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默飞细胞计数仪Invitrogen Countess 3 FL Automated Cell Counter使用说明
质保3年只换不修,厂家长沙实了个验仪器制造有限公司
一、仪器概述
赛默飞Invitrogen Countess 3 FL 自动细胞计数仪是一款基于高分辨率成像与荧光检测技术的智能细胞分析设备。该仪器结合明场光学计数与多通道荧光成像,可在数秒内完成对细胞样品的计数、活性分析、荧光标记检测及形态识别。
该型号(FL版)相较标准Countess 3,新增了荧光检测通道,可支持多种染料(如GFP、RFP、DAPI等),适合科研、药物筛选、流式分析前检测和生物制药工艺监控。
仪器设计注重快速、准确、自动化与数据可追溯,为实验室提供高效可靠的细胞检测解决方案。
二、主要技术特点
双模式检测:支持明场和荧光模式切换;
高分辨率光学系统:配备高性能CMOS成像传感器;
自动聚焦与曝光:系统自动调整焦平面和光强,无需人工校准;
多通道荧光分析:最多支持3个荧光通道(Green、Red、Blue);
AI图像识别算法:自动识别活死细胞、聚团细胞及碎片;
多种数据输出格式:支持PDF、CSV、TIFF等导出;
直观触控界面:7英寸高清触摸屏,全中文操作系统;
即插即用设计:USB快速导出,兼容主流存储介质;
自动生成实验报告:检测完成后即时输出分析结果。
三、仪器组成与结构说明
Countess 3 FL的结构设计紧凑,主要由以下部分组成:
主机外壳:坚固耐用,内置光学与电子系统;
成像镜头:高精度透镜组,用于获取明场与荧光图像;
LED光源模块:分别对应明场及三通道荧光激发光;
样品插槽:用于放置专用计数芯片;
触控操作屏:显示检测结果及控制界面;
USB接口与电源接口:位于机身右侧,用于外接存储设备;
风冷系统:保持光学模块温度稳定,确保荧光信号一致性。
四、使用前准备
1. 环境要求
温度范围:15–30 ℃;
湿度范围:20–80%,无冷凝;
避免强光直射与振动环境;
仪器应放置在稳定、防尘的实验台上。
2. 电源连接
使用附带电源适配器,接通AC 100–240 V、50/60 Hz电源;
确认接地良好,防止静电干扰;
插头插入后电源指示灯亮起。
3. 开机与系统初始化
按下电源开关,系统自动启动;
显示“Thermo Fisher Scientific”启动界面;
仪器完成自检后显示主菜单,状态栏显示“Ready”。
五、操作流程
整个操作分为五个主要步骤:样品制备、芯片加载、模式选择、检测运行与结果导出。
1. 样品制备
(1)细胞收集
将细胞培养液轻轻混匀,确保样品均一分布。若为贴壁细胞,需先用胰酶消化后制备成悬液。
(2)染色处理
根据检测目的选择相应染料:
| 检测类型 | 染料 | 原理说明 |
|---|---|---|
| 活死细胞检测 | 台盼蓝(Trypan Blue) | 死细胞吸染呈蓝色,活细胞透明 |
| 荧光活性检测 | Calcein-AM/PI | 绿色标记活细胞,红色标记死细胞 |
| 核染色 | DAPI/Hoechst | 蓝色荧光显示细胞核 |
| 特异蛋白标记 | GFP、RFP | 绿色或红色荧光通道检测 |
染色完成后静置2–5分钟,轻轻混匀。
(3)样品浓度控制
理想浓度为 1×10⁵–5×10⁶ cells/mL。过浓或过稀均会影响成像识别精度。
2. 样品加载
取专用Countess 计数芯片;
用移液器吸取10 μL样品;
将样品滴入芯片进样孔中,缓慢填充检测腔体;
避免气泡或颗粒杂质进入;
将芯片插入仪器样品槽,直至听到轻微卡合声。
3. 检测模式选择
在主界面中选择相应模式:
Bright Field(明场模式):用于常规计数与台盼蓝检测;
Fluorescence Mode(荧光模式):用于Calcein-AM/PI、GFP、DAPI等检测;
Custom Mode(自定义模式):用户可设置光源强度、曝光时间与检测参数。
可同时启用多通道检测(如Green + Red + Blue)。
4. 检测与分析
点击“Start Count”;
系统自动执行以下操作:
光学校准与聚焦;
曝光优化;
图像采集与信号分离;
图像分析与细胞识别。
检测过程约8–12秒;
屏幕显示检测结果,包括:
总细胞数;
活细胞数与死细胞数;
活性百分比;
平均直径与分布直方图;
各荧光通道信号图像。
点击图像可放大查看单个细胞形态。
5. 结果保存与导出
检测完成后,点击【Save】或【Export】进入数据管理界面。
支持的导出格式:
PDF:生成标准报告(含图像与统计图表);
