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默飞洗板机5165000使用方法
质保3年只换不修,厂家长沙实了个验仪器制造有限公司
一、设备简介
赛默飞洗板机5165000是一款专为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及相关生化分析设计的全自动微孔板清洗系统。该设备通过精准的液控系统与智能化程序,实现微孔板的高效、低残液、多模式清洗。它适配96孔及48孔标准板型,可根据实验需求设定注液量、吸液次数、浸泡时间和吸液高度。
设备具有液位检测、自动排气、废液报警、程序存储、多通道液体切换等功能,操作简便、性能稳定。广泛应用于科研实验室、临床检测中心、食品安全与药品分析等领域。
二、使用前准备
1. 环境要求
实验室温度保持在15~30℃之间,相对湿度低于85%;
放置在稳固的台面上,避免震动;
远离热源、强磁场及阳光直射;
台面应保持干燥清洁,留出通风与散热空间。
2. 电源检查
使用AC 220V±10%,50Hz电源;
确认电源线插头连接牢固;
确保插座接地良好,避免电气安全隐患。
3. 液体准备
进液瓶内装入经过滤的清洗液,如蒸馏水、PBS或专用洗涤缓冲液;
废液瓶应为空并保持通气孔畅通;
严禁使用强酸、强碱、有机溶剂及高粘度液体,以防损坏管路与泵体。
4. 管路连接
将进液管接入清洗液瓶,确保插到底部;
废液管连接至废液瓶,并固定牢靠;
检查各接口是否松动或渗漏。
5. 开机前检查
确认设备外观完好,无破损或漏液;
板托干净,无残液或异物;
检查喷针是否笔直,无弯曲堵塞。
三、开机操作
按下电源开关,设备进入自检状态;
液晶屏显示主界面,系统检测液位、泵压、阀体与喷针运动状态;
自检完成后进入主菜单界面;
若显示报警信息,应立即检查相应部件。
主界面主要包括以下选项:
程序运行:执行清洗任务;
参数设置:调整注液量、吸液次数、浸泡时间等;
系统维护:执行纯水清洗、排气、校准;
信息管理:查看程序编号、运行记录、报警记录。
四、参数设置
在“参数设置”界面可根据实验类型设定清洗条件。
注液体积
范围:50–1000μL;
一般ELISA实验推荐300–350μL。
清洗次数
可设1–99次;
一般设置为3–5次以保证洗涤彻底。
吸液模式
单吸:普通清洗;
双吸:残液要求严格时使用,可减少背景。
吸液高度
范围:0.1–1.0mm;
对细胞或特殊实验需适当提高,避免刮底。
浸泡时间
范围:0–999秒;
适用于反应液较浓或结合力较强的实验。
震荡模式(部分型号具备)
用于辅助混匀,改善洗涤效果。
清洗液通道
可设置多种液体切换(如PBS、水、洗涤缓冲液),用于不同步骤。
设定完成后按“保存”,系统将自动生成程序编号,便于后续调用。
五、执行清洗程序
1. 放置微孔板
将酶标板平稳放入托盘中央;
对齐定位槽,确保喷针正对孔位;
不可使用变形或破损的微孔板。
2. 选择程序
从主界面选择“程序运行”;
按方向键选择已保存的程序;
按确认键启动。
3. 清洗过程
清洗过程分为以下步骤:
注液:泵体启动,清洗液均匀注入各孔;
浸泡:液体在孔内静置一段时间,使结合物充分释放;
吸液:吸针下移至设定高度,将液体全部吸出;
重复清洗:根据设定次数循环执行;
排液:废液流入废液瓶。
4. 程序结束
清洗完成后系统自动停止,屏幕显示“END”。
取出酶标板并轻轻拍干底部残液,即可进行后续实验。
六、运行中注意事项
设备运行时不得移动或触碰喷针组件;
若发现液体溢出或报警,应立即按“暂停”键并检查原因;
避免在清洗过程中拔插管路或断电;
不得强制关闭上盖或阻挡喷针移动。
