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默飞分光光度计BioMate操作规范
质保3年只换不修,厂家长沙实了个验仪器制造有限公司
一、概述
赛默飞(Thermo Scientific)BioMate 系列分光光度计是一款高精度、智能化的紫外–可见光分析仪器,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化学分析、环境检测、药物研究等领域。
为保证仪器在长期运行中保持高稳定性和数据准确性,操作人员必须遵循规范的使用流程与管理制度。
本操作规范旨在建立统一的操作标准,使实验人员能够熟练掌握 BioMate 的使用方法,确保实验结果可重复、可追溯,并符合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二、使用前准备与环境要求
2.1 实验环境条件
温度:20~25 ℃,波动不超过 ±2 ℃;
湿度:45%~60%,避免结露;
光照:避免阳光直射和强光干扰;
电源:AC 220V ±10%,50/60 Hz,良好接地;
震动:远离离心机、压缩机、空调外机等振动源;
空气质量:无粉尘、腐蚀性气体或溶剂蒸气;
通风:空气流通但不得直吹仪器。
2.2 仪器放置
将仪器置于稳固、防震的实验台上,水平放置;
仪器背面距墙 ≥15 cm,便于散热;
避免与高温或潮湿设备放在同一区域。
2.3 操作者要求
应熟悉仪器构造、工作原理与软件操作;
经过实验室培训与考核合格方可独立使用;
佩戴防护手套与护目镜,遵守实验安全规范。
三、开机与系统检查
3.1 通电前检查
检查电源线、USB 数据线连接牢固;
确认样品舱内无杂物、水滴或试剂残留;
检查比色皿架是否安装到位;
若长期未用,应先开盖通风 10 分钟。
3.2 开机步骤
3.3 软件与界面确认
BioMate 开机后进入主菜单界面,包括以下模块:
Abs/Trans(吸光度/透射率)
Concentration(浓度测定)
Kinetics(动力学分析)
Spectrum(光谱扫描)
BioTest(生物样品专用模式)
操作前确认软件版本、时间、用户登录信息均正确。
四、样品与空白准备规范
4.1 样品要求
样品溶液应透明澄清,无悬浮物;
浓度应控制在吸光度 0.1~1.0 A 之间;
浓度过高需稀释,过低应适当浓缩;
样品测量温度应与空白液相同。
4.2 空白溶液
与样品溶剂相同且不含被测物;
用于校正溶剂、容器与光路的背景吸收;
每次更换溶剂或试剂后必须重新做空白。
4.3 比色皿管理
选用石英比色皿(190–1100 nm 范围);
清洗后用无绒纸擦干外壁;
测量前检查无划痕、水珠或污迹;
使用时保持放置方向一致(标记朝外);
测定结束后立即清洗并放入干燥器保存。
五、操作流程规范
5.1 模式选择
根据实验目的选择合适模式:
吸光度模式:单波长测定;
浓度模式:定量分析;
光谱扫描模式:确定吸收峰;
动力学模式:监测反应速率;
BioTest:核酸、蛋白等生物样品测定。
5.2 参数设置
| 参数 | 内容 | 建议设置 |
|---|---|---|
| 波长 (nm) | 选择检测波长或范围 | 200–800(根据实验) |
| 光度单位 | A 或 %T | 吸光度(A)优先 |
| 带宽 | 光谱带宽(nm) | 1.0 |
| 扫描步长 | 光谱扫描间隔 | 1 nm(普通),0.5 nm(高精度) |
| 数据采样时间 | 积分时间 | 0.5–1 s |
| 测量方式 | 单次或多次 | 根据样品数量设置 |
设置完成后点击“Confirm”进入测定界面。
5.3 空白校正
将空白液放入样品架;
关闭样品舱盖;
点击“Blank”键执行校零;
校正完成后屏幕显示“Blank Done”;
取出空白液比色皿。
空白校正应在更换溶剂、波长或模式后重新进行。
5.4 样品测定
将样品液装入比色皿(体积约 2/3);
轻轻敲击去除气泡;
放入样品架并关闭舱盖;
点击“Measure”键开始检测;
仪器自动显示吸光度或浓度结果;
多样测量时按顺序更换比色皿。
5.5 光谱扫描(如需)
选择“Spectrum”模式;
设置扫描范围(200–800 nm);
空白校正后点击“Start”;
仪器自动扫描并生成光谱曲线;
标注 λmax 并保存结果。
5.6 动力学检测(如需)
