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默飞分光光度计BioMate注意事项
质保3年只换不修,厂家长沙实了个验仪器制造有限公司
一、前言
赛默飞(Thermo Fisher Scientific)旗下的 BioMate 系列分光光度计 是实验室中广泛使用的精密分析仪器。它以高灵敏度、高稳定性和智能化控制而著称,能够完成核酸定量、蛋白测定、化学比色、酶动力学及药物检测等多种实验。然而,分光光度计属于精密光学设备,若在操作或维护中不加注意,极易造成测量误差、光源损耗甚至系统故障。
本文系统总结了使用 BioMate 分光光度计过程中应重点关注的注意事项,涵盖实验准备、操作规范、样品管理、光源使用、数据可靠性、维护保养及安全要点,旨在帮助使用者科学、规范地操作仪器,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仪器的长期稳定运行。
二、操作前的基本检查
1. 仪器环境要求
BioMate 的光学系统对环境条件敏感,必须保持实验室清洁、干燥、温度恒定。
温度范围:15–30℃;
湿度控制:相对湿度低于 70%;
电源要求:AC 220V±10%,频率 50Hz,接地良好;
避震与防尘:仪器应放置在稳固平台上,远离震动源与气流通道;
照明条件:避免阳光直射,尤其是紫外区实验,以防外界光干扰。
2. 启动前检查
在开机前应完成以下操作:
检查电源线、USB线及网络接口是否连接牢固;
确认光学舱盖关闭、样品室干净无液体残留;
查看光源是否完好、插头无松动;
打开主电源后,确保系统能正常自检并显示待机状态。
若自检中出现异常提示(如光源能量不足、波长偏差或通信错误),必须先排除故障后再进行实验。
三、光源使用注意事项
1. 光源预热与稳定
BioMate 配备氘灯和钨卤素灯两种光源,分别用于紫外区和可见区的光谱测定。
氘灯预热时间:约 15–20 分钟;
钨卤素灯预热时间:约 10 分钟。
光源预热的目的是使光强达到稳定输出。未充分预热的光源会导致吸光度漂移和基线不平。
2. 光源寿命管理
氘灯寿命约 2000 小时;
钨卤素灯寿命约 3000 小时。
当光源亮度明显下降或仪器提示能量不足时,应及时更换。过度使用老化灯泡会使波长响应失真。
应避免频繁开关光源,连续实验期间可保持常亮状态,以减少灯丝热冲击。
3. 光源安全
严禁在光源点亮时打开光学舱盖;
紫外光具有强烈辐射,操作时避免眼睛直视光路;
更换灯泡前应切断电源并等待至少 30 分钟,确保灯体冷却。
四、比色皿与样品操作注意事项
1. 比色皿的选择与使用
紫外分析:使用石英比色皿(190–350 nm);
可见光分析:可使用玻璃或塑料比色皿(350–900 nm)。
比色皿光程通常为 10 mm,应确保使用同规格产品。
2. 比色皿清洁与摆放
比色皿外壁若有指纹、水滴或灰尘,会影响透光率。操作时应使用无尘布或镜头纸擦拭干净。
放置时保持方向一致,使光路穿过透明面中心,防止因位置偏移造成数据差异。
3. 样品处理
样品需澄清透明,不得含有悬浮颗粒或气泡;
若样品粘度高,应充分混匀并用微量吸头加样;
样品浓度应控制在吸光度范围 0.2–1.0 A 之间,过高需稀释;
若为易挥发样品,应及时测定,防止浓度变化。
五、实验操作中的关键注意事项
1. 空白校正
每次测定前必须以空白液进行基线校正。空白液的溶剂组成需与样品一致,否则会产生背景吸收误差。
2. 波长与模式选择
根据实验需求合理选择测量模式:
固定波长测定用于单点吸光度比较;
波长扫描用于物质定性分析;
时间扫描用于反应速率研究;
多波长模式可实现组分分析与比值测定。
波长设置错误或模式混用会导致结果无法解释。
3. 稳定操作
在测量过程中,避免震动或突然开关实验室电器,以防光路扰动。
若进行长时间扫描,应关闭门窗和空调气流,保持光路稳定。
4. 数据采集一致性
同一批次样品应使用同一仪器参数、相同光源与比色皿,以保证数据可比性。
六、数据处理与分析注意事项
1. 测量重复性
每个样品至少测定三次取平均值,排除偶然误差。
若三次测量结果的相对偏差超过 1%,应重新制备样品。
