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栢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赛默飞洗板机5165000参数调节

参数调节的核心在于:将这些可控变量根据板类型、样本性质、残液要求、通量要求等优化至最佳状态。

质保3年只换不修,厂家长沙实了个验仪器制造有限公司

一、设备参数概览与可调项简介

在开始深入调节之前,先简要回顾该设备的规格以及哪些参数可调、为何需调。

  • 设备为 1×8 通道洗头,适配 96 孔板。规格显示分液体积范围为 50-400 µL,洗液体积(wash volume)范围为 50-1000 µL。 

  • 精度方面,在 300 µL 分液体积下,误差 <5%,精密度(CV)<3%。 

  • 可调参数包括但不限于:分液体积、吸液体积、分液高度、吸液高度、分液速度、吸液速度、循环次数、浸泡时间、振荡(若启用)、模式选择(如普通 vs Sweep 模式)等。经典资料中指出“By adjusting wash parameters such as the number of wash cycles, soaking time, shaking speed, dispense and aspiration height, and aspiration speed, washing performance can be optimized.” 

  • 因此,参数调节的核心在于:将这些可控变量根据板类型、样本性质、残液要求、通量要求等优化至最佳状态。

接下来,让我们逐项展开这些可调参数,阐述其作用、建议范围、调整流程与优化策略。


二、关键参数详细说明与建议范围

以下为各主要参数的说明、建议值及为何调整。

2.1 分液体积(Dispense Volume)

作用:将洗液准确地分配至每孔,用于洗涤前冲入孔内,以覆盖孔壁、溶解残留物、促使悬浮物进入液体。
建议范围:50-400 µL(针对 96 孔板)。 
实际建议值

  • 常规 ELISA:200-300 µL

  • 样本粘稠或沉淀物多:300-350 µL

  • 若通量需求大且样本简单:可尝试接近 200 µL 下限,但需监控残液
    为何调整:分液体积过低可能导致覆盖不全、孔壁残留多、洗净效果差;体积过高可提升覆盖但消耗洗液、延长运行时间。
    调节建议:先设中值(如 250 µL),运行后测残液量;若残液高、背景大,则增加体积;若残液低、时间较长且洗液成本高,则适当降低。

2.2 吸液体积(Aspirate Volume)

作用:分液后从孔内抽取洗液及残液,去除大部分液体。
建议设置:通常吸液体积略小于分液体积,如分液 300 µL,则吸液可设为 280-290 µL,或设定近乎完全抽净模式结合 Sweep 模式。
为何调整:吸液体积太低残液量增加;太高可能触底、损伤孔板或带气泡。
调节策略:测定残液量后,如残液 >2 µL,逐步增加吸液体积或改用 Sweep 模式。如果孔底为 V 形或星型,应提高吸液高度(见下节)而不是简单增加体积。

2.3 分液高度(Dispense Height)

作用:分液喷头与孔壁/孔底的距离。
建议设置:标准平底板推荐喷头离孔壁约 2-3 mm;对于 V 形或星型底板,建议更高(如 3-4 mm)以避免喷头触底。
为何调整:喷头离孔底过近可能刮底、产生气泡、损伤板;离得过高可能洗液击打底部溅起、覆盖不均。
调节策略:初次设定为 2 mm,运行观察是否有喷出气泡或喷头触底声音。若发现问题,提高高度或降低速度。

2.4 吸液高度(Aspiration Height)

作用:吸液喷头从孔内抽液的位置,决定是否最大限度去除残液。
建议设置:建议距孔底约 1-2 mm(平底板);对于底部形状异(V、星型)建议 2-3 mm。
为何调整:高度设太低会刮底或带入颗粒;太高则残液量增加。
调节策略:测定残液量;若残液偏高,降低吸液高度;若带底物或颗粒,提升高度或采用清扫模式。

2.5 分液速度/吸液速度(Speed)

作用:控制液体流入孔或被抽出的速率。
建议设置

  • 分液速度:中速为默认;对于简单样本可高;对于粘稠液体或敏感实验建议慢速。

  • 吸液速度:同理建议中速,不宜太快以避免扰动液体或带气泡。
    为何调整:速度过快可能产生气泡、搅动孔内残留物、溅液;速度过慢影响通量。
    调节策略:初次设中速,观察泡沫或液面扰动情况。如气泡多、溅液多,转为慢速;若样本简单且通量要求高,可尝试快速模式。

2.6 循环次数(Wash Cycles)

作用:一次程序中执行“分液→吸液”循环的次数,决定洗涤强度。
建议设置:3-5 次为常见。
为何调整:循环次数太少可能残液多、洗不彻底;次数过多耗时、洗液消耗大、通量低。
调节策略:根据残液检测结果调整。如果残液量满足要求且通量优先,则可选择 2-3 次;若追求极低残液及高灵敏度检测则 4-5 次。

2.7 浸泡时间(Soak Time)与振荡(Shake)

