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默飞洗板机5165040校准流程
质保3年只换不修,厂家长沙实了个验仪器制造有限公司
一、概述
Thermo Scientific Wellwash 5165040 洗板机是一款用于 ELISA、免疫吸附及蛋白结合实验的高精度自动化清洗仪。
在长期运行过程中,因泵管老化、液路阻力变化、环境温度波动等因素,会造成分液体积、吸液速度和残液量出现微小偏差。
校准(Calibration) 的目的即在于修正这些偏差,确保设备性能持续保持在技术标准范围内。
5165040 洗板机内置自动校准功能,可通过系统菜单执行分液体积、吸液高度及液位传感器校验,并根据测量数据进行修正。
科学的校准流程可显著提升实验重复性、保证检测灵敏度,并延长仪器使用寿命。
二、校准的重要性
确保体积精度:保证分液量与设定值一致,避免清洗不充分或液体浪费。
维持残液控制:通过吸液校准减少残留液体,降低 ELISA 背景。
保证多通道一致性:平衡 12 通道喷头间液体输出差异。
验证泵性能:检验蠕动泵输出稳定性与密封性。
满足质量体系要求:符合实验室质量认证(如 ISO17025、GLP)的设备精度控制要求。
三、校准前准备
在进行任何校准操作前,必须完成以下准备步骤。
1. 环境与设备状态
室温保持在 20–25 ℃,相对湿度 < 70%;
设备水平放置,电源稳定;
液瓶清洁、无残留液体;
洗头安装正确,喷嘴畅通。
2. 清洗与排气
运行 Maintenance → Prime 程序,排除管路空气;
使用去离子水冲洗系统,确保液体流动稳定。
3. 参考器具准备
精密量筒(10 mL、50 mL 各一);
分析天平(精度 0.1 mg);
标准温度计;
干净 96 孔微孔板;
吸水纸、无纤维布。
4. 安全与记录
操作者应佩戴实验手套、防护眼镜;
准备校准记录表,用于记录体积测量、偏差及修正值。
四、校准项目
5165040 的校准分为三个主要部分:
分液体积校准(Dispense Calibration)
吸液系统校准(Aspirate Calibration)
液位传感器校准(Level Sensor Calibration)
每个项目均可通过系统菜单独立执行。
五、分液体积校准流程
分液体积是校准中最核心的部分,主要验证蠕动泵输出的准确性与稳定性。
1. 原理
系统通过控制泵转速与时间确定分液体积。校准时实际测得体积与设定值进行比对,并根据误差计算修正系数。
2. 操作步骤
进入菜单:Tools → Calibration → Dispense;
选择洗液通道(A 或 B);
设定目标体积(建议 300 µL);
放置量筒于喷嘴下方;
按 Start 启动,执行 10 次分液;
记录总液体体积并计算平均值;
系统自动计算误差率。
公式如下:
误差(%)=测量体积−设定体积设定体积×100误差(\%) = \frac{测量体积 - 设定体积}{设定体积} \times 100误差(%)=设定体积测量体积−设定体积×100
3. 判断标准
平均误差 ≤ ±5%;
变异系数(CV) ≤ 3%;
若超出标准,需调整校准系数并重新验证。
4. 调整方法
系统提示修正值时,输入建议系数或手动修改。
例如测得 285 µL(设定 300 µL),误差 -5%,则校正系数设为 1.05。
保存后重新执行分液测试,直至体积误差在允许范围内。
六、吸液系统校准
吸液系统影响残液量与清洗效率。正确校准能保证孔底液体完全抽尽。
1. 校准目的
修正吸液高度与泵抽吸速度;
确认吸嘴与孔底距离一致;
避免吸液过深损伤孔底。
2. 操作步骤
进入菜单:Tools → Calibration → Aspirate;
在 96 孔板中加入 300 µL 水;
设定吸液速度(Medium)与高度(1 mm);
启动程序并执行 3 次吸液;
称量孔板清洗前后重量差,计算残液量。
残液计算公式:
残液体积=重量差孔数残液体积 = \frac{重量差}{孔数}残液体积=孔数重量差
3. 判断标准
平均残液 ≤ 2 µL/孔;
孔间差异 ≤ 1 µL。
4. 调整与验证
若残液超标,降低吸液高度至 0.5 mm 或启用 Sweep 模式;
若出现孔底刮痕,升高吸液高度至 1.2 mm;
完成后重新测试 3 次并记录平均值。
