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默飞分光光度计BioMate光路检查
质保3年只换不修,厂家长沙实了个验仪器制造有限公司
一、概述
赛默飞(Thermo Scientific)BioMate 系列分光光度计是一类高精度紫外–可见光吸收检测设备,光路系统是其最核心的物理模块。
光路的正确性与洁净度直接决定仪器的波长准确度、光度稳定性、噪声水平和吸光度线性。
因此,定期进行**光路检查(Optical Path Inspection)**是保证仪器性能、延长使用寿命和确保实验数据可靠性的基础环节。
BioMate 采用双光束光学系统,通过高质量光源、全息光栅分光、精密反射镜组和检测器,实现波长选择与光强测定。
在使用过程中,光路可能受到灰尘、湿气、比色皿污染、光源老化或机械偏移等因素影响,导致结果异常。
科学、系统地开展光路检查,可以及时发现并修复这些问题,保持仪器长期高性能运行。
二、BioMate 光学系统结构
2.1 光源部分
BioMate 采用氙灯或氘/钨灯复合光源,覆盖 190–1100 nm。
氘灯(Deuterium Lamp):提供紫外区域(190–350 nm)连续谱,点亮稳定,寿命一般 2000–3000 小时。
钨灯或卤钨灯:用于可见至近红外区(350–1100 nm),亮度高,寿命约 5000 小时。
氙灯系统:部分型号采用单氙灯覆盖全波段,即开即用,省去切换机制。
2.2 分光系统
分光核心为高分辨率全息光栅(Holographic Grating),通过改变入射角度选择特定波长。
光栅刻线密度通常为 1200–1800 线/mm;
转动由步进电机驱动,角度精度高;
出射波长与入射角成严格函数关系。
2.3 光学反射与准直系统
包括前后反射镜、准直镜和折射透镜组,用于聚焦光束并保持光路中心对准。
镜面采用铝镀膜或增强反射镀膜,反射率大于 90%。
光路对准精度要求极高,微小偏移都会导致能量损失。
2.4 样品室与双光束结构
BioMate 采用双光束结构:
一束光经分光镜进入样品池(Sample Beam);
另一束光进入参比池(Reference Beam);
检测器同时接收两路信号,计算比值以消除光源波动和系统噪声。
这种结构使仪器在长期运行中保持极高的基线稳定性。
2.5 检测器部分
常用硅光电二极管或光电倍增管(PMT)检测光信号。
紫外与可见光区分路采集;
模拟信号经放大与数字化处理;
最终形成吸光度 A、透射率 T 或浓度值。
三、光路检查的意义
确保光强稳定 —— 灯源衰减或镜面污染会导致吸光度偏低。
维持波长准确 —— 光路错位可能引起光栅扫描偏差,峰位漂移。
减少杂散光与噪声 —— 反射镜老化或狭缝污垢是主要来源。
校验检测器性能 —— 判断探测元件响应是否均匀。
延长仪器寿命 —— 定期检查可避免积尘造成不可逆光学损伤。
四、光路检查的准备工作
4.1 环境要求
温度 20–25 ℃,相对湿度 <70%;
光路检查时关闭强光源,防止外光干扰;
放置仪器于稳固水平台面,避免震动。
4.2 仪器预热
开机后预热 15–20 分钟,使光源与电子系统稳定。
4.3 必备工具
清洁棉签、无水乙醇、透镜纸;
光路标准检查片(钕玻璃、钬氧化物滤光片);
白板或标准比色皿;
手电筒与小镜子(用于内部观察);
校准软件或内置维护程序。
五、光路检查的标准流程
光路检查一般分为三部分:光源输出、分光与准直系统检查、样品室及检测器光通量验证。
(一)光源部分检查
1. 外观与固定情况
打开光源舱后,观察灯泡是否牢固、插口接触良好。若发现灯脚发黑、裂纹或金属部件松动,应立即更换。
2. 光强与照度检查
进入“Lamp Check”模式,测量光源强度:
若强度低于额定值 70%,说明灯老化或镜面污染;
若光强波动 >2%,表示电源不稳或接触不良。
3. 灯源切换与平滑性
对于氘/钨双灯系统,检查波长 350 nm 附近的切换区,曲线应连续无突变。若出现跳变,则需重新校准或调整光路。
4. 光源聚焦
使用观察镜查看光斑形状,应为椭圆形、边缘平滑。偏心或分裂光斑意味着灯位置偏移。
(二)分光与反射系统检查
1. 光栅驱动与步进精度
进入“Wavelength Test”,选择 200–800 nm 扫描。若扫描过程中有异常噪声或卡顿,表明光栅驱动齿轮磨损或润滑不足。
2. 波长线性与峰位验证
放置钕或钬滤光片,扫描谱图。
比对标准峰位:如 361.5 nm、453.8 nm、536.5 nm;
若偏差大于 ±0.5 nm,执行“Wavelength Calibration”自动校正。
3. 反射镜状态检查
使用小镜子从样品舱观察反射镜表面:
若表面灰暗、有油迹或霉斑,应使用干净透镜纸轻拭;
切勿使用湿布或手直接接触镜面。
4. 准直与狭缝清洁
