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栢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赛默飞分光光度计BioMate光学系统

光学系统是仪器的“视觉中枢”,它决定了波长分辨率、吸光度精度、杂散光水平和信噪比等关键指标。
BioMate 采用先进的双光束光路设计、全息光栅分光系统和高灵敏检测模块,在保证高稳定性的同时,实现了宽波段、高准确度的光谱测量。

质保3年只换不修,厂家长沙实了个验仪器制造有限公司

一、概述

赛默飞(Thermo Scientific)BioMate 系列分光光度计是一类高性能紫外–可见光分析仪器,其核心在于精密的光学系统。
光学系统是仪器的“视觉中枢”,它决定了波长分辨率、吸光度精度、杂散光水平和信噪比等关键指标。
BioMate 采用先进的双光束光路设计、全息光栅分光系统和高灵敏检测模块,在保证高稳定性的同时,实现了宽波段、高准确度的光谱测量

要充分理解 BioMate 的性能优势,必须从其光学系统的结构组成、工作机理与工程优化角度进行系统性分析。


二、光学系统的总体构成

BioMate 分光光度计的光学系统由五个主要部分组成:

  1. 光源模块(Light Source)

  2. 入射与准直系统(Entrance & Collimation)

  3. 分光系统(Monochromator)

  4. 样品与参比通道(Sample/Reference Beam Path)

  5. 检测器模块(Detector System)

此外,电子信号处理与反馈控制系统与光学模块协同运行,实现光强稳定与波长精确控制。


三、光源系统

3.1 光源类型

BioMate 依据型号不同,采用以下光源配置:

  • 氙灯(Xenon Lamp):单灯系统,覆盖 190–1100 nm,光谱连续、能量稳定,点亮即用;

  • 氘灯(Deuterium Lamp)+ 钨灯(Tungsten Lamp):双灯系统,分别用于紫外与可见光区,波段切换自动完成。

3.2 光源特性

  • 氘灯:在 190–350 nm 区域发射连续谱,紫外强度高、稳定性好。

  • 钨灯:发射范围 350–1100 nm,适合可见与近红外测定。

  • 氙灯系统:无需切换,寿命长达 2000–5000 小时,热量低,噪声小。

3.3 光源设计优势

BioMate 的光源安装于独立密封腔体内,防尘防潮;
采用恒流稳压供电系统,确保光强输出均匀;
光源光束经透镜聚焦后入射分光腔,保证能量集中与方向稳定。


四、入射与准直系统

光源发出的光线经聚光镜、狭缝与准直透镜组后形成平行光。
此过程的作用包括:

  1. 限定光束宽度与方向;

  2. 减少散射与反射损失;

  3. 提高光线的单色性与能量密度。

4.1 入射狭缝

入射狭缝宽度一般为 0.5–2.0 mm,可调节光谱分辨率与光强。

  • 狭缝越窄,分辨率越高但光强降低;

  • 狭缝越宽,光通量增加但分辨率下降。

BioMate 通过步进电机微控狭缝宽度,在不同测定模式下自动优化光通量。

4.2 准直镜组

采用镀铝或增强反射膜反射镜,反射率超过 90%。
镜面经精密镀膜处理,抗氧化性能优良,可长期保持反射效率。


五、分光系统

分光系统是光学核心,用于将复合光分解为单色光。BioMate 使用**全息光栅单色器(Holographic Grating Monochromator)**结构。

5.1 光栅原理

光栅通过规则刻线对入射光进行衍射,使不同波长的光以不同角度反射,从而实现波长分离。
BioMate 光栅刻线密度一般为 1200–1800 线/mm。
其反射式全息光栅刻线由激光干涉技术制成,表面无机械划痕,杂散光极低。

5.2 波长扫描机制

波长选择通过步进电机精密控制光栅旋转角度完成:

λ=2dsin⁡θ\lambda = 2d \sin \thetaλ=2dsinθ

其中,d 为刻线间距,θ 为衍射角。
角度变化引起波长变化,实现连续扫描。

5.3 光栅控制精度

  • 步进分辨率可达 0.01 nm;

  • 波长重复性优于 ±0.1 nm;

  • 机械驱动系统采用反馈编码器,防止漂移。

5.4 双光束结构中的分光

分光后的一部分光线进入样品通道,另一部分进入参比通道。
双通道同步检测大幅提升基线稳定性,消除光源波动和电子噪声影响。


六、光路结构与双光束原理

BioMate 采用双光束(Double Beam)光学系统

6.1 单光束与双光束对比

  • 单光束:一次仅测样品光路,空白与样品需分开测定;

  • 双光束:样品与参比同时测量,信号比值反映吸光度,实时抵消光强波动。

6.2 光路结构

光束经分光镜分成两路:

  1. 一路经样品池(Sample Beam);

  2. 另一路经参比池(Reference Beam)。

两束光通过不同路径后同时到达检测器,电子系统实时计算比值:

A=log⁡10(I0I)A = \log_{10} \left( \frac{I_0}{I} \right)A=log10(II0)

其中 I0I_0I0 为参比光强,III 为样品光强。

6.3 优势

  • 减少外界干扰;

  • 改善信噪比;

  • 长时间扫描时保持基线稳定;