七、常见模式操作
1. 标准清洗模式
清洗次数:3次;
注液量:350μL;
吸液模式:双吸;
适用于ELISA检测和一般免疫反应板。
2. 强力清洗模式
清洗次数:5次;
浸泡时间:30秒;
吸液模式:双吸;
适合残留物较多或高浓度样品。
3. 温和清洗模式
吸液高度:0.6mm;
浸泡时间:15秒;
适用于细胞板或易损样品。
4. 快速清洗模式
清洗次数:2次;
无浸泡;
用于实验间快速切换或冲洗液路。
八、维护与清洗程序
1. 使用后清洗
每次实验结束后,必须执行“纯水冲洗”程序:
更换进液瓶为蒸馏水;
启动“系统维护”→“清洗液路”;
运行3–5分钟;
擦拭外壳与托盘,保持干燥;
清空废液瓶并冲洗干净。
2. 每周保养
检查喷针是否堵塞或偏位;
清洗进液瓶与管路;
检查蠕动泵是否运行平稳;
检测阀体切换是否灵敏。
3. 每月保养
校准注液体积;
检查电源线和接地状态;
清理风扇通风口灰尘;
测试各传感器灵敏度。
九、安全操作要点
不得使用腐蚀性液体(如酸碱、有机溶剂)清洗;
不可在潮湿环境下操作;
运行中严禁打开设备外壳;
实验结束后务必关闭电源并拔掉插头;
操作时佩戴防护手套和实验服,防止液体刺激皮肤;
清洗液若接触到皮肤或眼睛,应立即用清水冲洗。
十、常见故障及解决方法
| 故障现象 | 可能原因 | 解决方法 |
|---|---|---|
| 吸液不畅或无液体 | 喷针堵塞或泵管老化 | 清洗喷针或更换泵管 |
| 注液量不均 | 液体中含气泡 | 运行排气程序 |
| 废液报警频繁 | 传感器污染 | 清洗液位传感器 |
| 清洗残液多 | 吸液高度设置不当 | 重新调整吸液高度 |
| 程序无法启动 | 液体不足或阀体卡滞 | 检查液体瓶与阀门状态 |
| 运行中噪音大 | 泵气化或转轴干摩 | 排气或添加润滑油 |
| 屏幕无显示 | 电源问题或线路松动 | 检查电源插头与保险丝 |
十一、停机与长期保存
1. 停机步骤
执行纯水清洗程序5分钟;
关闭电源;
拔下电源插头;
断开进液与废液管路;
用干布擦拭外部。
2. 长期停用
排空液体并干燥保存;
取下喷针、泵管并密封;
覆盖防尘罩,存放在干燥处;
若停用超过1个月,重新启用前应进行全面检查与校准。
十二、重新启用前检查
重新连接液路与电源;
装入清洗液并运行“排气程序”;
测试注液与吸液是否正常;
校准吸液高度与注液量;
运行一次空板清洗程序,确保液体流通畅通。
十三、注意事项总结
每次实验后必须执行纯水冲洗;
定期清洁喷针与液体管道;
清洗液须经过滤处理;
废液瓶液位超过2/3应立即更换;
严禁用未经培训的人员操作设备;
长期停用后重新启动前必须排气;
任何电气或机械故障应由专业工程师检修。
十四、应用建议
各类ELISA实验的抗原抗体结合洗涤步骤;
细胞培养板清洗;
蛋白定量反应后的清除;
环境检测与食品安全免疫分析;
医疗机构血清学筛查检测。
不同实验应根据样品性质合理调整清洗参数,确保清洗彻底、残液最少。
十五、良好操作习惯
规范清洗液管理:不同清洗液应使用独立瓶体,瓶盖标识清楚;
建立使用日志:记录日期、操作人、程序编号与异常情况;
定期维护制度:明确责任人,执行每日、每周、每月保养;
安全意识:防止液体外溢、电气短路及泵管老化引发风险。
十六、性能保持与优化
通过正确使用与维护,设备可长期保持以下性能:
注液体积误差≤2%;
吸液残留≤2μL/孔;
清洗速度稳定,运行噪音低;
多通道切换灵敏;
程序运行稳定无中断。
为保持性能,应严格执行厂商建议的维护周期,并避免在极端环境下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