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栢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赛默飞分光光度计Evolution光谱分析

光谱分析技术是现代分析科学中最重要的手段之一,通过研究物质对不同波长光的吸收、透射或反射特征,揭示其化学组成和物理特性。

质保3年只换不修,厂家长沙实了个验仪器制造有限公司

一、前言

光谱分析技术是现代分析科学中最重要的手段之一,通过研究物质对不同波长光的吸收、透射或反射特征,揭示其化学组成和物理特性。
赛默飞 Evolution 系列分光光度计是紫外—可见光区域(UV–Vis)光谱分析领域的代表性仪器,能够在 190–1100 nm 范围内精确获取样品的吸收光谱并实现定性、定量与动力学研究。

该系列仪器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药物分析、环境监测、化学反应研究、材料检测及食品检验等领域。
其光谱分析性能依托高精度光学系统、智能化控制算法和完善的数据处理平台,能够实现从基础吸收测量到复杂光谱建模的多层次分析。


二、光谱分析的理论基础

1. 光吸收原理

当一束光线穿过溶液时,部分光能被溶质分子吸收,另一部分透过样品继续传播。
设入射光强为 I0I_0I0,透过光强为 III,则透过率定义为:

T=II0T = \frac{I}{I_0}T=I0I

为方便定量分析,通常采用吸光度(Absorbance)表示吸收程度:

A=−log⁡10T=log⁡10I0IA = -\log_{10}T = \log_{10}\frac{I_0}{I}A=log10T=log10II0

吸光度与物质浓度及光程的关系由 朗伯–比尔定律(Lambert–Beer Law) 描述:

A=εbCA = ε b CA=εbC

其中:

  • εεε:摩尔吸光系数(L·mol⁻¹·cm⁻¹);

  • bbb:光程长度(cm);

  • CCC:溶液浓度(mol/L)。

当浓度较低时,吸光度与浓度成线性关系,可实现精确定量分析。

2. 吸收光谱的意义

不同化合物在特定波长处具有特征吸收峰,这些峰对应于分子轨道能级间的跃迁。
通过测量吸收光谱,可以确定物质的类型、结构特征、电子能级变化及浓度分布。

Evolution 系列分光光度计能够记录完整的 吸收光谱曲线(A–λ 图),并通过数据分析模块提取关键光谱参数,用于定性识别和定量计算。


三、Evolution 光谱系统结构

1. 光学设计

Evolution 系列采用高精度光学系统,由光源、单色器、样品舱和检测器组成。

  • 光源系统

    • 氘灯(D₂ Lamp)提供 190–350 nm 的紫外光;

    • 钨卤素灯(W Lamp)提供 350–1100 nm 的可见光与近红外光。
      双光源自动切换确保光谱能量连续稳定。

  • 单色器系统
    采用凹面光栅分光原理,步进电机控制光栅旋转,实现波长扫描精度 ±0.3 nm,重复性 ±0.1 nm。

  • 样品舱
    设计有防杂散光通道,可兼容 10 mm 标准比色皿、流通池或恒温架,部分型号具备温控功能

  • 检测器
    使用高灵敏度硅光二极管或光电倍增管(PMT),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并送入数据处理模块。

2. 光路原理

光源发出的复合光经准直透镜汇聚后进入单色器,经光栅分解为单一波长的光束。
该光束穿过样品溶液后,其透射光强被检测器接收。
系统比较空白溶液与样品溶液的透射强度差异,计算出吸光度,并在全波段范围内形成光谱曲线。


四、光谱分析的操作流程

1. 仪器启动与预热

  • 开机后执行自动自检程序;

  • 氘灯与钨灯预热 15–20 分钟以稳定光强;

  • 运行“Baseline”校正以建立基准光谱。

2. 样品准备与空白校正

  • 使用纯溶剂作为空白参比溶液;

  • 比色皿外壁应洁净无气泡;