狭缝是决定分辨率的关键部件。
检查狭缝边缘是否有灰尘或污渍;
使用气吹清理,禁止硬物擦拭。
(三)样品室与检测器检查
1. 比色皿路径
确认样品池、参比池安装方向正确,光束应垂直通过比色皿中心。
若比色皿装反或有水滴,会造成光程偏差和散射。
2. 样品室清洁
检查光窗玻璃是否有指纹、油迹或灰尘。可用无水乙醇蘸棉签轻擦,再用干布拭净。
3. 光通量验证
在无样品状态下进行空白测定,基线应平直,吸光度接近零。
若基线起伏或漂移明显,说明光通量不均或检测器噪声过大。
4. 检测器响应均匀性
使用标准滤光片测试不同波长处的光强响应,比较与参考曲线。偏差超过 ±5% 时需调整放大器或更换探测器。
六、光路异常与故障诊断
| 现象 | 可能原因 | 处理方法 |
|---|---|---|
| 吸光度普遍偏低 | 光源衰减、镜面污染、狭缝堵塞 | 清洁光学元件或更换灯泡 |
| 基线漂移或波动 | 灯源不稳、检测器噪声、环境震动 | 稳定电源、检查探测器、固定仪器 |
| 波长峰位漂移 | 光栅松动、步进系统误差 | 执行波长校准或检查电机 |
| 杂散光偏高 | 光路遮挡、镜片老化 | 检查光束通道并清洁反射镜 |
| 无光或信号为零 | 灯未点亮、比色皿未放好 | 重新安装灯源或检查样品池 |
| 切换波长区断层 | 光源切换不顺 | 校准双灯切换机构 |
| 样品信号噪声大 | 光通量低、检测器老化 | 增加积分时间或更换探测器 |
七、光路调整与校准方法
7.1 光源位置调整
对于可拆装灯源型号,灯泡装配时应保持灯丝位于光轴中心。
松开固定螺钉,微调灯座。
观察样品舱光斑亮度,调整至最大且均匀。
锁紧螺钉,重复测试确认稳定。
7.2 光栅复位与线性校准
启动仪器“Grating Reset”功能,使光栅回零。
使用标准滤光片测量特征波长;
输入标准峰值与实测值,系统自动修正波长偏差。
7.3 检测器校正
通过“Photometric Calibration”菜单对检测器响应进行校准。
系统会逐步测量不同波段光强,建立补偿曲线。
7.4 双光束平衡
执行“Beam Balance”程序:
插入空白比色皿;
仪器自动调节参考与样品光束强度;
平衡后两束光强差应小于 1%。
八、光路清洁与维护
8.1 日常保养
每次测定前后检查样品舱是否清洁;
避免溶液飞溅入光窗;
使用后保持舱门关闭,防止灰尘进入;
每周用干燥空气轻吹狭缝和镜面。
8.2 定期维护
每 3 个月检查灯源光强和光路清洁度;
每 6 个月进行一次光路全面检查与波长校准;
每年更换灯源并重新验证光学性能。
8.3 清洁注意事项
禁止使用含腐蚀性溶剂清洁光学部件;
清洁时动作轻柔,防止镜面划伤;
不可直接触碰镜片与光栅表面。
九、光路性能验证指标
光度准确度:使用标准滤片测得吸光度偏差 ≤±0.005 A。
波长准确度:偏差 ≤±0.3 nm。
基线漂移:≤0.001 A/h。
杂散光:A(220 nm) > 2.0 表示合格。
噪声水平:<0.0003 A。
这些指标是判断光路是否正常的主要参考。若任何项超标,应立即进行检查。
十、安全操作与注意事项
光源舱内有高压部件,非专业人员不得拆装。
检查时避免直视点亮的光源,以防紫外伤害。
调整光路时务必断电操作。
清洁溶剂使用后应充分挥发,防止残留影响光学部件。
维护记录需详细保存,含日期、检测人、结果与处理措施。
十一、光路检查实例
案例 1:吸光度不稳定
检查发现样品室内光窗有水迹。清洁后稳定性恢复,说明污染导致散射。
案例 2:基线上升
检测氘灯寿命已到,光强衰减 60%,更换后问题消除。
案例 3:波长偏差
钬滤光片测试显示 536.5 nm 峰位漂移至 537.2 nm。执行自动校准,恢复正常。
案例 4:杂散光过高
拆开光路发现狭缝边缘积尘。清理后在 220 nm 吸光度由 1.8 提升至 2.1。
十二、光路检查的周期与记录
建议建立光路检查制度:
| 项目 | 周期 | 检查内容 |
|---|---|---|
| 光源强度 | 每月 | 测量灯强并评估更换周期 |
| 波长验证 | 每季度 | 滤光片校验特征峰位 |
| 光路清洁 | 每周 | 清理样品室、光窗、狭缝 |
| 光学对准 | 每半年 | 检查光斑与光栅位置 |
| 检测器校准 | 每年 | 校正响应曲线与线性范围 |
所有结果应记录在维护日志中,便于追溯。
十三、常见光路问题与用户自查要点
无光输出:确认灯是否点亮、接线牢固;若无响应,联系维修。
吸光度异常高:检查比色皿清洁度与放置方向。
基线起伏明显:检查舱门是否关闭、防止外光入射。
噪声突增:环境振动或电子干扰,保持仪器稳固并远离高频设备。
波长切换时闪烁:灯源切换同步不良,执行自动调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