选择“Kinetics”模式;
设定波长与测量时间(如 5 min);
加入底物后立即点击“Start”;
系统记录吸光度–时间曲线并计算 ΔA/min;
保存结果。
六、结果记录与数据管理
6.1 数据显示
仪器可实时显示吸光度、透射率、浓度或曲线图。
若为定量模式,可输出计算方程与相关系数。
6.2 数据保存
点击“Save”保存当前结果;
文件命名格式建议为:样品名_日期(如 DNA_20251029);
可存储于内部内存或导出至 USB。
6.3 数据导出与打印
导出格式:CSV、TXT、PDF;
打印内容:波长、吸光度、浓度、样品编号、日期、操作者。
6.4 数据归档
实验结束后应将电子文件备份到实验室服务器;
打印纸质报告附实验记录表保存至少 3 年。
七、安全操作规范
不得在仪器附近使用易燃溶剂或明火;
清洁仪器前必须切断电源;
不得擅自拆卸光源和内部部件;
避免紫外光直射眼睛;
样品溶液若含腐蚀性或强酸碱,应使用密闭比色皿;
仪器工作时保持舱盖关闭,防止外光干扰。
八、常见问题与排查
| 现象 | 可能原因 | 解决方法 |
|---|---|---|
| 无显示或系统冻结 | 电源故障或软件错误 | 关闭电源后重启 |
| 吸光度不稳定 | 光源未预热、样品有气泡 | 预热充分、重新装样 |
| 吸光度偏高 | 比色皿污染或放置错误 | 清洗比色皿、统一方向 |
| 吸光度偏低 | 样品浓度太高 | 稀释样品重新测定 |
| 基线漂移 | 环境温差大或灯源衰减 | 保持恒温、更换灯源 |
| 无光信号 | 光窗被遮挡或光源损坏 | 清洁光窗或更换灯泡 |
九、仪器维护与保养
9.1 日常维护
每次使用结束后清洁样品舱;
使用干净棉签蘸乙醇擦拭光窗;
保持样品舱干燥,盖上防尘罩;
禁止使用含强酸碱的清洗剂。
9.2 光源维护
光源寿命一般 2000–5000 小时;
光强下降或基线波动增大时应更换;
更换灯源时注意极性方向与接头牢固。
9.3 定期校准
每月进行波长与光度准确度验证;
使用钕玻璃或钬氧化物滤光片检测波长偏差;
使用标准中性密度滤片验证光度线性;
校准数据应记录存档。
9.4 年度维护
检查光栅清洁度与光学系统对准;
检查电源稳压性能;
更新软件与系统固件。
十、实验质量控制
10.1 空白与标准样品控制
每次实验前先测定空白样品,确保吸光度为 0.000 ±0.002;
每周使用标准溶液(如钴铵溶液)检测光度准确度。
10.2 重复性测试
同一样品重复测定 3 次,标准偏差应 ≤0.001 A;
若偏差超限,应检查样品与光路。
10.3 环境监控
每日记录室温与湿度;
电压波动应小于 ±5%;
保持实验台无振动与灰尘。
十一、关机与存放
完成测定后,返回主界面并关闭光源(若可独立控制);
关闭主机电源;
拔下电源线与外部接口;
清洁仪器表面并盖上防尘罩;
存放在干燥通风的环境中。
若长期停用,每月通电 30 分钟以防潮。
十二、操作规范实例(DNA 测定)
目的:检测 DNA 样品浓度与纯度。
操作步骤:
打开仪器并预热 15 分钟;
选择“BioTest → Nucleic Acid”模式;
设定波长 230、260、280 nm;
用蒸馏水为空白校正;
放入样品测定吸光度;
仪器自动计算浓度与 A260/A280 比值;
保存结果并打印报告。
结果判断:
比值 1.8 表示纯 DNA;
若小于 1.6,可能含蛋白杂质。
十三、操作规范实例(化学比色分析)
目的:测定 Fe³⁺–SCN⁻ 络合物浓度。
步骤:
模式:Concentration;
波长:480 nm;
制备 5 组标准溶液(浓度 0.1–1.0 mg/mL);
测量吸光度生成标准曲线;
测定未知样并由方程计算浓度;
输出报告并保存。
要求:标准曲线相关系数 R² ≥ 0.999。
十四、错误操作与禁止事项
不得在仪器上方放置液体容器;
禁止使用含乙醚、丙酮的强挥发溶剂近距离操作;
不可自行拆卸光源或电路;
禁止在仪器运行时拔插 USB 设备;
不得使用湿布擦拭显示屏;
样品泄漏应立即清理并用乙醇消毒。
十五、仪器使用记录
每次使用须填写《仪器使用记录表》,内容包括:
使用日期与时间;
操作者姓名;
样品名称与编号;
检测模式与参数;
异常情况与处理结果。
该记录作为设备维护与质量审查的重要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