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默飞分光光度计Evolution应用领域
质保3年只换不修,厂家长沙实了个验仪器制造有限公司
一、概述
赛默飞(Thermo Scientific)Evolution 系列分光光度计是一款高性能紫外–可见光分析仪器,具有宽波长范围(190–1100 nm)、高精度光学系统与强大的数据分析功能。其核心原理基于光吸收定律(Lambert–Beer 定律),通过测量样品对特定波长光的吸收强度,定量或定性分析物质组成与浓度。
由于其灵敏度高、重复性好、操作简便、结果直观,Evolution 分光光度计被广泛应用于 生命科学、医药研究、化学分析、环境检测、食品安全、材料研究及教育教学 等众多领域。
以下将从七大方向系统介绍 Evolution 分光光度计的主要应用场景与技术特点。
二、生命科学与生物化学领域
2.1 核酸与蛋白质定量分析
在分子生物学实验中,核酸(DNA、RNA)和蛋白质浓度的准确测定是后续实验成功的前提。Evolution 仪器通过检测吸光度可快速实现定量分析:
DNA/RNA 测定:核酸在 260 nm 波长处有最大吸收峰,A260 值与核酸浓度成正比。仪器可自动计算浓度,并通过 A260/A280 比值判断纯度。理想比值为 1.8(DNA)或 2.0(RNA)。
蛋白质测定:蛋白质在 280 nm 吸收峰与芳香族氨基酸相关;同时,结合比色试剂(如 Bradford、Lowry、BCA 法)在 595 nm、750 nm 等波长下进行显色定量分析。
核酸-蛋白复合物分析:利用扫描模式(200–350 nm)可判断杂质污染或结构变化。
Evolution 的 Bio-Test 模式 内置核酸和蛋白质专用程序,无需复杂计算即可自动输出浓度和纯度值,极大提升生物实验的效率与准确度。
2.2 酶活性与动力学研究
分光光度计是酶学实验中最常用的检测工具。
在固定波长下记录反应体系吸光度随时间变化(A-t 曲线),可获得反应速率常数或酶活性值。
典型实验包括:
酶催化反应速率测定(如 LDH、ALP、CAT、SOD);
底物消耗与产物生成的实时监测;
温度、pH 对酶活性的影响研究。
Evolution 具备高时间分辨率的 Kinetics 模式,可自动计算 ΔA/min 与 Km、Vmax 参数,适合高校教学和科研使用。
2.3 细胞与代谢产物检测
通过显色反应测定细胞代谢相关物质(如乳酸、葡萄糖、NADH)吸光变化,可评价代谢活性。
例如:NADH 在 340 nm 处吸收显著,可用于线粒体活性或脱氢酶活性分析。
Evolution 的快速扫描与高灵敏检测能力,使其在细胞代谢研究、药理毒理实验中表现突出。
三、医药与临床分析
3.1 药物含量测定与质量控制
药物生产和研发中,分光光度法是一种常规检测手段。Evolution 仪器可用于:
原料药或制剂中有效成分含量测定;
药物溶出度曲线测定;
稳定性与降解产物分析;
溶液 pH 与颜色变化检测。
例如:
阿司匹林在 275 nm 处有吸收峰;
对乙酰氨基酚在 243 nm 处吸收最强。
仪器的扫描功能能快速绘制吸收曲线,确定特征峰位并自动计算浓度,帮助药品研发与质量验证。
3.2 临床检验与血液生化分析
Evolution 可测定血液、血清、尿液等生物样本中的化学成分浓度,如:
血清总蛋白(波长 540 nm,双缩脲法);
总胆红素(波长 450 nm);
葡萄糖(波长 505 nm);
尿素、肌酐、尿酸等代谢指标。
借助自动化进样和定量分析模块,可实现高通量检测,适合医院检验科和医学研究机构使用。
四、环境科学与生态检测
4.1 水质分析
Evolution 分光光度计在水环境监测中具有重要地位。
常用分析项目包括:
化学需氧量(COD)测定(波长 600 nm);
氨氮(波长 420 nm,纳氏显色法);
总磷(波长 700 nm,钼锑抗比色法);
总氮、硝酸盐氮(220 nm 与 275 nm 双波长法);
重金属离子(如 Fe³⁺、Cr⁶⁺、Cu²⁺)比色测定。
仪器可对样品光谱特征进行扫描,实现多组分识别或干扰校正。
配合比色管附件,可直接测定多种市政或工业水样。
4.2 大气与土壤分析
分光光度法可用于测定:
大气样品中二氧化氮、臭氧、硫化物浓度;
土壤浸提液中重金属离子、硝酸盐、磷酸盐含量。
Evolution 具备紫外区灵敏检测能力,可识别痕量污染物,满足环保标准分析需求。
4.3 环境毒理与光降解研究
