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默飞洗板机5165000液体分配
质保3年只换不修,厂家长沙实了个验仪器制造有限公司
一、液体分配功能原理
液体分配(Dispense)是洗板流程中关键一步,其作用是在每个微孔中精准地将设定体积的洗液或缓冲液分配入孔,以便下一步吸液或其他处理。对于 Wellwash 5165000 来说,分配功能的实现包括以下关键组成与机制:
洗头与通道结构
该设备配备一个 1×8 通道洗头,意味着一次可覆盖一行/列的 8 孔(或多个板行按其运动方式)进行洗液分配。洗头上包括分液通道(液体从洗液瓶经泵/阀至分液头)与吸液通道(废液回收或残液吸取)两条主要通路。设备说明中明确指出该型号为 1×8 洗头配置。 泵与阀控制在分液阶段,仪器通过“分液泵”(Dispense pump)将洗液从洗液瓶抽取,经过控制阀门、通过分液管路,最终经洗头喷入每个孔。分液过程中,系统控制分液体积、速度以及分液高度(即喷头离孔底或孔壁的距离)等参数。说明文件中提及“Dispense valve”、“Dispense pump”以及“aspirate pump”三项系统组成。
分液高度及覆盖模式
分液头在程序内设定的“分液高度”(Dispense Height)决定了洗液从喷头进入孔时的初始位置。适当的高度可以使洗液沿孔壁分布,形成良好的清洗覆盖,而不是直接冲击底部或产生气泡。设备说明中提到“Washing performance is further optimized by adjustable parameters such as dispense and aspiration height, and aspiration speed”.体积与精度控制
分液的体积范围、精度与重复性是液体分配功能的重要指标。根据规格表,该机型支持 96 孔板的分液体积范围为 50–400 µL。精度(误差)在300 µL时小于5%,精密度(CV)在300 µL时小于3%。 此外,残液量(即洗液操作后孔中剩余液体)低于 2 µL,间接说明分配加吸液后系统的整体液体操作精度优秀。程序与模式配合
分液步骤并不是孤立的,它通常位于洗板循环流程中的第一步或每一循环的分配阶段。在程序设定中,用户可设定分液体积、循环次数、分液高度、分液速度等,并可选择模式(如“普通模式”或“清扫吸液模式 Sweep”)来调整分液后的残液量与板内洗液分布。适当调整这些参数可以优化分配效率与洗板效果。
综上所述,液体分配是 Wellwash 5165000 中关键且可调的操作模块,关系到每孔洗液进入量、洗液覆盖情况、残液量与整体洗板效果。
二、液体分配功能关键参数详解
在实际操作中,为获得稳定、可重复且优化的液体分配效果,应重点关注以下参数:
2.1 分液体积(Dispense Volume)
该型号支持 96 孔板时分液体积范围为 50-400 µL。
推荐值视实验类型而定:例如常规 ELISA 清洗可选择 200-300 µL。若样本浓、孔板底型较大或洗液强覆盖需求,则可考虑更高至 350-400 µL。
较低分液体积虽节省洗液,但可能导致覆盖不充分、孔壁残液多;较高体积虽提升覆盖、洗净效果强,但增加洗液用量、操作时间。需根据实验与成本权衡。
2.2 分液高度(Dispense Height)
分液喷头距离孔壁/孔底的高度称为“分液高度”,过高可能导致洗液飞溅、散布不均;过低则可能触底、产生气泡、损伤板底或洗头。
推荐:对于标准平底 96 孔板,分液高度可设为距孔壁约 2-3 mm;如为 V-底板或星型底,应稍调高,以避免喷头接触底部。
在设备说明中提到可调“dispense height”作为优化参数。
2.3 分液速度(Dispense Speed)
分液速度影响液体喷入孔的时间、冲击力及气泡生成风险。
较快速度适用于通量要求高、液体粘度低的场合;但如果样本含高蛋白、采用粘稠液体,则建议设为中速或慢速,以避免气泡或喷头喷溅。
在程序中可选择预设速度等级,建议初期验证并记录速度对洗板效果的影响。
2.4 润洗覆盖与浸泡时间配合(Soak/Shake)
虽然分液是单纯注液步骤,但其效果联动于“浸泡时间”与“振荡(Shake)”功能:喷入后的洗液能否有效覆盖孔壁、浸润样本残留物,是影响清洗效率的关键。用户可设定分液后暂停 x 秒(Soak Time)或启动振荡,使液体更充分与孔壁接触。
虽不直接属于分液参数,但属于液体分配流程整体优化的一部分。
2.5 分液精度与重复性
官方规格:在 300 µL 分液状态下,精度误差 < 5%,精密度 (CV) < 3%。
