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默飞分光光度计BioMate操作培训
质保3年只换不修,厂家长沙实了个验仪器制造有限公司
一、培训目的与意义
分光光度计是现代实验室最常用的光学分析仪器之一,广泛应用于生物化学、环境监测、药物分析及教学科研等领域。赛默飞(Thermo Fisher Scientific)推出的 BioMate 系列分光光度计,以其高精度、稳定性和智能化控制平台成为实验室标准配置之一。
本次培训的主要目的是帮助操作人员全面掌握 BioMate 系列分光光度计的结构组成、操作流程、数据分析与维护方法,确保每位使用者能够安全、规范、高效地完成光谱测量与定量分析。
二、仪器概述
1. 仪器组成
BioMate 分光光度计主要由光源系统、单色器、样品室、检测器、数据处理单元及操作界面组成。
光源系统:采用氘灯与钨卤素灯双光源组合,覆盖190–1100 nm全波段。
单色器:使用凹面光栅设计,通过步进电机实现精确波长选择。
样品室:可放置比色皿、微量样品池或温控单元,具备防腐蚀涂层。
检测器:光电倍增管或硅光二极管结构,保证高灵敏度与低噪声。
操作系统:配备触摸屏控制终端,内置智能分析软件。
2. 技术特点
BioMate 具备波长准确度 ±0.3 nm、吸光度精度 ±0.002 A、杂散光低于 0.05%T,能够满足从基础教学到科研级分析的各类实验要求。
三、开机与准备工作
1. 仪器环境要求
温度:15–30℃,湿度不超过70%。
放置:应平稳放置于坚固的实验台面,远离震动源和直射阳光。
供电:220V ±10%,接地良好,避免电磁干扰。
2. 启动步骤
打开主电源开关,等待系统自检完成。
仪器自动执行光源检测与波长校准,待屏幕显示主界面后方可操作。
若光源状态异常或检测未通过,系统会提示维护或更换灯源。
3. 光源预热
氘灯与钨灯均需预热约15分钟,以保证光强稳定。若实验涉及紫外区(<350 nm)测定,建议预热20分钟以上。
四、基本操作流程
1. 波长设定
在主界面选择“固定波长模式”,输入目标波长(如280 nm或600 nm)。
仪器将自动调节单色器至指定位置,系统会提示“波长已到位”。
2. 比色皿与样品准备
使用前应清洗并擦干比色皿外壁,避免指纹或水珠影响透光率。
每次测量前确保样品浓度适当,避免吸光度超过3.0。
将比色皿放入样品室中,使光路方向与标识方向一致。
3. 零点与空白校正
在放入溶剂(或空白液)后点击“设零”,仪器自动调节基线,确保后续测量准确。
完成空白校正后,再放入待测样品进行测定。
4. 吸光度与透过率测量
在“测量模式”中选择吸光度(A)或透过率(%T),系统将自动显示实时数据。
若需连续检测多个样品,可启用“批量测定”功能,数据自动保存至列表。
5. 浓度测定
进入“定量分析”模式,可选择单点法、两点法或标准曲线法。
用户输入标准样品浓度后,仪器自动计算线性方程并给出未知样浓度结果。
五、光谱扫描与高级功能
1. 全波段扫描
在“扫描模式”中设定起始与终止波长(如200–800 nm),选择步长与扫描速度。
扫描完成后,系统生成吸收光谱图,并自动标注主峰波长与吸光度值。
2. 动态时间扫描
适用于酶动力学研究或化学反应速率分析。
设置波长、采样间隔与总时长,系统将记录吸光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3. 多波长分析
用户可选定多个波长点(最多10个),仪器将依次测定并计算吸光比或成分浓度比值。
4. 光谱差分分析
该功能用于比较样品与参比之间的光谱差异,可用于检测样品稳定性或化学变化。
六、数据处理与输出
1. 数据保存
测量结果可自动存储于仪器内存中,用户可自定义文件名与保存路径。
2. 数据导出
通过USB或以太网接口导出数据,支持 CSV、Excel、PDF 等多种格式。
导出的数据包括波长、吸光度、透过率及浓度等信息,便于后续分析与报告撰写。
3. 报告生成
软件可自动生成实验报告,包含曲线图、标准方程及统计参数。
用户可添加实验人员姓名、日期及备注信息,符合GLP实验记录要求。
七、常见操作注意事项
比色皿方向一致:确保光路方向统一,避免因偏差导致结果误差。
样品浓度控制:高浓度样品需稀释至吸光度0.2–1.0范围,以保证线性。
定期校准波长:建议每月使用标准滤光片进行波长与吸光度验证。
避免震动与温度波动:实验过程中保持环境稳定,防止基线漂移。
使用结束及时关灯:光源长时间点亮会缩短寿命,闲置超过10分钟可关闭光源待机。
八、维护与保养
1. 光源维护
氘灯寿命约2000小时,钨灯约3000小时。
更换时关闭电源,待冷却后取下。安装新灯后执行自动校准程序。
2. 样品室清洁
每次实验结束后,用软布擦拭样品室内壁。若有溶剂残留,可用无水乙醇轻拭。
3. 光学系统保护
仪器长期不使用时,盖好防尘罩。避免暴露在高湿度或化学蒸汽环境中。
4. 软件与系统更新
定期检查赛默飞官方网站的最新固件版本,通过USB更新可提升系统稳定性与数据安全性。
九、安全操作规范
仅使用合格电源插座,严禁带电插拔电源线。
禁止在仪器上方堆放液体样品,防止溅洒造成电路短路。
操作人员应接受正式培训后上机,严禁未经授权人员使用。
实验结束后关闭电源与光源,拔掉电源线,保持仪器干燥清洁。
若出现异常气味、烟雾或噪音,应立即停止使用并通知维修人员。
十、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法
| 问题现象 | 可能原因 | 解决措施 |
|---|---|---|
| 吸光度读数不稳定 | 光源未充分预热或比色皿未对准 | 重新预热并调整比色皿方向 |
| 吸光度偏高 | 样品浓度过高 | 进行适当稀释 |
| 波长扫描出现基线漂移 | 样品舱温度波动或光路污染 | 检查环境温度并清洁光学窗口 |
| 无法识别USB设备 | 接口松动或格式不兼容 | 重新插拔或更换U盘格式 |
| 灯源不点亮 | 灯寿命结束或电源故障 | 更换光源并检测保险丝 |
十一、培训考核与实践要点
培训考核分为理论与实践两部分。
理论部分:考核操作原理、光谱基础及安全知识。
实践部分:要求学员独立完成波长设定、样品测定、光谱扫描与数据导出。
重点考核以下能力:
是否能正确执行开机与校准步骤;
是否能准确测定吸光度与浓度;
是否能独立分析光谱曲线特征;
是否能妥善保存数据与报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