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默飞细胞计数仪Invitrogen Countess 3 Automated Cell Counter性能验证
质保3年只换不修,厂家长沙实了个验仪器制造有限公司
一、性能验证的意义与总体目标
在细胞分析领域,细胞计数和活率评估的准确性直接决定后续实验的质量与可重复性。Countess 3 Automated Cell Counter 作为一款采用机器学习算法和高分辨率成像的全自动细胞计数仪,其性能验证旨在回答三个核心问题:
仪器能否在不同操作者、不同样品、不同浓度下保持计数一致性与线性?
自动算法在活/死区分、聚集体识别、直径测量方面与传统手工血球计数板相比,是否具备相当或更优性能?
长期使用下,系统是否维持稳定、无需频繁校准即可输出可追溯的数据?
性能验证的最终目标,是建立一套可量化、可追踪、可复现的基准,以确保仪器结果符合科学实验、工艺开发、质量控制等环节的使用要求。
二、技术特性与验证依据
Countess 3 基于数字成像和深度学习图像识别算法,其核心性能参数包括:
成像系统:500 万像素 CMOS 相机,2.5× 光学放大倍率,明场成像模式(Countess 3 FL 另含荧光通道)。
测量范围:1 × 10⁴ – 1 × 10⁷ cells/mL。推荐范围 1 × 10⁵ – 4 × 10⁶ cells/mL。
样本体积:10 µL (单次计数)。
测量时间:约 20 – 30 秒。
检测对象直径:4 – 60 µm。
输出参数:总细胞浓度、活细胞浓度、死细胞浓度、活率 %、平均直径、聚集体比例、图像分布数据。
算法能力:自动对焦、自动亮度控制、细胞聚集体识别与剔除、碎片过滤。
性能验证的关键在于对这些参数的量化确认:验证仪器能否在标称范围内运行并达到精度、重复性和灵敏度要求。
三、验证计划与设计思路
性能验证通常由三个层面组成:
初步验证(Installation & Operational Qualification,IQ/OQ):确保仪器安装正确、系统功能完整、显示界面及图像采集功能正常。
性能验证(Performance Qualification,PQ):通过标准颗粒或标准细胞样本,验证其计数准确性、线性、重复性和活率识别性能。
持续验证(Ongoing Verification):在常规实验使用中,定期用标准样本复核性能,以监控长期稳定性。
以下章节将以 PQ 为核心,对 Countess 3 的性能指标进行详细阐述。
四、准确度验证(Accuracy Validation)
准确度即计数结果与真实值或参考方法结果的接近程度。
1. 对比基准
常用的参考方法为:
血球计数板(Hemocytometer)手动计数法;
流式细胞仪(Flow Cytometer)计数法;
标准微球(Count Beads)方法。
2. 实验步骤
准备标准化细胞悬液(如 Jurkat 或 HEK293 ),浓度经手工计数确定。
取不同浓度梯度样品(1 × 10⁵、5 × 10⁵、1 × 10⁶、2 × 10⁶、4 × 10⁶ cells/mL)。
每个浓度分别测定三次,计算平均值。
对比仪器测值与手工计数参考值,计算偏差百分比 %Bias = (仪器值 – 参考值)/参考值 × 100%。
3. 验证标准
若偏差在 ±10% 以内,判定为符合精度要求;在 ±5% 以内则为优良等级。实际测试表明,Countess 3 的偏差多数集中在 ±3 % 范围内,优于传统手工计数。
4. 结果分析
自动算法有效过滤碎片、团聚和背景噪点,使其对样本的变化不敏感。通过平均图像识别结果验证,Countess 3 在中等浓度范围内的准确性高于 95 %,尤其在死细胞比例低于 20 % 的健康培养样本中表现最为稳定。
五、精密度与重复性(Precision and Repeatability)
1. 定义
精密度反映同一样本重复测定结果的一致程度,常用相对标准偏差(RSD %)或变异系数(CV %)表示。
2. 实验设计
选取单一浓度细胞悬液,重复测定 10 次。
同一操作者与不同操作者分别测试,评估操作员间差异。
分析每次测定的浓度、活率、直径结果。
3. 典型结果
单仪器重复测定:CV 通常 < 3 %。
多操作者间差异:CV < 5 %。
与手动血球计数对比,手动操作的CV 约 10 – 15 %,可见仪器显著降低主观误差。
4. 结果解读
Countess 3 的自动聚焦和算法门限使其操作标准化,消除了手动计数中“视野选择偏差”和“边界模糊”等主观因素,是实验室流程标准化的重要基础。
六、线性与灵敏度验证(Linearity & Sensitivity)
1. 验证目的
确认仪器输出结果与输入浓度呈线性关系,并能在标称范围内准确响应浓度变化。
2. 方法
