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默飞分光光度计Evolution操作培训
质保3年只换不修,厂家长沙实了个验仪器制造有限公司
一、培训概述
赛默飞 Evolution 系列分光光度计是目前实验室常用的紫外—可见光分析设备之一,适用于科研、高校教学、医药检测、环境监测及材料研究等领域。
本培训旨在帮助操作人员全面掌握仪器的结构组成、操作流程、校准与测量方法、常见问题处理及安全维护要点,确保在实际使用中达到数据准确、操作规范、记录完整的实验要求。
二、仪器组成与系统结构
1. 光学系统
仪器由光源系统、单色器、样品舱与检测器四部分组成:
光源系统:由氘灯与钨卤素灯组成,覆盖 190–1100 nm 波长范围;
单色器系统:采用高精度凹面光栅,实现光波长分离与扫描;
样品舱:用于放置比色皿或流通池,可配温控附件;
检测器系统:采用硅光二极管或光电倍增管,实现光信号到电信号的高灵敏转换。
2. 控制与软件系统
Evolution 系列配备触控操作界面或电脑端软件(VisionLite / VisionPro),支持多语言显示和多种测量模式。
系统提供自动校准、数据记录、标准曲线分析、光谱绘图及统计处理功能。
3. 硬件接口
仪器具备 USB、LAN、RS-232、Wi-Fi 等接口,可外接打印机、U 盘或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MS)。
三、操作培训目标
培训结束后,学员应具备以下能力:
熟悉 Evolution 系列的基本结构与原理;
独立完成仪器启动、预热与初始化操作;
掌握空白校正、样品测量与光谱扫描流程;
能进行数据分析、标准曲线建立及报告输出;
具备仪器维护与常见问题排查能力;
理解安全操作规范与质量控制要求。
四、实验室操作环境要求
为确保测量精度与仪器稳定性,应满足以下条件:
温度:20–25℃;
相对湿度:40%–70%;
环境光线:避免强光直射;
电源:AC 220V ±10%,配备接地稳压电源;
仪器应放置在稳固的防震实验台上,远离高频设备与水源。
五、仪器开机与初始化
1. 仪器开机
检查电源连接是否牢固;
打开主电源开关,系统自动启动自检程序;
自检内容包括光源、光栅、电路及通信状态;
若界面显示“Ready”或“System OK”,表示可进入操作界面。
2. 光源预热
氘灯与钨灯分别用于紫外区和可见区,预热时间约 15–20 分钟,以保证能量稳定。
光源能量不足会导致吸光度漂移,因此实验前必须完成充分预热。
3. 波长与光度校准
开机后系统自动执行波长校准;如提示偏差,可手动运行“Wavelength Calibration”。
吸光度校准需使用空白比色皿完成“Baseline Correction”,确保零点准确。
六、标准操作流程
1. 空白校正
空白溶液用于校正背景吸收与溶剂影响。
操作步骤:
选择“Blank”功能键;
将纯溶剂放入比色皿并置于样品架中;
执行“Measure Blank”命令;
系统自动设定该信号为 0.000 A。
2. 样品测量
3. 常用测量模式培训
(1)固定波长模式
用于单波长吸光度或透过率测定;
常用于核酸、蛋白质或药物溶液检测;
操作简单、速度快。
(2)波长扫描模式
用于获取完整吸收光谱;
可确定 λmax(最大吸收峰);
适用于未知样品特征分析。
(3)定量分析模式
通过标准曲线法计算未知浓度;
系统自动绘制 A–CA–CA–C 曲线并计算方程;
适用于药物含量与环境样品测定。
(4)时间扫描模式
用于反应速率与动力学分析;
在固定波长下持续记录吸光度变化;
可导出数据用于速率常数计算。
(5)多波长模式
同时在多个波长下测量吸光度;
用于多组分混合体系或核酸纯度分析(A260/A280)。
