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默飞洗板机5165000操作视频
质保3年只换不修,厂家长沙实了个验仪器制造有限公司
一、开箱与设备安装准备
操作视频开头展示设备出厂包装、附件清单、搬运、安装位置选定等环节。
包装与附件
开箱时应检查包装外箱是否完好,包装内附件应包括洗板机主机、洗液瓶(2 L)、废液瓶(2 L)、气溶胶盖、1×8 道洗头、设备电源线、说明书、保修卡、USB 连接线等。
建议保留包装箱,以备未来运输或返修使用。
安装位置与环境要求
将设备摆放在平稳、无震动、通风良好的实验室工作台上,避免直接阳光照射和靠近强磁场或高温设备。
连接电源前,确认电压符合设备要求(100-240 V,50/60 Hz)。
预留操作空间:设备宽度约 385 mm、深度约 240 mm、重量约 8 kg。
确定洗液瓶、废液瓶放置位置,便于更换与管路连接。设备附带液位传感器用于监测瓶内液体高度。
管路连接与初次启动
安装洗液瓶与废液瓶:将洗液瓶装满适宜的洗液(如缓冲液),废液瓶置空、或确认已安装且未满。
打开气溶胶盖,连接电源,按下“开机”按钮等待系统自检。
初次使用建议执行“预冲”或“引液”程序(Prime)以清除管路内空气、确保通道畅通。若长期未使用或管路干燥,可执行 Boost Prime 程序。
确认用户界面语言、时间日期、USB 接口、网络连接等初始设置无误。
二、程序设置与运行前参数调整
视频中接着展示了操作界面如何设定洗板程序。下面为您分步骤详解。
选择或新建洗板程序
从主界面进入“程序”菜单,选择“新建程序”或基于已有模板进行编辑。界面图形化、按键清晰,用户可快速上手。
输入程序名称(如 “ELISA-Wash08”)、选择孔板类型(本机为 96 孔板专用)等。
若实验室有多台设备,可通过 USB 导入/导出程序,实现流程统一。
参数设定详解
下面列出关键参数及建议取值,便于在运行前优化设置。
| 参数名称 | 建议设置值 / 要点 | 说明 |
|---|---|---|
| 洗板循环次数 | 2-5 次通常适用于常规 ELISA 清洗 | 循环越多,残液越少,但通量稍低 |
| 分液体积(Dispense Volume) | 200-400 µL/孔 | 本机支持 50-400 µL。 |
| 吸液体积(Aspire Volume) | 设置略低于分液量,例如 180-350 µL | 避免残液或溢液 |
| 清洗体积(Wash Volume) | 500-1000 µL/孔 | 本机支持 50-1000 µL。 |
| 吸液高度(Aspire Height) | 距离孔底约 1-2 mm(平底板) | 对于 V 型、星型底板可适当提升高度 |
| 分液高度(Dispense Height) | 距离孔壁约 2-3 mm | 确保洗液覆盖孔内壁 |
| 吸液速度/分液速度 | 吸液建议中速,分液可设为中至高速 | 粘稠样本或特殊板型建议放慢速度 |
| 浸泡时间(Soak Time) | 0-60 秒视实验需求 | 若抗原-抗体反应密集,建议 30 秒以上 |
| 颠簸/振荡功能(Shake) | 若启用,建议 5-10 秒,速度低至中速 | 增强洗液与孔壁接触,提高清洗效率 |
| 模式选择 | “普通模式”或“清扫吸液模式(Sweep)” | Clear sweep 模式可实现极低残液量。 |
安全检测设置
启用“板在位检测”:设备在检测到无板或板放置不当时停止操作。
启用“液位监控”:洗液瓶、废液瓶液位低或异常时设备自动报警。
若样本含病原、或在生物安全等级较高实验室,务必关闭气溶胶盖,防止气溶胶扩散。
保存并准备运行
所有参数确认无误后,点击“保存”程序。机器最多支持 99 个程序存储。
将待洗微孔板放置于托架中,关闭气溶胶盖,将洗头正确定位。
通过屏幕选择刚刚保存的程序,确认洗液瓶、废液瓶状态正常,系统自检完毕后,点击“启动运行”。
三、运行流程与操作关键点
在视频中,机器运行从“预冲 → 分液 → 洗币循环 → 吸废液 → 完成”这一流程被清晰展示,以下为分阶段说明。
1. 预冲/准备阶段