CSV:导出原始数据(用于统计分析);
TIFF/JPEG:保存显微图像;
ZIP:批量导出多样品文件。
导出方式:
插入U盘并选择“Export to USB”;
或通过局域网/云端连接上传数据。
六、荧光检测模式详解
Countess 3 FL配备三个独立荧光通道,可分别检测不同波长的信号。
| 通道名称 | 激发波长(nm) | 发射波长(nm) | 典型染料 |
|---|---|---|---|
| Blue | 395–405 | 430–480 | DAPI, Hoechst |
| Green | 470–495 | 510–540 | GFP, Calcein-AM |
| Red | 545–580 | 600–640 | PI, RFP |
1. 单通道检测
适合单一染料样品,系统自动识别荧光信号并计算阳性细胞比例。
2. 多通道叠加
在荧光设置界面选择多个通道,仪器会依次采集图像并自动叠加显示,实现活死细胞双染或多标记分析。
3. 光谱补偿
若不同染料光谱重叠,可开启“Spectral Compensation”功能,系统自动修正通道串扰,确保信号纯度。
七、数据解读
1. 明场检测结果
界面显示以下数据:
Total Cells(总细胞数);
Live Cells(活细胞数);
Dead Cells(死细胞数);
Viability (%)(活性百分比);
Mean Diameter(平均直径);
Size Distribution(粒径分布图)。
2. 荧光检测结果
荧光模式下增加以下内容:
各通道阳性细胞比例;
信号强度直方图;
通道叠加图像(Overlay View)。
3. 数据评估
检测结果应符合以下标准:
活性误差 < ±5%;
重复性变异系数CV < 3%;
图像清晰、无明显聚团或背景噪声。
八、系统维护与保养
1. 每日维护
使用后清洁样品槽与芯片残液;
用无尘布蘸70%乙醇擦拭外壳;
确保荧光光源关闭,防止过热。
2. 周期维护
每周执行光学校准;
每月更新软件与算法版本;
检查风冷系统是否通畅。
3. 注意事项
避免使用含腐蚀性溶液清洁光学部件;
禁止在仪器运行中强制拔出U盘;
不得自行拆卸光源模块。
九、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法
| 问题 | 可能原因 | 处理方式 |
|---|---|---|
| 无法识别芯片 | 芯片未插好或有气泡 | 重新装入或更换芯片 |
| 图像模糊 | 聚焦失败 | 启动自动聚焦或调整样品厚度 |
| 荧光信号过低 | 染料浓度不足或光源衰减 | 增加染料浓度或检查光源 |
| 活死比例异常 | 染色不均 | 重复染色并混匀 |
| 数据导出失败 | U盘格式不兼容 | 格式化为FAT32重新导出 |
十、安全与操作规范
操作时应佩戴防护手套,避免样品污染;
染料如PI、DAPI具有一定毒性,需在通风条件下使用;
不得在设备运行中拔插电源;
每次使用后确认数据已保存再关机;
荧光检测模式需避免强光直视光源。
十一、软件与界面功能
1. 主界面布局
上方状态栏:显示时间、电源状态、检测模式;
中央图像区:显示样品图像与实时分析结果;
右侧菜单栏:检测设置、模式切换、导出选项;
底部控制区:包括“Focus”、“Exposure”、“Start Count”等按钮。
2. 语言设置
在【Settings → Language】中可选择中文、英文、日文等多语言界面。
3. 用户账户
仪器支持多用户管理,每位操作者可建立独立账户与数据文件夹。
十二、数据管理与报告生成
本地保存:仪器可存储超过5000条检测记录;
报告生成:点击【Report】自动生成实验报告,包含统计图与图像;
批量导出:支持多文件ZIP压缩导出,便于集中备份;
数据追溯:每份报告带唯一编号与时间戳,符合实验室质量体系要求。
十三、校准与性能验证
1. 光学校准
使用标准校准芯片运行自动校准程序,确保光强与对焦准确。
2. 算法验证
使用标准微球(10 μm)检测并与理论值比对,误差应≤5%。
3. 定期验证周期
建议每月执行一次性能验证,并记录在仪器维护日志中。
十四、关机与存放
点击【Shutdown】执行正常关机程序;
系统提示“Safe to Power Off”后方可切断电源;
清洁样品槽并覆盖防尘罩;
存放在干燥、通风处,避免阳光直射。
十五、附加功能
多样品统计功能:可在同一批次内比较多组样品活性差异;
网络更新:仪器可联网下载算法升级包;
图像浏览器:可回放历史检测图像并进行后期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