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默飞分光光度计Evolution校准方法
即便是高端的赛默飞(Thermo Fisher Scientific)Evolution 系列分光光度计,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也会因光源老化、光栅漂移或电子噪声变化而出现细微偏差。
质保3年只换不修,厂家长沙实了个验仪器制造有限公司
一、概述
分光光度计的测量精度依赖于光学系统、光源强度、检测器灵敏度及数据处理算法的综合稳定性。
即便是高端的赛默飞(Thermo Fisher Scientific)Evolution 系列分光光度计,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也会因光源老化、光栅漂移或电子噪声变化而出现细微偏差。
因此,定期校准(Calibration) 是保证仪器保持最佳性能、测量结果准确可溯的重要步骤。
校准不仅恢复设备的光学基准,更是符合 ISO/IEC 17025、GLP、CFR21 Part 11 等国际实验室管理体系要求的关键环节。
本文将系统介绍 Evolution 系列分光光度计的校准原理、操作流程、标准样品选择及误差控制方法,帮助实验室建立科学的校准体系。
二、校准的目的与分类
1. 校准的主要目的
确保仪器测量结果与标准值的一致性;
检验光学系统的稳定性与重复性;
排除因环境或光源衰减引起的系统偏差;
保证实验数据符合规范性标准,便于审计与追溯。
2. 校准类型
Evolution 系列的校准一般分为五类:
波长校准(Wavelength Calibration)
确定光栅分光角度与真实波长对应关系。吸光度校准(Photometric Calibration)
检查检测器线性度与光度精度。杂散光校准(Stray Light Test)
验证光谱纯度,防止非目标波长光进入检测系统。基线稳定性与噪声检测(Baseline Calibration)
确认系统漂移和电气噪声水平是否在标准范围内。光源能量校准(Lamp Energy Calibration)
检查氘灯与钨灯能量输出是否正常,是否需要更换。
三、校准周期与环境要求
1. 校准周期建议
| 校准项目 | 推荐周期 | 说明 |
|---|---|---|
| 波长校准 | 每季度一次 | 使用氧化钬滤光片或钕滤片 |
| 吸光度校准 | 每半年一次 | 使用重铬酸钾标准溶液 |
| 杂散光测试 | 每年一次 | 检测光谱纯度与杂光水平 |
| 基线稳定性 | 每月一次 | 观察仪器漂移与噪声变化 |
| 光源能量校验 | 每月一次 | 检查光源衰减趋势 |
2. 校准环境要求
室温稳定在 20–25℃;
湿度 40%–70%,无冷凝;
电源稳定,建议使用稳压电源;
避免阳光直射与强电磁干扰;
校准期间保持样品舱干燥清洁。
四、波长校准
1. 校准原理
波长校准旨在验证光栅角度与输出波长的一致性。
Evolution 系列通过测定标准滤光片的特征吸收峰位置,并与理论值比较,修正波长偏差。
2. 使用标准
常用校准滤光片包括:
氧化钬(Holmium Oxide)滤光片:具有 241.1 nm、279.4 nm、361.5 nm、453.7 nm、536.3 nm、638.2 nm 等特征吸收峰;
钕(Didymium)滤光片:在 570 nm 与 875 nm 附近有明显峰值。
3. 操作步骤
打开仪器并预热光源 20 分钟;
在“Maintenance”或“Calibration”菜单中选择“Wavelength Calibration”;
将氧化钬滤光片放入样品舱;
系统自动扫描 200–800 nm 范围;
仪器识别峰位并与标准值比较;
若偏差 ≤ ±0.3 nm,则校准合格;
若偏差超限,执行“Recalibrate”自动调整光栅零点。
4. 注意事项
每次更换光源后应重新执行波长校准;
校准时避免外部光线进入样品舱;
滤光片表面应清洁、无划痕。
五、吸光度校准
1. 校准原理
吸光度校准用于检测光电转换系统的线性响应及光度准确性。
根据朗伯–比尔定律,在一定范围内吸光度与浓度成正比,因此标准溶液应具有已知吸收特性。
2. 标准溶液
常用标准为 重铬酸钾(K₂Cr₂O₇)标准溶液。
典型浓度:0.006 mol/L,使用 0.005 mol/L H₂SO₄ 溶液配制。
理论吸光度值:
| 波长(nm) | 吸光度标准值 |
|---|---|
| 235 | 0.640 |
| 257 | 0.520 |
| 313 | 0.190 |
| 350 | 0.370 |
3. 校准步骤