  • 实现多波长与连续动力学分析。


七、样品室与光通路径

7.1 样品舱结构

样品舱为光路中间环节,用于放置比色皿。
BioMate 样品舱具有以下特点:

  • 模块化设计,可更换单比色皿架、多池位架或温控池;

  • 光学窗材质为石英玻璃,透光范围 190–1100 nm;

  • 内壁采用黑色防反射涂层,减少杂散光。

7.2 比色皿与光程

标准光程为 10 mm,也可选用 5 mm、20 mm 等规格。
光束从比色皿前窗入射,穿过样品后到达检测器,透射光强反映样品吸收程度。

7.3 自动池位切换

部分型号配有自动旋转比色皿架,支持多样品连续测定,系统可自动识别位置并记录编号。


八、检测器系统

8.1 检测器类型

BioMate 主要使用以下检测器:

  • 硅光二极管(Silicon Photodiode):响应速度快、稳定性高;

  • 光电倍增管(PMT)(高端型号):灵敏度更高,适合低浓度检测。

8.2 工作原理

当光线照射检测器表面时,产生光电流信号,其强度与入射光成正比。
信号经放大、模数转换(A/D)后输入主控单元,由软件计算吸光度或浓度。

8.3 性能指标

  • 光度范围:0–3 A(部分型号可达 4 A);

  • 噪声水平:≤0.0003 A;

  • 稳定性漂移:≤0.001 A/h。


九、电子与反馈控制系统

光学系统与电子控制系统协同工作。
光源电流、光栅位置、检测器信号均由中央处理器实时监控

9.1 自动优化功能

  • Auto-Balance自动平衡样品光束与参比光束强度;

  • Auto-Gain:自动调整检测器放大倍数,确保信号在线性范围内;

  • Auto-Lamp Control:自动判断光源状态并执行切换或亮度补偿。

9.2 校准与稳定控制

系统内置波长与光度标准程序,可定期校正光学参数;
光源电流、环境温度、信号漂移均由算法自动补偿。


十、光学性能指标

参数项目典型值
波长范围190–1100 nm
波长准确度±0.3 nm
波长重复性±0.1 nm
光度准确度±0.003 A(0–1 A)
光度重复性±0.001 A
基线漂移≤0.001 A/h
杂散光≤0.05%(220 nm)
带宽1–5 nm 可调
噪声水平≤0.0003 A

这些指标综合反映了 BioMate 光学系统的高灵敏度与长期稳定性。


十一、光学系统的影响因素

11.1 光源老化

随着使用时间增加,灯丝衰减导致光强降低,应定期检测与更换。

11.2 光学元件污染

镜面、狭缝或光窗的污迹会造成散射光增加,需保持清洁。

11.3 光路偏移

由于震动或机械应力,光学元件位置偏移会引起信号不对称或波长误差。

11.4 环境条件

温湿度波动会导致光学材料膨胀收缩,引起微小漂移。
建议保持恒温恒湿环境。


十二、光学系统维护与校准

12.1 日常维护

  • 每次测定后关闭光源,减少老化;

  • 定期清洁样品舱与光学窗;

  • 禁止用手直接触摸镜片或光栅表面。

12.2 校准流程

  1. 使用钕玻璃或钬氧化物滤光片检测波长准确度;

  2. 使用标准中性密度滤片验证光度准确度;

  3. 执行系统内置的“Wavelength Calibration”与“Photometric Calibration”;

  4. 记录校准日期与结果。

12.3 预防性维护

  • 每 6 个月检查光源输出;

  • 每年进行一次光学对准;

  • 若环境湿度高,建议使用干燥剂防潮。


十三、BioMate 光学系统的技术优势

  1. 全光谱覆盖:单灯系统实现 190–1100 nm 宽波段检测。

  2. 低杂散光设计:全息光栅与防反射通道减少背景干扰。

  3. 高分辨率控制:步进电机与反馈编码器确保波长精度

  4. 双光束补偿:实时修正光强波动与电子噪声。

  5. 自动化算法:光源平衡、信号放大与基线调整均智能完成。

  6. 紧凑模块化结构:光学元件布局紧密,抗震性强。

这些设计使 BioMate 在日常定量检测、动力学实验、光谱分析及生物样品测定中表现出优异的可靠性。


十四、典型应用实例

14.1 核酸与蛋白质分析

高精度紫外区光学系统保证 A260/A280 比值的准确测定,可精确计算核酸纯度与浓度。

14.2 化学比色反应

在可见光区(400–700 nm),光谱稳定性确保显色反应的线性检测。

14.3 酶动力学与反应监测

光通量高、信噪比优,适合微量酶活性测定及反应速率曲线绘制。

14.4 材料吸收特性研究

光谱分辨率高,能准确描绘溶液或薄膜的吸收峰形态。


十五、未来优化方向

随着光电子技术的发展,BioMate 光学系统仍在持续升级,未来改进方向包括:

  • 引入固态光源(LED 阵列)以延长寿命、降低能耗;

  • 使用非球面透镜与低色散玻璃提高聚焦性能;

  • 应用智能自校正算法实现实时波长漂移补偿;

  • 通过光纤传输技术实现远程采样与微量检测。

这些创新将进一步提升光学系统的智能化与灵敏度,使分光光度技术向更高层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