通过监测污染物在紫外光照下吸收峰衰减,可评估光降解速率与半衰期。
例如染料、农药及有机污染物的光氧化动力学分析常采用 250–500 nm 波段扫描。
五、化学与材料科学研究
5.1 化学反应机理研究
Evolution 的快速扫描功能可实时捕捉反应过程中的吸收变化,用于:
化学动力学曲线绘制;
中间体生成与消失的光谱跟踪;
反应速率常数与活化能计算。
5.2 纳米材料与功能薄膜分析
纳米粒子尺寸与形貌表征:如金纳米粒子在 520 nm 处有表面等离子共振峰,其峰位与粒径相关。
薄膜透光率与带隙分析:通过扫描 300–800 nm 光谱,计算光吸收边位置与带隙能量。
光催化性能评估:监测光照前后吸光度变化,判断催化降解效果。
Evolution 系列高信噪比和宽波长覆盖范围,使其在光学材料、纳米复合物研究中具有极高应用价值。
六、食品与农业检测
6.1 食品质量与营养成分检测
食品化学中,分光光度法可定量测定多种重要成分:
糖类:蒽酮法(波长 620 nm);
蛋白质:凯氏法或比色法(595 nm);
维生素C:2,6-二氯靛酚法(500 nm);
色素与防腐剂:如胭脂红、日落黄、苯甲酸钠等。
Evolution 能通过标准曲线自动计算浓度,确保检测快速准确。
6.2 农业样品分析
在农产品和肥料研究中,仪器常用于:
测定农作物叶绿素含量(波长 663、645 nm);
检测土壤中氮、磷、钾元素含量;
分析农药残留或降解产物的吸收特征。
通过光谱扫描可识别不同化学物质的特征吸收峰,为作物营养诊断和农药安全评估提供依据。
七、工业与质量控制
7.1 工业原料检测
在化工、塑料、涂料、纺织及造纸等行业中,Evolution 可用于:
颜料、染料吸收性能检测;
溶液浓度与纯度监控;
涂层、胶黏剂透光率评估;
化工中间体反应监测。
通过光谱对比分析,可判断批次差异、杂质含量与生产工艺稳定性。
7.2 光学元件与玻璃材料检测
测定透射率、反射率和吸收率;
评估光学薄膜镀层质量;
分析玻璃在紫外和可见区的光学损耗。
Evolution 系列高精度波长控制与可扩展附件,使其在光学材料检测与仪器制造领域应用广泛。
7.3 制药与化妆品工业质控
分光光度法是制药与日化行业常规分析手段。
可用于:
检测活性成分含量(如防晒剂吸收效率、维生素类浓度);
分析色素稳定性与配方变化;
评估产品光稳定性及老化过程。
八、教育与科研教学
Evolution 分光光度计设计简洁、功能直观,特别适合教学实验与科研培训。
8.1 高校化学实验教学
学生可通过实验掌握以下技能:
Lambert–Beer 定律验证;
溶液颜色与吸收关系研究;
多组分光谱叠加分析;
酶促反应速率测定。
8.2 实验技能训练
软件支持自动保存数据与生成报告,教师可用其进行演示或考核。
8.3 科研创新
凭借精确的波长控制和高重复性,Evolution 已成为实验室基础光学研究与科研立项常备仪器。
九、分析方法的扩展应用
9.1 差谱与导数光谱法
通过比较样品反应前后的吸收差异,揭示结构变化;导数光谱可分辨重叠峰,提升分析分辨率。
9.2 多波长定量分析
对于多组分混合物,可在多个波长下测定吸光度,利用矩阵运算分离各物质浓度。
9.3 动力学反应监测
连续采样记录吸光度随时间变化,可分析反应机理与能量转移过程。
9.4 光谱数据库与模式识别
通过大量样品扫描建立光谱库,结合软件算法进行定性识别或分类预测。
十、Evolution 应用的综合优势
宽波长覆盖:190–1100 nm,兼容紫外、可见及近红外区域;
高光度精度:±0.005 A,保证定量分析可靠;
快速扫描:可达 1200 nm/min,适合动态过程监测;
智能化软件:自动计算浓度、峰值、比值等;
模块化附件:适配微量比色皿、恒温池、多槽架、反应比色系统;
数据导出与报告生成功能:方便科研记录与质量追踪。
Evolution 不仅是一台测量仪器,更是科研、教学与工业检测的综合分析平台。
十一、未来发展趋势与应用前景
随着光谱技术与数据科学的发展,Evolution 分光光度计的应用领域正不断拓展:
与液相色谱 (HPLC) 联用,实现多组分联机分析;
在微量与痕量检测方面结合光纤探头,实现原位监测;
与人工智能算法结合,进行光谱自动识别与模型预测;
在制药过程分析 (PAT) 与环境在线监测中实现自动化应用。
Evolution 系列因其高可靠性、可扩展性与智能化控制,正在成为现代分析实验室的核心设备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