选择“Photometric Calibration”模式;
使用蒸馏水作空白进行基线校正;
置入标准溶液,测定各波长吸光度;
系统自动与理论值比较;
若偏差 ≤ ±0.005 A,则校准合格;
若超限,系统提示“Adjust Photometric Scale”。
4. 检查线性范围
为验证检测器线性,可使用 0.002–0.01 mol/L 系列浓度重铬酸钾溶液。
绘制 A–CA–CA–C 曲线,线性相关系数 R2≥0.999R² ≥ 0.999R2≥0.999 视为合格。
六、杂散光检测
1. 校准目的
杂散光是指非目标波长光线进入检测系统,造成高吸光度样品读数偏低。
控制杂散光是保证光谱纯度的关键。
2. 测试标准
推荐使用以下标准溶液:
| 测试波长 | 溶液类型 | 判定标准 |
|---|---|---|
| 220 nm | 1% NaI 溶液 | ≤ 0.05%T |
| 340 nm | 1% NaNO₂ 溶液 | ≤ 0.05%T |
| 400 nm | 0.4% K₂Cr₂O₇ 溶液 | ≤ 0.05%T |
3. 操作步骤
选择“Stray Light Test”功能;
插入相应溶液比色皿;
系统自动检测透过率;
若 T ≤ 0.05%,则杂散光符合要求;
若超过限值,应检查样品舱密封性或光源能量。
4. 原因分析与处理
杂光偏高原因:
光学元件污染或老化;
光源安装角度偏移;
样品舱内有灰尘或反射面损伤。
处理措施:
清洁光学窗口;
重新校准光源位置;
必要时由专业工程师更换光栅或反射镜。
七、基线与噪声校准
1. 校准目的
基线校准用于检测仪器的零点漂移与电气噪声情况。
长时间使用后,电子系统温度变化或电源波动可能导致基线偏移。
2. 操作流程
取下比色皿,关闭样品舱门;
选择“Baseline Check”;
执行空白扫描(190–800 nm);
记录基线波动范围;
若波动 ≤ ±0.0003 A,则系统稳定;
若波动增大,建议重新接地或校正检测器增益。
3. 噪声校验
在固定波长(如 500 nm)记录空白信号 60 秒,计算标准偏差 SD。
噪声限值应小于 ±0.0002 A。
若噪声超限,应检查光源稳压电路与环境干扰。
八、光源能量校准
1. 目的
用于评估氘灯和钨灯的能量输出与衰减状态。
当光源老化时,能量输出下降,基线漂移和测量误差会增大。
2. 操作方法
进入“Lamp Energy Test”菜单;
系统自动测量光源输出能量曲线;
能量低于 70% 标准值时会提示“Lamp Energy Low”;
此时应考虑更换光源并重新执行波长与吸光度校准。
3. 光源更换后检查
安装新灯后运行“Lamp Alignment”程序;
检查能量曲线平滑性与强度分布;
重新执行波长与光度校准以恢复一致性。
九、校准数据记录与管理
1. 数据记录
Evolution 系列可自动保存每次校准数据,包括:
校准类型与日期;
标准样品编号;
校准前后偏差值;
操作员信息与设备编号。
2. 审计追踪
系统符合 21 CFR Part 11 要求,自动生成时间戳与用户签名,防止数据篡改。
管理员可在“Calibration Log”中查看完整校准历史。
3. 报告生成
自动生成 PDF 或 CSV 格式校准报告;
包含结果判定、偏差曲线与系统状态说明;
可导出至 USB 或上传至 LIMS 实验室信息系统。
十、误差来源与控制措施
| 误差类型 | 可能原因 | 控制措施 |
|---|---|---|
| 波长偏差 | 光栅磨损、步进电机老化 | 定期波长校准 |
| 吸光度误差 | 检测器漂移、光源衰减 | 光度校准与能量测试 |
| 杂散光干扰 | 光学窗口污染 | 清洁样品舱与窗口 |
| 环境因素 | 温湿度波动、电磁干扰 | 稳压电源与恒温环境 |
| 操作误差 | 滤光片放置方向错误 | 严格执行标准流程 |
十一、定期验证与第三方比对
1. 定期验证
除内部校准外,建议每 12 个月由厂家或授权计量机构进行一次第三方验证,确保仪器溯源性。
验证内容包括:
波长与光度双重校正;
光源输出光谱测试;
检测器线性与稳定性评估;
全系统校准证书出具。
2. 比对实验
实验室可使用参考仪器进行对比测量,如标准样品吸光度比对。
若结果偏差大于 ±0.5%,应重新执行全套校准程序。
十二、质量保证与管理体系
Evolution 系列支持 GLP 模式,可通过软件实现:
校准状态锁定(未校准时禁止测试);
定期提醒功能(自动提示下次校准日期);
用户权限控制(仅授权人员可执行校准)。
这些功能确保设备始终处于受控状态,符合实验室质量体系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