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默飞洗板机5165040液体管理
质保3年只换不修,厂家长沙实了个验仪器制造有限公司
一、概述
Thermo Scientific Wellwash 5165040 洗板机是一款高精度全自动微孔板清洗设备,其核心性能依赖于液体管理系统(Liquid Management System)。
液体系统控制着洗液的吸入、分配、回收与排放,是实现高重复性、低残液和稳定清洗效果的关键。
通过蠕动泵驱动、非加压供液设计、双洗液通道及智能液位检测,5165040 可自动完成液体输送与循环,无需人工干预。
合理的液体管理不仅保证设备精度与安全,也延长其使用寿命,避免污染、堵塞和数据偏差。
二、液体管理系统组成
液体管理系统主要由以下六个部分构成:
洗液瓶系统(Wash Bottle System)
双通道设计(A 通道 / B 通道);
每个瓶体容量 2 L;
采用耐腐蚀材质,可盛放缓冲液、去离子水或稀释试剂。
液体传输管路(Tubing System)
使用高纯度 PTFE 与硅胶复合管;
负责洗液吸入与分液输出;
管径设计平衡流速与气泡排出效率。
蠕动泵系统(Peristaltic Pump Unit)
提供恒定流速驱动力;
通过调节转速控制分液体积;
无接触式结构防止交叉污染。
喷头组件(Dispense/Aspirate Manifold)
1×12 通道喷嘴,分液与吸液一体化;
支持双模式吸液(单吸、扫吸);
喷嘴采用不锈钢或特氟龙涂层。
废液瓶系统(Waste Collection System)
独立 2 L 废液瓶;
带液位探针自动检测容量;
内部防倒吸阀防止废液回流。
液位与传感控制系统(Sensor Module)
实时监测洗液与废液液位;
触发报警防止缺液或溢出;
同步控制泵启动与停止。
三、液体流动原理
在运行过程中,液体流动路径如下:
洗液瓶 → 吸液管 → 蠕动泵吸入口 → 分配管路 → 喷嘴 → 孔板注液;
吸液阶段:喷嘴抽吸孔内液体 → 回流管 → 废液瓶。
液体在泵驱动下形成正压喷液与负压吸液循环。
蠕动泵转速、喷嘴高度、吸液模式等参数由主控系统精确控制。
四、洗液管理
1. 洗液类型与用途
常用洗液包括:
PBS(磷酸盐缓冲液):通用洗板液;
PBST(含 Tween-20):用于去除非特异结合;
Tris 缓冲液:适合蛋白洗涤实验;
去离子水:冲洗管路与中和清洗。
液体必须澄清、无沉淀,黏度适中。粘度过高会导致分液不均,影响体积精度。
2. 洗液瓶管理规范
每次实验前检查瓶体是否清洁、无裂纹;
保持瓶盖通气孔畅通;
不得使用含酸、强碱或含氯试剂;
洗液应每日更换,避免细菌滋生;
若长时间未使用,应用去离子水冲洗并晾干存放。
五、废液管理
废液系统承担回收污染液体与防止倒吸的重要作用。
1. 废液瓶功能
2 L 聚丙烯材质;
内置液位探针;
配有通气过滤器,防止压力积聚;
设有自动报警功能,当液位达到上限时系统停止工作并提示“Waste Full”。
2. 废液处理要求
实验后必须倒空废液瓶并清洗;
使用 70% 乙醇或中性洗液冲洗内部;
不得长期存放含有蛋白或试剂残液;
遵循实验室废弃液分类处置规定。
3. 防倒吸设计
废液瓶与泵间设单向阀,防止因压力变化造成液体回流。
此结构有效避免泵腔污染,是 5165040 的安全亮点之一。
六、液体分配与回收控制
1. 分配控制(Dispense)
分配由蠕动泵控制转速与时间实现。
体积范围:50–400 µL;
精度误差:≤ ±5%;
分配速度:三档可选(Slow/Normal/Fast);
喷液高度:1–6 mm 可调。
喷液结束后系统自动停止泵转动,防止液体滴漏。
2. 回收控制(Aspirate)
吸液通过反向驱动泵实现负压抽取。
参数包括:
吸液高度(0.5–3 mm);
吸液速度(Low / Medium / High);
吸液模式(Single / Sweep)。
其中 Sweep 模式 喷嘴沿孔底轻扫,可最大限度减少残液,残液量通常 < 2 µL/孔。
七、液体路径清洁与维护
液路维护是液体管理的核心。若清洗不及时,管道中可能产生结晶、蛋白沉积或藻类生长。
1. 每日维护
实验后执行 Maintenance → Rinse 程序;