  • 通过“Blank”功能设定零吸光度基线。

3. 光谱测量模式

(1)固定波长模式

在指定波长下测定吸光度或透过率,用于单组分定量分析。

(2)波长扫描模式

在设定范围(如 200–800 nm)内自动扫描光谱曲线,获取样品的吸收峰与谷值信息。

(3)定量分析模式

建立标准曲线后,根据样品吸光度计算浓度。系统自动输出方程 A=kC+bA = kC + bA=kC+b

(4)时间扫描模式

用于观察吸光度随时间变化,适用于化学反应动力学或酶活性研究。

(5)多波长模式

在多个波长下同时测定吸光度,用于多组分混合样品分析

4. 数据记录与处理

系统自动绘制光谱曲线,计算吸光峰值、波长及比值。
通过软件可实现峰值积分、曲线平滑、背景扣除及差谱分析。


五、光谱信号处理与数据分析

1. 光电转换与放大

检测器将透射光转换为电流信号,经放大与模数转换后形成数字信号。
信号处理单元自动执行背景噪声抑制与基线校正。

2. 数字滤波与噪声补偿

系统采用数字滤波算法(如移动平均与指数平滑)去除高频噪声,确保光谱曲线平滑连续。
同时利用温度补偿电路减少电子元件漂移引起的信号波动。

3. 自动峰值识别

通过软件内置算法,仪器可自动识别光谱中主吸收峰与肩峰位置,并计算相应波长与吸光度值。

4. 差谱与比值分析

差谱分析通过比较样品与参比光谱的差值,用于检测微量变化或分子结构差异。
常用于核酸、蛋白质及复合体系的结构分析。

比值分析(如 A260/A280)则用于纯度判断与样品质量控制。


六、光谱分析的典型应用

1. 生命科学领域

  • 核酸分析:在 260 nm 处测定 DNA/RNA 吸收峰强度,并计算 A260/A280 比值判断纯度;

  • 蛋白质测定:通过 280 nm 吸收峰进行浓度计算;

  • 酶反应动力学:在固定波长下实时监测吸光度变化,计算反应速率常数。

2. 化学与药物分析

  • 有机化合物特征吸收光谱解析;

  • 反应中间体或生成物的定性识别;

  • 药物溶液含量测定与降解行为分析;

  • 金属离子配合物比色分析。

3. 环境监测

  • 水体中氨氮、硝酸盐、磷酸盐的比色测定;

  • 工业废水中重金属离子分析;

  • 有机污染物光谱特征监测。

4. 食品与农业检测

  • 食品添加剂、色素与维生素含量分析;

  • 农药残留比色定量;

  • 谷物与油脂氧化程度评估。

5. 材料科学与物理研究

  • 光学薄膜透射率测试;

  • 染料吸收峰位与能级结构研究;

  • 纳米材料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吸收分析。


七、光谱分析结果解释

1. 吸收峰与化学结构

吸收峰的位置反映分子轨道能级差,峰强度与样品浓度及吸光系数相关。
通过比较样品与标准物质光谱,可判断官能团类型与分子共轭程度。

2. 峰宽与环境效应

吸收峰的宽窄反映分子振动自由度与溶剂效应。
例如,在极性溶剂中峰宽往往增大,说明溶剂与分子间存在氢键作用。

3. 光谱重叠与多组分解析

对于多组分体系,光谱峰可能出现重叠。
Evolution 软件支持多波长解混与线性拟合算法,通过矩阵运算分离不同组分的吸收贡献。

4. 光谱平滑与差谱处理

通过平滑算法可减少噪声干扰,而差谱处理可突出细微结构变化,例如反应前后光谱差异或分子结合状态变化。


八、光谱分析的精度与控制

1. 波长精度

Evolution 光栅系统具有自动波长校准功能。
每次启动仪器时,系统会以内置滤光片校准光栅角度,确保波长偏差不超过 ±0.3 nm。

2. 吸光度线性

检测器线性范围覆盖 -0.3 至 3.5 A。
标准溶液测试表明,在 0–2.5 A 区间内线性相关系数 R2≥0.999R² ≥ 0.999R20.999

3. 基线稳定性

仪器基线漂移低于 ±0.0003 A/h,适合长时间扫描与动力学实验。

4. 杂散光控制

内部防反射设计与双层光路屏蔽结构使杂散光低于 0.05%T,有效避免高吸光度样品测量偏差。


九、Evolution 光谱分析的创新特性

1. 自动光谱优化

系统根据样品吸光度自动选择最佳光源能量与带宽,优化信号强度。

2. 实时光谱对比

可同时显示空白、样品与参考光谱,支持差谱叠加与动态更新。

3. 智能化峰值识别

通过算法自动标注光谱峰值、谷值及半高宽,用户可直接生成光谱报告。

4. 数据安全与溯源

所有光谱数据附带时间戳与操作者信息,符合实验室数据完整性标准。

5. 云端数据管理

部分型号可连接赛默飞云端实验室系统,实现远程光谱存储、共享与再分析。


十、光谱分析的注意事项

  1. 样品浓度应控制在适宜范围(吸光度 0.2–1.0 之间)以保证线性;

  2. 比色皿应方向一致、无划痕或气泡;

  3. 光谱扫描前应进行空白基线校正;

  4. 避免在强电磁干扰或高湿环境中运行;

  5. 定期进行波长与吸光度校准。


十一、光谱分析结果的应用拓展

1. 定性鉴别

通过比较样品吸收峰位与标准光谱,可用于化合物鉴别与结构验证。

2. 定量分析

根据标准曲线法测定未知样品浓度,广泛用于药物含量与水质检测。

3. 动力学与过程分析

时间扫描模式可用于研究反应速率与催化过程,为机理分析提供数据支持。

4. 光学材料特性分析

光谱透过率、反射率与吸收率测定可用于薄膜、玻璃与涂层性能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