七、液位传感器校准
液位传感器用于检测洗液瓶与废液瓶状态。校准保证报警灵敏度与准确性。
1. 操作步骤
打开菜单:Tools → Sensor Test;
选择 “Liquid Level Sensor”;
放置空洗液瓶,系统应显示 “Empty”;
缓慢加入液体,当达到 80% 时系统显示 “Full”;
重复操作以确认灵敏度。
2. 判定标准
检测误差 ≤ ±5%;
传感器反应时间 < 2 秒;
无误报警或延迟报警现象。
3. 若传感器失灵
检查探针是否被污染;
清洁后重新测试;
若仍异常,需更换传感器模块。
八、喷头一致性验证
喷头(1×12 通道)需确保输出一致,否则会造成孔间洗净度差异。
验证步骤
在 12 个量筒中分别接取喷液;
执行分液程序(300 µL × 5 次);
测量每个量筒液体体积;
计算最大与最小值的差异率。
判定标准
差异率=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100%差异率 = \frac{最大值 - 最小值}{平均值} \times 100 \%差异率=平均值最大值−最小值×100%
应 ≤ 5%。
若超标,检查喷嘴堵塞或更换洗头。
九、蠕动泵性能检测
蠕动泵为液体系统核心动力部件,需定期检测其稳定性。
检查项目
泵转速平稳性;
输出流速线性度;
管道压合强度;
泵轮磨损程度。
测试方法
设置分液 100、200、300、400 µL;
分别测量实际输出体积;
绘制体积-转速曲线;
若线性相关性(R²)< 0.98,则说明泵性能下降,应更换泵管或泵轮。
十、校准周期与维护
| 校准项目 | 周期 | 说明 |
|---|---|---|
| 分液体积 | 每月 | 实验频繁使用时每两周一次 |
| 吸液系统 | 每月 | 或在更换喷头后重新校准 |
| 液位传感器 | 每季度 | 检查灵敏度及报警功能 |
| 喷头一致性 | 每季度 | 清洗或更换喷嘴后执行 |
| 蠕动泵性能 | 每半年 | 泵管老化需重新标定 |
十一、校准记录与数据管理
5165040 具备 USB 数据导出功能,所有校准结果均可保存与追溯。
1. 数据保存
校准完成后选择 “Save Report”;
文件格式为 .csv,可导出至 USB;
含日期、项目、测量值、误差及操作者信息。
2. 校准日志内容
校准项目与参数;
实测数据与计算结果;
调整系数与确认人签名;
下次校准日期。
此日志为设备运行质量控制的重要文件,应至少保存三年。
十二、常见校准问题与解决
| 问题 | 可能原因 | 处理方法 |
|---|---|---|
| 校准值波动大 | 管内有气泡 | 执行 Prime 排气 |
| 分液量偏小 | 泵管疲劳 | 更换泵管并重校 |
| 校准无法保存 | 内存已满 | 删除旧日志 |
| 吸液残液高 | 吸液高度过高 | 调低至 0.5 mm |
| 报警延迟 | 探针污渍 | 清洁传感器探针 |
| 校准菜单灰显 | 用户权限限制 | 切换管理员账户 |
十三、性能验证(Post-Calibration Validation)
校准完成后,需进行性能验证以确认结果有效。
1. 重复性测试
连续执行同一分液程序 10 次;
计算 CV 值,应 ≤ 3%。
2. 洗净度验证
加入染色液体(如 1% 蓝色染料)清洗;
清洗后孔板应无可见色残留。
3. 稳定性验证
连续运行 20 次清洗程序;
检查喷液均匀性与报警状态。
验证合格后方可投入正式实验使用。
十四、注意事项
校准期间不得进行其他程序操作;
测量液体应为去离子水,避免起泡;
测量体积时保持量筒垂直视线;
校准完成后执行一次 Rinse 程序清洁液路;
若泵体温度过高,应停机冷却后再校准;
不同洗液应分开校准,避免液体性质干扰。
十五、校准安全规范
操作前确认设备断电;
不得在仪器运行时拆卸泵管;
液体泄漏应立即擦拭并通风干燥;
禁止使用含腐蚀性或高粘度溶液;
校准完成后检查瓶盖密封,防止负压吸入。
十六、质量控制建议
为保证长期稳定性,应建立设备校准与维护制度:
设立专人管理校准工作;
统一使用标准量具与清洁溶液;
所有校准结果需复核签字;
若设备搬动或维修后,应立即重新校准;
保持校准日志与性能验证记录完整归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