用户在操作中可定期检测分液体积(例如使用微量天平或显色法)以校验设备状态。若分配偏差增大,应考虑洗头更换、管路检查、泵校准。
较高精度意味着不同孔之间分液一致性好,有利于实验结果的重复性和可靠性。
2.6 关联参数:残液量、洗液量、循环次数
虽然这些是吸液或洗循环参数,但与分液体积紧密相关。较高分液体积在后续吸液中可更彻底移除残余,降低残液量。设备说明中残液量 < 2 µL。
用户在设定分液量时应结合预期残液水平、洗液覆盖率及实验背景要求共同考虑。
三、液体分配操作流程
以下为在 Wellwash 5165000 中进行液体分配的步骤,假定清洗 96 孔板、常规 ELISA 应用背景。操作人员可按此流程设定并执行。
3.1 前期准备
打开仪器,完成系统自检。确认电源、液瓶连接、气溶胶盖就位、洗头正确安装。
检查洗液瓶(缓冲液)是否装满且适当过滤/脱气;废液瓶是否空或者未超过最大容量。
在主界面进入“程序”菜单,选择已有模板或新建程序,进入编辑模式。
在“分液/吸液”段落,选择“分液体积(Dispense Volume)”、“分液高度(Dispense Height)”、“分液速度(Dispense Speed)”等参数。
如先前已有程序可导入,避免重复设定。设备支持 USB 导入/导出。
放置待洗微孔板于托架中,确保板型(例如 96 孔标准)与程序参数对应。锁定好板位。
3.2 设定分液步骤
在程序编辑中设定分液体积:假设选 250 µL。
设定分液高度:例如 2 mm 以上距孔壁。
设定分液速度:中速。
如果需要,可设定分液后浸泡时间(例如 30 秒)或振荡功能(低速 5 Hz)。
保存程序,并返回主界面确认程序名。
3.3 启动运行
选择已保存程序,点击“启动(Start)”。
洗头移动至微孔板上方,定位至第一行孔。
分液泵抽取洗液至喷头,随后喷入每孔 250 µL 洗液。过程中可观察洗液在孔中均匀分布。
若程序设定了浸泡或振荡,此阶段将在分液完成后立即执行,使洗液覆盖孔壁并与残留物反应。
分液完成后,仪器将继续执行吸液/下一循环/结束流程。分液阶段是每次循环中的第一步。
3.4 后续监控与反馈
在运行过程中,观察喷头是否发生异常滴落、喷溅或气泡生成。若发现,应立即停止并调整参数:减慢速度、提高高度、检查洗液粘度。
在循环结束后,可测定残液量,若残液量过高(例如超过 2 µL),应回到分液参数检查是否合适。
记录每次运行的分液体积、速度、残液情况,以便后期优化。
四、优化技巧与注意事项
在实际使用中,为提高液体分配效率及实验结果可靠性,建议关注以下优化技巧及注意事项:
4.1 优化技巧
液体预处理:优先使用脱气或低气泡洗液,减少管路内气泡对分液精度的影响。气泡可能导致分液偏差、喷头滴漏或残液增加。
验证分液一致性:定期使用显色或称量方法检测分液体积对比设定值(例如 300 µL)。若误差增大,应校准/维护设备。
速度与高度微调:初次设定后可通过残液量监测或背景水平评估分液高度与速度是否最优。若残液多,可提高分液体积或分液高度调整;若液体飞溅或气泡多,可降低速度、提高高度。
依据板型调整:不同板底形状(平底、U-底、V-底)对分液高度要求不同。V-底或星型底建议提高分液高度减少触底风险。
维护及时:保持喷头尖端清洁、定期更换洗头或管路可减少分液误差。沉积物或结晶可能阻碍分液通道,产生喷头滴漏。
程序模板共享:若有多台设备,可将分液程序通过 USB 导出,在多个设备上统一参数,保证实验流程一致性。
4.2 注意事项
避免将设备当作试剂恒定分配器(Dispenser)使用。虽然分液体积精度不错,但层析专用分配器仍为更佳选择。设备 FAQ 中明确指出若需更高分配性能建议使用专用分配器。
分液后必须配合适当的吸液/冲洗操作,单纯分液不能保证残液控制。一个好的分液设置并不代表整个洗板流程就完美。
洗液瓶与废液瓶为非加压设计,确保管路连接牢固,避免反吸或溢出。仪器说明中强调“Unpressurized bottles are safe and secure to use”。
操作过程中如果发现喷头在板上方滴液、喷头触及孔底、分液体积偏差,应立即停机检查,而不是继续运行以避免污染或设备损伤。
若样本为高粘度液体或含颗粒杂质,应考虑预稀释或过滤,以免影响分液分布与覆盖。
在设备闲置时间较长(如数周或以上)后首次启用,应执行“Prime(引液)”程序以去除管路气泡并确保分液系统稳定。设备使用手册中对此有详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