2. 曲线线性检验
在定量实验中,标准曲线应至少包含五个浓度点。
当回归系数 R² 低于 0.995 时,应重新调整浓度范围或检查操作误差。
3. 数据保存与命名规范
保存文件时应标明实验日期、样品编号、操作员及模式。
命名统一便于后续追踪与比对,防止数据混乱。
4. 报告输出前核对
输出报告前应核实波长区间、单位、样品编号及计算公式是否正确。
若报告中出现异常数值,应首先检查基线和样品浓度。
七、维护与清洁注意事项
1. 日常维护
实验结束后清空样品室,擦干液体残留;
使用无水乙醇清洁比色皿及支架,保持光学窗清晰;
每周清洁外壳与操作面板,防止灰尘积聚。
2. 定期维护
| 项目 | 周期 | 内容 |
|---|---|---|
| 光源能量检测 | 每月 | 检查氘灯与钨灯输出强度 |
| 波长校准 | 每季度 | 使用标准滤光片验证精度 |
| 电气检测 | 每半年 | 检查接地与电源模块 |
| 光学舱清洁 | 每年 | 清洁反射镜与光路通道 |
3. 清洁禁忌
禁止使用丙酮、苯类溶剂清洗塑料部件;
不可用高压气体直接吹扫光学舱;
不得用硬物刮擦石英窗或反射镜表面。
八、安全操作与防护事项
1. 电气安全
确保插座带接地装置;
避免在潮湿环境下操作;
不可带电拆卸后盖或光源舱。
2. 紫外防护
氘灯工作时会释放强紫外光,操作员需避免目视光源,必要时佩戴防护眼镜。
3. 样品安全
若测定样品具有腐蚀性或挥发性,应在通风柜中操作;
避免酸性蒸汽进入光学舱,否则会腐蚀镜面与光栅。
4. 紧急情况处理
若仪器冒烟或发出异味,应立即断电;
若液体泼溅入内部,不可自行开机,应联系维修工程师。
九、实验误差控制与排查要点
1. 光源相关误差
光源亮度衰减会造成信号噪声上升。应定期检测光强,必要时更换灯源。
2. 比色皿误差
不匹配或损伤的比色皿会引入透光率偏差。定期检查透光一致性并成组使用。
3. 样品浓度误差
浓度过高导致吸光度超出线性范围,过低则信号弱。合理稀释样品是控制误差的关键。
4. 波长偏移
长期使用后光栅老化可能引起波长偏移。应使用标准滤光片校正或联系技术人员重新校准。
5. 环境干扰
实验室强光、震动、电磁波均可能引起基线漂移。保持稳定的实验环境是保证精度的前提。
十、仪器存放与停机保养
若长期停用,应关闭电源并拔掉插头;
覆盖防尘罩,避免灰尘与湿气进入;
每月通电一次,让光源运行10分钟,以防电容老化与灯丝氧化;
环境湿度过高时,可在仪器附近放置干燥剂。
十一、人员培训与操作规范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并熟悉仪器构造;
每次实验操作应填写使用记录,包含开机时间、项目及操作人;
非授权人员不得随意更改系统参数或拆卸部件;
对学生或新员工应安排专人指导,避免误操作。
十二、数据质量控制与实验重复性保障
1. 仪器校准体系
BioMate 支持内部自校准功能。用户应在每次正式实验前执行自动校准程序,以修正基线与波长偏差。
2. 实验重复验证
定期使用标准溶液(如重铬酸钾或钴溶液)测定,以验证仪器的重复性与稳定性。吸光度偏差应小于 ±0.005 A。
3. 实验记录与追踪
实验数据应配合样品批次、试剂信息和操作人员记录归档,以确保结果的可追溯性。
十三、延长仪器使用寿命的建议
维持稳定供电,避免电压波动;
使用专用稳压器或UPS电源保护;
严格遵循预热与关机流程,防止热冲击;
定期进行光源和光学系统维护;
避免高频次的无必要操作,如频繁扫描或重复初始化。
十四、常见误操作及防范
| 误操作行为 | 可能后果 | 预防措施 |
|---|---|---|
| 未预热即测定 | 吸光度漂移 | 预热足够时间 |
| 空白液与样品溶剂不同 | 误差增大 | 保证溶剂一致 |
| 比色皿方向混乱 | 光程差异 | 固定放置方向 |
| 强行开盖时光源点亮 | 紫外灼伤 | 严禁操作光源舱 |
| 清洗使用腐蚀性溶剂 | 表面损坏 | 仅用无水乙醇 |
| 关机未冷却 | 灯丝热冲击 | 先关光源后断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