使用去离子水循环清洗 3–5 次;
检查废液排放是否顺畅;
拆洗喷头,防止堵塞。
2. 每周维护
用 0.1% NaOH 或中性洗液浸泡清洗管路;
检查泵管表面有无磨损或变形;
清洗过滤器与瓶盖通气孔。
3. 每月维护
执行深度清洗程序:依次循环 PBS → 去离子水 → 乙醇 → 去离子水;
拆下液瓶彻底清洗并晾干;
校验分液体积与吸液精度。
八、液位与报警管理
5165040 内置液位检测模块,通过传感探针实时监控洗液与废液状态。
1. 洗液不足报警
当洗液瓶液位过低时,屏幕显示“Liquid Low”,并自动暂停程序。
操作者应立即补充洗液并执行 Prime 重新引液。
2. 废液满报警
液位探针检测废液瓶容量达到上限后,设备立即停止运行并提示“Waste Full”。
排空废液、清洗瓶体后重新启动。
3. 报警维护技巧
探针应定期清洁以保持灵敏;
探针接头必须干燥,避免误报;
若报警持续,可在 Tools 菜单中执行 Sensor Test 校验模块。
九、双洗液通道管理(Dual Buffer System)
5165040 配备双洗液瓶系统,可在程序中实现自动切换:
A 通道:主要洗液(PBS);
B 通道:次级洗液(去离子水或特殊缓冲液)。
在程序设置中可定义使用顺序:
例如 “A → Soak → B → Aspirate”。
优势包括:
避免频繁更换瓶体;
支持多阶段清洗,如酸碱交替;
提高操作效率。
十、液体精度控制与校准
液体精度是液体管理系统性能评估的重要指标。
1. 分液体积校准
步骤:
在 Tools 菜单选择 Calibration;
放置量筒接取 10 次分液;
测量平均体积;
若偏差 > ±5%,输入校正值保存。
2. 吸液残液校验
加注 300 µL 水至 96 孔板;
运行标准清洗程序;
清洗后称量板重差,计算残液体积;
若残液 > 2 µL,应调整吸液高度或更换泵管。
十一、液体安全与污染防控
液体系统长期运行中易产生交叉污染或细菌滋生,需注意以下要点:
避免液体混合
不同试剂不得共用管路;
若更换液体类型,必须执行双次 Rinse 程序。
防止污染回流
保证单向阀完好;
废液瓶压力保持平衡;
使用时关闭非使用通道瓶盖。
定期更换洗液
PBS、PBST 建议每日更换;
去离子水不得超过 48 小时。
防止生物膜形成
若设备长期停用,应注入 70% 乙醇存放;
重新使用前用去离子水冲洗干净。
十二、泵管与连接件管理
泵管作为液体传输的关键部件,其状态直接影响体积精度与流速。
检查与更换周期
每周检查表面磨损与弹性;
每 6 个月更换一次泵管;
更换时注意方向一致,避免装反。
连接件检查
快速接头应无渗漏;
O 型圈应光滑、无裂纹;
接头插拔时避免用力过大。
十三、特殊操作与异常处理
| 故障现象 | 原因分析 | 解决方法 |
|---|---|---|
| 洗液不流动 | 管内有气泡或过滤器堵塞 | 执行 Prime,清洗过滤器 |
| 分液体积不均 | 泵管老化或液体含泡 | 更换泵管、预脱气 |
| 吸液不彻底 | 吸液高度设置不当 | 调整至 0.5–0.8 mm |
| 液体渗漏 | 管路连接松动 | 重新插紧接头 |
| 废液满未报警 | 探针被污染 | 清洁液位传感器 |
十四、液体使用与存储建议
使用新配制的 PBS / PBST 缓冲液;
储存在避光密封容器中;
不使用含腐蚀性或高挥发性试剂;
洗液瓶中不得混合不同来源液体;
实验结束后立即清空液瓶并冲洗。
十五、系统优化与维护策略
为保持液体系统最佳状态,建议:
每日清洁液瓶与喷头;
每周执行深度冲洗;
每月校准体积;
每半年更换泵管与过滤器;
每年进行一次系统检验。
此外,操作人员应养成以下习惯:
定期观察液体流动状态是否连续;
听泵转动是否平稳无异常声;
检查液体颜色变化是否异常。
十六、液体管理与实验精度的关系
良好的液体管理直接影响实验结果:
液体流速均匀 → 清洗一致;
残液少 → 降低背景值;
液体纯净 → 防止非特异反应;
系统无气泡 → 保证分液体积精度。
特别是在 ELISA 检测中,若洗液管理不当,会导致孔间差异、结果偏高或偏低。
因此,液体管理不仅是设备维护要求,更是实验质量控制的核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