七、数据处理与报告输出
1. 数据统计功能
系统自动计算:
平均值、标准偏差(SD);
光度差值(ΔA);
线性回归方程与相关系数(R²);
浓度计算结果与误差估计。
2. 光谱图形分析
支持光谱平滑、放大、叠加、积分;
可自动标注吸收峰与谷值位置;
光谱图可导出为 PNG、PDF 或 CSV 文件。
3. 报告生成
自动生成包含仪器编号、操作员、样品信息、时间、测量结果的完整报告;
报告可直接打印或存储于 U 盘;
支持导入 LIMS 系统,实现实验室数据共享。
八、实验数据质量控制
1. 校准验证
定期进行波长与吸光度校准:
使用氧化钬滤光片校验波长准确度(偏差 ≤ ±0.3 nm);
使用重铬酸钾标准溶液检验吸光度准确度(偏差 ≤ ±0.005 A)。
2. 重复性检查
同一样品连续测量三次,结果标准偏差应小于 0.002 A。
3. 空白稳定性
基线漂移应小于 ±0.0003 A/h,否则需重新校正。
4. 光源能量监控
仪器可自动检测氘灯与钨灯输出能量;当能量低于标准值时系统提示更换。
九、仪器维护与保养
1. 日常维护
使用后立即关闭光源;
清洁比色皿与样品舱,防止残留液体腐蚀;
定期检查光学窗口是否有灰尘;
使用专用防尘罩覆盖仪器。
2. 光源维护
| 光源类型 | 寿命(小时) | 建议更换周期 |
|---|---|---|
| 氘灯 | 1000–1500 | 12 个月 |
| 钨卤素灯 | 2000 | 18 个月 |
光源更换步骤:
关闭仪器并冷却;
打开光源舱盖,拔出旧灯;
安装新灯后运行“Lamp Alignment”;
执行光源能量校验。
3. 样品舱与比色皿管理
避免使用划伤或污染的比色皿;
使用后立即用蒸馏水清洗并擦干;
定期检查比色皿对称性与透光率。
十、常见问题与处理方法
| 问题现象 | 可能原因 | 处理措施 |
|---|---|---|
| 无法开机 | 电源线松动或保险丝熔断 | 检查连接并更换保险丝 |
| 吸光度波动大 | 光源未预热、样品含气泡 | 充分预热、重新取样 |
| 光谱曲线畸变 | 光学系统污染或光栅偏移 | 清洁光学部件、重新校准 |
| 无法保存数据 | 存储空间不足或U盘异常 | 删除旧数据、更换存储设备 |
| 屏幕无响应 | 系统死机或电源不稳 | 断电重启并检查电压 |
十一、安全操作规范
光源发出的紫外光具有辐射性,禁止直视光路;
液体样品操作时防止溅入仪器内部;
清洁时禁止使用含氨清洁剂或强碱溶液;
确保仪器接地良好,防止触电风险;
仅授权人员可进行内部维护与校准。
十二、实验案例示范
案例 1:核酸浓度测定
选择“DNA/Protein”模式;
在 230、260、280 nm 下自动测定吸光度;
系统计算 A260/A280 比值及核酸浓度;
记录数据并导出报告。
案例 2:药物含量定量分析
使用标准溶液建立 A–C 标准曲线;
测量未知样品吸光度;
软件自动计算浓度并生成曲线;
输出定量分析报告。
案例 3:化学反应动力学分析
选择“Kinetics”模式;
设定波长 340 nm、时间间隔 5 秒、总时长 300 秒;
测量反应吸光度变化;
根据曲线斜率计算反应速率常数。
十三、质量管理与培训考核
1. 培训考核项目
操作规范性检查;
光谱扫描准确度评估;
数据记录完整性;
仪器维护执行情况。
2. 记录与归档
每次操作均需填写《仪器使用记录表》,包括日期、操作人、样品编号、测量模式、结果摘要及备注。
数据应定期备份并保存在实验室服务器或 LIMS 系统中。
十四、培训总结与提升方向
通过系统培训,操作人员可熟练掌握 Evolution 系列分光光度计的操作技巧与应用方法。
在后续实践中,应注重以下方面的持续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