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栢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赛默飞洗板机5165000使用培训

该设备为 Wellwash 1×8 型微孔板洗板机,适用于 96 孔板的自动清洗,尤其在 ELISA 及类似免疫-化学检测中常见。其核心优点包括图形化界面、USB 插口、非加压液瓶、残液量低等。

质保3年只换不修,厂家长沙实了个验仪器制造有限公司

一、设备简介与培训目的

该设备为 Wellwash 1×8 型微孔板洗板机,适用于 96 孔板的自动清洗,尤其在 ELISA 及类似免疫-化学检测中常见。其核心优点包括图形化界面、USB 插口、非加压液瓶、残液量低等。
培训目的包括:

  • 让操作人员理解仪器功能、构造与工作原理。

  • 掌握安全操作规程及日常使用流程。

  • 掌握如何设定清洗程序、运行流程及结果验证。

  • 掌握日常维护与故障排查,保障设备长效稳定运行。

在培训环节中建议结合实际操作演示、流程走查、人员问答与记录签名,以确保培训内容落地。


二、安全事项与操作环境准备

2.1 安全事项

  • 设备为电气仪器,务必使用接地良好的电源插座,并确保供电电压为 100-240 V 50/60 Hz。

  • 操作环境不得有强振动、强磁场、直射阳光或极端温湿度。设备说明要求室内环境稳定。

  • 当操作含有病原体、危险化学品或放射性样本时,应佩戴适当防护用品(如手套、护目镜、实验服)并确保气溶胶盖关闭。

  • 若发生溢液、电源故障、报警状况,应立即停止设备运行,并按设备故障流程处理。

  • 在进行安装、清理或管路维护前,要关闭电源、取出电源插头,以防触电或误操作伤害。手册中对此有特别提示。

2.2 操作环境与设备放置

  • 选择平稳、承重充足的实验台,台面应水平、无震动、通风良好。

  • 设备背面需留有适当空间供液瓶、管路更换与维护操作。

  • 确保洗液瓶、废液瓶位于合适位置、管路连接顺畅、无弯折或拉伸。

  • 开箱后应先释放运输锁定件(若有),参照用户手册安装步骤。

通过以上准备,可为后续操作创造良好的、安全的仪器使用环境。


三、设备安装与初始化操作

3.1 开箱与配件检查

  • 检查包装外观,确认设备无明显损伤。

  • 取出附件:包括洗液瓶、废液瓶、洗头(1×8 模型)、气溶胶盖、电源线、USB导入导出接口、说明书/保修卡等。

  • 核对部件是否完整;若缺件或损坏,应立即与供应商联系。

3.2 设备安装

  • 将设备放置于预定位置,释放运输锁(如适用)。

  • 安装洗头,连接洗液瓶和废液瓶,管路按颜色编码、标识正确连接。

  • 插入电源线,接通电源开关。设备完成自检后进入待机状态。

  • 开启气溶胶盖锁定、确保微孔板放置检测传感器有效。

3.3 引液与预冲程序

  • 在首次使用或长期停用后,应执行“Prime(引液)”程序以清除管路内空气并使液体通畅。

  • 检查洗液瓶与废液瓶液位、管路无气泡、洗头喷头无阻塞。

  • 建议在第一块微孔板洗涤前做一次空板运行,以确认系统状态正常。

以上安装及初始化步骤完成后,设备即具备日常运行条件。


四、日常操作流程与培训重点

操作人员应掌握标准流程,从微孔板安装、参数选择、程序运行到结束取板、数据记录等环节。以下为推荐流程。

4.1 微孔板安装

  • 确认使用96孔板且板型符合仪器设定。

  • 将微孔板放入托架,确认板已固定、位置正确。仪器板在位传感器应识别板存在。

  • 若使用条式板或特殊板型,须在程序中设定与之对应的孔型参数。

4.2 选择或编辑程序

  • 在主界面进入“程序/Protocol”列表,选择已有程序或编辑新程序。

  • 检查程序名称、分液体积、循环次数、模式(普通/Sweep)、高度、速度等参数是否符合当前实验需求。

  • 若实验类型改变(例如不同样本类型、板底形状),应编辑或选用适用程序。

4.3 启动运行

  • 检查洗液瓶装入合适缓冲液、废液瓶容量充足。

  • 关闭气溶胶盖,确保安全防护就位。

  • 点击“启动”按钮,设备将自动执行程序:包括分液、浸泡、吸液、循环、废液回收等步骤。

