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默飞洗板机5165000管路清理
质保3年只换不修,厂家长沙实了个验仪器制造有限公司
一、为什么需要进行管路清理
管路清理是洗板机维护流程中非常关键的一环,原因主要包括:
在洗板过程中,洗液、缓冲液或样本残液会通过设备内部管路、洗头通道、泵体、阀门等部件流动,残留物(如蛋白质、抗体-抗原结合体、盐分、沉淀物、结晶物)可能积聚在管路内。若不定期清洗,会造成管路堵塞、流速变慢、分液/吸液体积偏差、残液量增加,从而影响清洗效果及后续检测结果。
长期使用后,管路内若残留液体在静置状态中可能蒸发、结晶、沉淀或滋生微生物,特别是在处理血清、高蛋白或复杂样本时。这样不仅损害流体通道,也可能引入交叉污染、背景噪声增高。
管路组件(如洗液瓶连接管、废液瓶连接管、洗头到泵的吸/分液管)若有空气气泡、管路弯折、密封圈老化或沉积物堆积,会导致泵运行效率下降、分液精度降低、残液量增加。设备说明中指出“Clean or replace the liquid filter of the intake tube regularly. ”
从仪器整体维护角度,定期管路清理能延长仪器寿命、减少维修频次、保证实验重复性、节省成本。
因此,在仪器正常运作过程中,建立管路清理制度、并按时执行,是保证 5165000 型号洗板机运行状态稳定、输出可靠数据的重要保障。
二、清理频次建议
基于使用强度、样本类型与实验环境,建议如下频次进行管路清理(可视具体使用情况调整):
每日简易冲洗:每次运行结束后,建议对洗液通道和废液通道进行快速冲洗,尤其当使用高蛋白样本或大量样本时更应如此。目的是去除显著残液、避免结晶。
每周深度清理:若仪器每天运行次数较多(如超过 30 板/天),建议每周一次对整条液体通道进行清理,包括管路、洗头连接管、过滤器、软管接口等。
每月全面维护清理:每月一次停机状态下执行全面管路检查与清理,包括拆卸软管、检查滤网、清洗再装配、气泡排出、确认密封圈状态等。
长期闲置或特殊样本后:如果仪器长期未使用(超过数日)或近期使用了极粘稠或含颗粒样本,建议在再启动前进行“空气引液(prime with air)”以清空管路内残液,必要时彻底换液、检查管路状态。说明手册中指出:“If the instrument will be left to stand for a longer time, priming must be performed to remove all liquid from the system.”
根据上述建议,您可设定实验室内设备维护表格,并在仪器使用记录中标明每次清理执行情况,以便追踪与管理。
三、管路清理操作步骤
下面以 5165000 型号为例,详细说明管路清理操作流程。请在操作前阅读设备用户手册、佩戴合适防护装备(如防粉尘手套、安全眼镜、实验服)并遵守生物安全规定。
3.1 关闭准备
停机:结束所有正在执行的程序,确保仪器处于“准备状态”或“空闲状态”。
断电:从电源插座拔出电源线或关闭主电源开关。建议等待 5-10 分钟,让系统静止。
保护操作环境:确保仪器周围清洁、无液体溢出,洗液瓶、废液瓶状态明确,若废液瓶已满应先清空。
3.2 胶管与连接件检查
打开设备后盖或液体通道可视区域(根据厂商允许的方式)以观察软管连接位置、色码标识、接口处是否有液滴、沉淀或裂纹。用户手册中提到“tube connectors … The larger aspiration (waste) tube is connected to the bottom hole. The smaller dispensing tube is connected to the top hole.”
检查洗液瓶与废液瓶的连接管(进液管和回液管)是否正确连接、没有弯折、管路颜色编码清晰。若发现管路松动或老化,应及时更换软管或接头。
检查管路过滤器/进液滤网(intake tube filter)是否有污垢或堵塞。手册指出,“Clean or replace the liquid filter of the intake tube regularly.”
3.3 冲洗与引液程序
将洗液瓶换入清水(或推荐的冲洗液,如去离子水或缓冲液),确保液体充满瓶体。
操作设备菜单进入“Maintenance”或“Prime”功能,选择“Prime with liquid”或“Rinse channel”程序。让设备将清水通过分液通道、吸液通道循环冲洗。
若管路较长时间未清理或使用过高粘度样本,建议执行“Prime with air”操作,即将吸入管从液面中提离,让空气进入管路,将残液打出。用户手册中明确指出该步骤:“Before disconnecting the tubings, prime the liquid system with air to avoid liquid spillage.”
在冲洗过程中,观察洗头是否均匀出液、观察管路有无气泡滞留、瓶体与管路接口有无液滴外漏。如发现气泡聚集或流量慢,应暂停检测、重新引液。
3.4 管路拆卸与清洗(每月或必要时)
根据手册指导,关闭设备、断电、清空液体瓶后,拆卸软管连接件、洗头连接管和进液滤网、阀门接口。建议记录拆卸位置、拍照辅助重装。
将拆下的软管、管道、滤网、接口放入温和中性洗涤剂(如实验室用低泡中性皂液)中浸泡、刷洗,再用去离子水冲洗干净。对于滤网或易堵塞部件,可使用超声波浴清洗。手册建议:“back flush the liquid filter with detergent or use an ultrasonicator.”