作用:在分液后暂时停留或振荡,使洗液更好渗透孔壁残留物。
建议设置:浸泡时间 0-60 秒;振荡(若启用)低速 5-10 秒。
为何调整:样本若为高粘蛋白、沉淀物、细胞贴壁残留物等时,需要更长浸泡/振荡;简单液体样本可减少或禁用。
调节策略:若洗净效果差、残液多且背景高,尝试加入浸泡时间或振荡步骤。若通量为优先且样本简单则可省略。

2.8 模式选择(普通模式 vs 清扫模式 Sweep)

作用:决定吸液策略。Sweep 模式在两个高度进行吸液,从而降低残液量。资料指出“Crosswise sweep aspiration mode … minimizes residual volumes.” 
选用建议

  • 普通模式:通量优先、样本简单、成本敏感。

  • Sweep 模式:残液极低要求、信号敏感或背景要求高。
    调节策略:若发现残液已非常低且通量为优先可用普通模式;若残液仍偏高或检测灵敏度极其重要,则切换为 Sweep 模式并配合更多循环或更高分液体积。


三、操作步骤:如何进入参数调节并执行

以下为在设备上实际进入参数调节界面、修改参数、保存并执行的流程。建议培训时操作一遍,对应理论参数说明。

3.1 进入设置菜单

  1. 开机并等待自检完成。

  2. 通过主界面进入 “Settings” 或 “Protocol” 菜单。根据手册,参数设定在 “Settings > Prime parameters”,“Main Menu > Steps” 等位置。 

  3. 在“Settings”菜单中可设定通用系统参数(如 Prime 体积、自动冲洗、语言、液位监测开关等)。

  4. 在“Protocol”或“Steps”菜单中编辑当前用程序,或新建程序。

3.2 编辑参数

  1. 在程序编辑界面,选择 “Steps” → “New step” 添加所需步骤(如 Dispense、Soak、Aspirate)。 

  2. 点击所添加步骤,进入参数编辑页面,输入或选择体积、高度、速度、时间、循环次数等。

    • 例如:Step 1 Dispense → 300 µL,Height 2 mm,Speed 中速。

    • Step 2 Soak → 30 s。

    • Step 3 Aspirate → 280 µL, Height 1.5 mm, Speed 中速。

    • Loop these three steps 3 times。

  3. 在设置菜单中选择模式(普通/Sweep)。若选 Sweep,还可设两个吸液高度。

  4. 保存所有参数,命名程序(如 “HighSens_4x300_Sweep”)。

  5. 将程序保存至设备,亦可导出程序至 USB 做为备份或跨设备导入。

3.3 运行 &验证

  1. 微孔板放入,确认板在位检测已通过,洗液瓶、废液瓶液位正常。

  2. 选择刚保存的程序,点击“Start”运行。观察设备分液、吸液动作是否平稳、无异常声音或喷头触底。

  3. 程序结束后,取板并测定残液量、背景情况、信号稳定性。依据结果决定是否需再次调节参数。


四、优化建议与情景应用

对于不同样本类型/实验目标,应有针对性的参数优化。以下是若干典型情景及建议。

4.1 高通量常规检测

  • 分液:200 µL、吸液:180 µL

  • 分液高度:2 mm、吸液高度:1.5 mm

  • 循环次数:2-3 次

  • 模式:普通
    此设定节省时间与洗液,适用于样本简单、背景低、重复率高的日常检测。

4.2 低背景高灵敏检测

  • 分液:300 µL、吸液:280 µL

  • 循环次数:4 次

  • 模式:Sweep

  • 添加浸泡时间:45 秒
    适合抗体–抗原结合紧密、样本中有低丰度目标、要求极低残液的应用。

4.3 粘稠或血清样本

  • 分液:350 µL、吸液:330 µL

  • 分液高度:3 mm、吸液高度:2.5 mm

  • 循环次数:4-5 次

  • 模式:Sweep

  • 浸泡时间:60 秒
    这种情况下更强调液体覆盖、残液控制和样本分散。

4.4 快速预筛查模式

  • 分液:180 µL、吸液:160 µL

  • 循环次数:2 次

  • 模式:普通
    用于初筛、样本量大、对背景容忍度较高的情况。


Five、注意事项与常见问题应对

5.1 注意事项

  • 每次更换板型(如从平底改为 V/U 型)后,应重新调整高度参数。

  • 在更换洗头、管路或长时间停机后,应重新校验参数。

  • 保存旧参数并命名清晰,便于恢复。

  • 在调整参数后务必测定残液量、背景、重复性,保证调节正确。

  • 若改动参数较大,建议先运行空板或标准板确认。

5.2 常见问题与对策

  • 残液量偏高:检查吸液高度是否过高、循环次数是否过少、模式是否为普通模式。

  • 喷头触底或产生气泡:提高分液高度、降低分液速度。

  • 分液或吸液时间太长、通量低:可尝试降低体积、减少循环次数、转为普通模式。

  • 多通道流量差异大:可能某通道管路堵塞或软管老化,应检查并清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