  • 操作人员应观察运行状态:喷头位置、液体分配情况、是否有报警、残液情况。若出现异常,应及时停止并检查。

4.4 程序结束与取板

  • 程序完成后设备提示“结束”,方可打开气溶胶盖。

  • 取出微孔板并及时移往下一步处理(如测定仪器)。避免板内残液干涸或污染。

  • 建议执行冲洗通道程序或短暂引液动作,以维持管路清洁。

4.5 培训重点提醒

  • 操作人员需了解每一步参数的意义(如分液体积、喷头高度、吸液速度)及其对结果的影响。

  • 反复强调“检查液瓶/废瓶液位”、“板在位检测”、“气溶胶盖关闭”等安全与规范细节。

  • 建议在培训中演示一次典型运行流程,由资深操作员手把手演示,并让培训人员实际操作一次。

  • 建议建立培训记录,每个新操作员完成培训后签名,并定期复训以强化流程记忆。


五、程序编辑与应用培训

培训中应特别涵盖程序编辑流程,以便操作人员在实验条件变化时能够自主调整适用流程。

5.1 程序编辑流程

  • 进入“编辑程序”菜单,输入程序名称并选择板型(如 96 孔、1×8 通道)。

  • 添加步骤:分液 (Dispense)、浸泡 (Soak)、吸液 (Aspirate)、振荡 (Shake)/Pause 等。

  • 对每步设定参数:体积、速度、高度、循环次数、模式。

  • 检查程序逻辑是否符合实验需求(例如循环次数是否合理、分液体积是否适配样本类型)。

  • 保存程序,并可导出至 USB 作为备份或在多台设备间共享。

5.2 应用场景与参数选择

  • 对于常规 ELISA:建议选择分液体积约 200-300 µL,循环次数 3 次,普通模式。

  • 对于高背景或粘稠样本:建议提高分液体积、增加循环次数、选择 Sweep 模式以降低残液量。

  • 培训人员应理解为何根据样本类型、板底形式、实验需求调整参数。

5.3 培训操作练习

  • 教练安排至少两种不同参数设置的程序运行(例如普通 ELISA 程序 vs 粘稠样本程序),让学员分别运行并观察结果差别。

  • 比较残液量、洗净效果、板底覆盖情况,记录数据。

  • 让学员练习程序导出/导入、程序锁定、防误操作设置。


六、维护保养与清洗培训

设备长期稳定运行依赖于规范的维护与保养,培训内容应包括日常、每周、每月保养、管路清理、洗头更换等。

6.1 日常保养

  • 每次运行结束后清空废液瓶、清洗洗液瓶、更换新缓冲液。

  • 用去离子水冲洗喷头及托架,避免沉淀物或残液干涸。

  • 外部设备如气溶胶盖、键盘、显示屏应定期清洁。

6.2 周/月保养

  • 每周检查软管连接件、滤网是否堵塞、是否有裂纹。

  • 每月进行管路冲洗,尤其在处理高蛋白或高粘度样本后。

  • 检查洗头磨损情况,如发现损伤应及时更换。

  • 校验分液、吸液精度,必要时联系服务人员进行校准。

6.3 清洗培训重点

  • 指导操作人员如何执行“Prime”程序、如何排空气泡、如何拆软管/滤网清洗。

  • 强调不得使用强腐蚀性清洗剂(如次氯酸盐)接触设备敏感部件。

  • 建议建立清洗记录表格,记录清洗日期、操作人、发现问题、解决情况。


七、故障排查培训与记录管理

培训中应让操作人员掌握常见故障类型、初步排查方法以及记录管理流程。

7.1 常见故障及处理

  • 若泵不抽液或抽液慢,可能管路有气泡、软管弯折或洗液瓶液位过低。建议排气、检查软管、补充洗液。

  • 若残液量偏高,可能吸液高度设定不当、循环次数不足、管路堵塞。建议检查程序参数、清洗管路。

  • 若喷头滴液或溅液,可能分液速度过快、喷头高度过低、喷头损伤。建议减慢速度、提高高度、检查喷头。

  • 若板在位检测连续报警,可能微孔板放置位置不正确或传感器脏污。建议重新放置板、清洁传感器。

7.2 记录管理

  • 建议每次运行记录使用的程序名称、运行时间、操作人、板号、样本类型、残液量或出现异常。

  • 对每次维护/清洗操作建立日志,包括操作日期、操作人、执行内容、发现问题、处理措施。

  • 建议设定“设备状态监控”指标,如每月分液体积偏差、残液水平趋势、喷头通道流量差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