晾干或用无纺布擦干所有部件,确保无液滴、无残留。注意不要损伤密封圈、O 环或弹簧片。对于连接件如 O 环 松动或老化,应及时更换。
重新安装软管与连接件,确认颜色编码正确(如蓝色为洗液进液、无色为废液回流等),确认接口拧紧、密封良好。
启动设备“Prime with liquid”或“Prime with air”,确认管路中无气泡、洗头液体分配正常、无漏液。
在初次运行板前建议做空运行或空板通道执行一次清洗程序,检查流量及残液情况,确认管路已恢复良好状态。
3.5 清洗结果验证
检查每孔残液量:建议在清洗一块空白板后,测定孔内残液是否在规范范围内(设备一般可实现残液量 < 2 µL)。如果残液偏高,可能说明管路仍有沉积、吸液高度不当或泵效率下降。
观察洗头喷头出液状态:均匀出液、无明显滴漏、同列喷头间液量一致。若发现某通道流量异常,应检查对应管路或喷嘴。
检查污垢、沉淀或结晶物在管路、连接件、洗头附近是否有积累。如发现,应立即清理并检查残液回流是否造成污染。
记录本次清理时间、操作人、替换部件、状态反馈,并在设备日志或维护记录中登记,便于后续维护追踪。
四、注意事项与安全规范
在进行管路清理操作时,需要注意以下规范和安全事项,以确保操作安全、设备不受损害、实验室合规:
在操作前应关闭仪器电源并断开电源线,避免设备通电状态下拆卸或拆管造成电击或仪器损坏。手册多次强调“Switch OFF the instrument”作为清理前必做项。
若仪器处理过含有病原、放射性或高致敏性样本,管路清理过程中必须视为潜在感染源。佩戴防护手套、护目镜、实验服,并进行适当的消毒处理。用户手册中警告:“All parts of the instrument that come into contact with potentially infectious materials must be treated as potentially infectious.”
避免使用含氯漂白剂(如次氯酸盐)等强腐蚀性清洗剂接触不锈钢或仪器金属部件,因为手册指出:“Do not use any solutions containing hypochlorite, such as bleach, on any of the stainless steel surfaces, as this may cause permanent damage to the finish.”
管路连接时注意不要拉扯软管、避免弯折、避免对接头施加过大扭力。软管老化、裂纹、接口松动都会影响密封性和分配准确性。
管路冲洗结束后,应确保系统内无残余洗液气泡或空气滞留,因为气泡可能导致分液体积误差、喷头出液不稳定。若发现气泡滞留,应继续引液或执行空气 Prime。
在启动清理流程前,应确保洗液瓶和废液瓶已妥善清理或更换,废液瓶不得超液位,否则可能导致倒吸或溢流。手册提醒务必保持废液瓶在最大液位以下。
必要时应对更换或清洗后的部件(如软管、滤网、洗头连接件)进行校准或验证,以确保清理后仪器性能未受影响。
五、故障防范与优化建议
为了让管路清理工作更高效、设备运行更稳定,下面提供一些优化建议与常见故障防范措施。
优化建议
建议制定维护计划表,明确每日日常、每周深度、每月全面的清理任务,并设置责任人及执行记录。这样可避免清理被忽视。
使用经过滤、脱气的洗液,尤其在高蛋白、血清样本应用中,减少泡沫、颗粒和沉淀物对管路的影响。
在日常清理中加入“空运行”程序:即在无板状态下运行一次仅引液/吸液步骤,可帮助将残液与气泡排出。
对于管路内常见沉积物(如盐结晶、蛋白膜、色素残留),建议使用低浓度酸或专用清洗液(在厂商允许范围内)进行定期冲洗,但需要确认不会损害软管或密封件。
针对某通道流量异常、喷头出液不均的情况,应首先检查对应软管是否堵塞、膜过滤器是否有残留物拦截,再考虑洗头或泵的更换。
建议在更换大量样本类型或切换样本体系(如从血清转为粘稠溶液)后立即进行管路清理操作,以避免残留影响后续实验。
建议记录每次清理后的残液量、分液/吸液体积偏差、喷头流量情况,以数据化方式监控设备状态,提前预警管路问题。
常见故障防范
吸液/分液偏差:若仪器分配体积偏差增大,可能为管路堵塞、泵效率下降、软管泄漏或气泡滞留。定期清理管路、检查软管状态可有效降低此类风险。
残液量过高:尽管残液量主要受吸液高度、循环次数、残液模式(Sweep)影响,但若管路有沉积或过滤器堵塞,也会导致残液增高。通过管路清理可提前防止。
喷头出液不均或滴漏:管路连接不牢、软管裂纹、洗头密封损坏或箭嘴堵塞都可能导致喷头出液不一致。建议定期清洗连接处、观察喷头状态、必要时更换损耗件。
泵噪音增大或流量下降:长时间未清理管路可能导致泵入口阻力增大、气泡积聚,运行时会发出异常响声或流量变慢。及时清通管路、有助于延长泵寿命。
废液回流/溢出:若废液瓶液位超标或管路阻塞,会导致废液回流或溢出。对管路及废液瓶连接软管进行清理并监控液位情况。
气泡进入系统:管路连接松动、软管裂纹、进液瓶气泡未排除均可能导致气泡进入系统,从而影响液体分配精度。通过“Prime with air”操作可排除气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