.0 区间;
样品与空白溶液应使用同一溶剂体系;
高腐蚀性溶液不得长时间放置在样品舱内。
五、操作过程注意事项
1. 空白校正
每次实验前必须执行空白校正;
空白应使用与样品相同的溶剂;
测量多个样品时,应定期重新校正基线;
若扫描范围大(如 190–900 nm),建议分区校正。
2. 参数设置
根据样品类型选择合适的带宽(一般为 1 nm);
扫描速度“中速”可兼顾精度与稳定性;
测量单位应统一选择(A 或 %T),防止混淆;
若进行动力学实验,应合理设置时间间隔,避免数据过密或过稀。
3. 测量操作
放入比色皿后应关闭样品舱盖;
在扫描模式下,避免外界强光干扰;
测量完成后,及时导出数据并保存;
若发现吸光度值异常,应重新执行基线校正。
4. 光谱分析注意事项
波长扫描中不得移动样品;
光谱曲线出现跳变可能为光源能量切换点;
若信号噪声大,可启用“Smooth”平滑功能;
光谱重叠时可采用差谱或导数分析。
六、数据处理与存储注意事项
1. 数据精度控制
在进行定量分析时,至少测量三个重复点取平均;
样品浓度与吸光度应保持线性关系,R² ≥ 0.999;
若线性偏离,需重新配制标准溶液。
2. 文件保存
文件命名应规范,含样品编号与日期;
定期将数据导出至外部存储介质或云端;
保留原始数据以便追溯。
3. 报告输出
确认报告内容完整,包括操作人、仪器编号、测量模式、参数与结果;
检查单位与小数位一致性;
报告生成后建议由第二人复核。
七、误差与偏差控制
1. 仪器误差来源
光源老化导致能量衰减;
波长校准不准;
样品舱温度变化造成漂移;
电源电压不稳引起信号波动。
2. 操作误差防范
使用同一比色皿进行空白与样品测量;
测量前摇匀溶液以保证均匀性;
避免样品吸光度超过 3.0 A(超出线性范围);
记录实验条件,确保可重复。
3. 软件误差排查
若数据异常,应检查参数是否保存正确;
确认扫描模式与光源切换点设定合理;
及时更新软件版本以防计算错误。
八、安全与防护注意事项
1. 光辐射防护
紫外光具有一定辐射性,禁止直视光源;
更换光源时必须切断电源并佩戴防护眼镜;
光源舱盖未关闭时禁止点亮氘灯。
2. 电气安全
仪器应有可靠接地;
若电源波动频繁,应使用稳压电源;
维修时必须由专业人员操作。
3. 化学安全
实验过程中佩戴手套与实验服;
样品舱内禁止使用强酸、强碱或易挥发溶剂;
若有液体溢出,应立即擦干并检查光学窗口是否受污染。
4. 散热与防火
确保通风良好,避免堵塞散热孔;
不得在仪器上放置易燃物品;
长时间未使用时关闭主电源。
九、维护与保养注意事项
1. 日常维护
使用后立即关闭光源;
保持样品舱清洁,避免液体残留;
定期检查风扇运行情况与通风口清洁度;
每月进行一次波长与吸光度校验。
2. 定期维护
| 项目 | 周期 | 内容 |
|---|---|---|
| 光源能量检测 | 每月 | 测试并记录氘灯与钨灯输出能量 |
| 波长校准 | 每3个月 | 使用氧化钬滤光片检测偏差 |
| 吸光度验证 | 每6个月 | 使用标准溶液测试精度 |
| 光学系统清洁 | 每年 | 检查反射镜与透镜污染情况 |
3. 存放与停机
长期停用前应关闭电源、拔下插头;
存放在干燥通风处;
每月开机预热一次以防电子元件老化。
十、常见问题与处理
| 问题现象 | 可能原因 | 解决方法 |
|---|---|---|
| 启动无响应 | 电源故障或保险丝熔断 | 检查插座与更换保险丝 |
| 吸光度漂移大 | 光源未预热或比色皿污染 | 充分预热并清洁比色皿 |
| 光谱噪声增大 | 灯泡老化或光学污染 | 更换光源并清洁光路 |
| 基线波动 | 电源不稳或温度变化 | 使用稳压电源并保持恒温 |
| 无法保存数据 | 内存已满或设备异常 | 删除旧数据或重启系统 |
十一、操作规范总结
每次实验前进行 空白校正与预热;
使用合适的 比色皿材质与方向一致性;
样品浓度需处于 线性测量范围内;
光源需定期检查并按规定更换;
数据保存与报告输出需确保 完整与可追溯;
测量结束后应 关闭光源、清洁样品舱、盖防尘罩;
若仪器长时间不使用,应定期启动并检查光源状态。
十二、附录:良好操作习惯建议
设立实验日志,记录每次开机、校准与维护日期;
同一操作人员使用同一套实验参数可提高重复性;
在高精度测定中使用温控附件保持恒温条件;
样品处理与测量应在同一时间段完成,减少光降解误差;
定期培训操作人员,强化安全与质量意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