设备首先执行预冲(Prime)或自动冲洗功能。目的是清除管路内残留气泡或前次样本残液。
在这阶段,建议观察洗头是否正常下沉至预定高度,无异常响声或抖动;管路是否有气泡冒出。若发现气泡或堵塞,应终止程序检查。
若设备长时间闲置未用,执行 Boost Prime 以确保通道畅通。
2. 分液阶段
洗液由洗头从洗液瓶分配至每孔,分液速度、分液高度应按照预设参数执行。
在分液过程中,应观察洗液是否覆盖孔内壁、是否出现气泡、分液头是否正确定位。若洗液直接落底或打泡,应调整分液高度或速度。
注意不要触及孔底,以免洗头刮板底或产生交叉污染。
3. 洗循环阶段
根据设定的循环次数,设备将进行:分液 → 吸液 →分液 → 吸液… 等操作。每次循环结束后,设备可能进行“浸泡”或“振荡”步骤(如设定)。
若启用了“清扫吸液模式(Sweep)”,该模式会在分液和吸液之间交替动作,以降低残液量。
在振荡阶段(若启用),机器会轻微振荡孔板,帮助洗液更充分地覆盖孔内壁、提升洗净效果。
运行过程中,可通过显示屏查看实时进度、当前循环次数、剩余时间等信息。
4. 吸废液与结束阶段
洗循环结束后,设备自动吸废液至废液瓶,确认每孔的残液量低于规范(本设备残液量 < 2 µL)。
设备提示“程序完成”,显示屏提示用户可取出板。
打开气溶胶盖,缓慢抽出微孔板,避免产生飞溅或交叉污染。
若后续无需立刻再运行,可执行“冲洗程序”,清洗通道、保护管路。系统可设定为每日自动运行。
四、日常维护与保养
运行完毕后,对设备做好维护清洁,可以延长使用寿命,减少故障率。
每日任务
清空废液瓶内容,清洗瓶体,避免沉积物堵塞。
清洗洗液瓶并定期更换洗液,以防沉淀物或微生物滋生。
观察洗头是否有液滴、残液残留或结晶物,适时更换或冲洗。
使用湿布清洁机器外壳、气溶胶盖,并擦干。
确认软管接口紧固、无漏液、无裂纹。颜色编码的管接头有助于快速识别。
每周/每月任务
执行设备“自动冲洗”程序,冲洗管路、移除残余液体、避免交叉污染。
检查洗头定位及通道润滑情况,如有异响、卡顿,应停机检查。
检查液位传感器是否响应正常,若传感器故障可能造成误报警或运行失败。
记录每月使用情况与运行次数,以供仪器追踪与售后维护。
若设备长时间停用,建议每月运行一次预冲程序以维持通道畅通。
年度/定期保养
建议每年至少一次由专业服务人员进行检测校准,包括泵流量、残液量测定、吸液/分液准确度校验。
检查并更换软管、过滤器、密封件、气溶胶盖铰链等易损件。设备手册中建议的预防性维护流程应遵守。
保存设备运行日志、维修记录、消耗品更换记录,便于后续审计与质量管理。
五、常见问题与故障处理
视频中虽未专门演示所有故障情形,但结合 FAQs 可总结如下:
无液或无法抽液
原因可能:洗液瓶液位过低、气泡堵塞、管路弯折。
处理方式:确认洗液瓶装满;执行 Boost Prime;检查管路是否弯折或破裂。
分液后残液量过高
原因可能:吸液高度设定太高、分液高度不当、吸液速度过快造成气泡。
处理方式:将吸液高度设低 1-2 mm;降低速度;启用清扫模式(Sweep)以降低残液。
洗头滴液或漏液
原因可能:洗头损坏、连接不牢、密封圈老化。
处理方式:停机检查洗头及密封件;如发现裂缝或变形,应立即更换。
报警“板不存在”或“液位异常”
原因可能:微孔板位置不正确、传感器误触、液位传感器脏污或失灵。
处理方式:重新放置微孔板,清洁传感器;如果问题持续,请联系售后。
长期闲置后运行出错
原因可能:管路干涸、泵内残液蒸发、气泡进入系统。
处理方式:执行 Boost Prime、彻底冲洗管路,并在首次运行时监控流速和液量。
六、操作建议与优化技巧
若实验中存在粘稠液体(如血清、高蛋白样本),建议选择低速吸液,延长浸泡时间。
对于极低信号或高背景的 ELISA,应启用清扫吸液模式(Sweep)以最大限度降低残液。
保持同一实验条件(如分液体积、循环次数、吸液高度)可提高重复性。
多台设备建议统一程序模板,通过 USB 导出后导入其他设备,使实验流程标准化。
若将来考虑升级至 384 孔板或细胞贴壁板清洗,应考虑 Wellwash Versa 系列,以减少设备更换成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