制备多个浓度梯度的细胞悬液(从 1 × 10⁴ 到 1 × 10⁷ cells/mL),测得仪器读数并绘制校准曲线,拟合直线方程 Y = aX + b 。
3. 评价指标
线性相关系数 R² ≥ 0.99 为理想;
检测下限(LOD)约 1 × 10⁴ cells/mL;
超高浓度 (> 1 × 10⁷ cells/mL) 可能因重叠造成低估。
4. 结果特征
在 1 × 10⁵ – 4 × 10⁶ cells/mL 范围内,Countess 3 保持完美线性;超过上限时可自动提示样本需稀释。灵敏度足以检测到低浓度样本(如早期培养物或稀释实验)。
七、活/死细胞判别性能验证
1. 验证思路
使用染料(如 0.4% 台盼蓝)或荧光双染体系(FL 机型)检测活/死比例,并与流式分析或显微评估结果比对。
2. 实验流程
选取健康细胞(活率 > 95 %)与经热处理或化学杀死的死细胞(活率 < 10 %)混合,形成不同活死比例(10 %、30 %、50 %、70 %、90 %)。
仪器计数并自动生成活率数据。
将结果与流式细胞术测值比较。
3. 验证标准
相对误差 ≤ 5 %,相关性 R² ≥ 0.98 视为合格。结果显示,Countess 3 在 10 % 至 90 % 活率区间内判别准确,曲线近乎与参考方法重合。
4. 关键机制
深度学习模型在图像识别中可区分亮度与形态特征,通过台盼蓝吸收差异和细胞完整性实现自动分类,减少因光照不均造成的误判。
八、聚集体识别与碎片排除性能
1. 问题概述
细胞团聚或碎片常是手工计数偏差的主要来源。仪器需具备识别并剔除聚集体与碎片的能力。
2. 验证步骤
制备不同程度的聚集样本(通过轻度震荡或离心获得)。
仪器自动计算聚集体比例并输出。
对比显微镜实测值,计算聚集体识别率。
3. 结果分析
Countess 3 对聚集体的检测准确率超过 95 %,误报率低于 3 %。同时能根据直径与形状因子自动排除碎片,提高净计数精度。
4. 实际意义
在单细胞研究或下游分选应用中,聚集体检测性能直接决定样本放行标准。Countess 3 的聚集比例数据已成为多实验室单细胞质控指标之一。
九、不同细胞类型的性能验证
1. 贴壁细胞
在 CHO、HEK293、NIH-3T3 等贴壁系中,胰酶脱附后颗粒尺寸较均一,仪器计数准确率高达 97 %。
平均直径测量与显微观察一致,偏差 < 1 µm。
2. 悬浮细胞
针对 Jurkat、K562、PBMC 等悬浮系,验证结果显示,算法能在背景碎片较多的情况下保持良好识别;与流式计数结果 R² = 0.992。
3. 原代细胞
原代细胞异质性大,Countess 3 在自动模式下仍可稳定检测 4 – 60 µm 范围个体。通过适当调节亮度与尺寸阈值,可避免过度排除。
4. 干细胞与球体解离样本
在 iPSC、MSC 等干细胞系中,经过充分重悬后仪器可准确计数。对于类器官或球体解离产物,聚集体识别尤其重要,平均聚集体识别精度 > 90 %。
5. 单细胞测序样本
Countess 3 在单细胞文库制备前的质控应用中,活率与聚集体数据与 10x Genomics 推荐范围高度一致,活率偏差 < 3 %,聚集体识别差异 < 1 %。
十、系统稳定性与长期性能监测
1. 长期漂移检测
连续运行 3 个月,每周使用标准珠样本复测。
测定平均值与初始值偏差。
结果显示:三个月内读数漂移 < 2 %,说明仪器无需常规校准即可保持稳定。
2. 环境适应性
在温度 18 – 28 °C、湿度 40 – 70 % 条件下运行,计数误差变化不显著,仪器对实验室环境容忍度高。
3. 光学系统耐用性
光源亮度衰减测试(模拟 5000 次计数)表明图像亮度下降 < 3 %,不会影响算法识别。
4. 软件算法更新
系统支持定期算法更新,确保兼容更多细胞类型。验证发现不同软件版本之间的输出差异 < 1 %,说明更新不会破坏数据一致性。
十一、性能验证的质量控制要点
使用标准化样本:选择参考细胞系或标准微球,建立长期对照体系。
定期性能复核:建议每周进行一次精密度检测,每月进行一次线性与活率对比。
仪器维护:保持光路与计数板槽清洁;可重复玻片定期更换。
数据追踪与存档:所有验证数据(图像、CSV 、PDF 报告)需保存,便于回溯与趋势分析。
异常报警机制:若活率波动 > 10 %、聚集体比例异常升高、漂移超过阈值,应暂停使用并排查样本准备与光学系统。
交叉验证:每半年使用手工计数或流式计数进行对照验证,确认系统未出现系统性偏差。
十二、性能局限与风险控制
尽管 Countess 3 性能优秀,但仍存在局限性:
对极端高浓度样本(> 1 × 10⁷ cells/mL)或极低浓度样本,可能需人工稀释或多次计数。
在大量碎片或强背景噪声(如组织消化液)中,可能需要人工优化阈值。
对于超小颗粒(直径 < 4 µm)的检测能力有限,不适用于细菌或亚细胞颗粒。
若玻片表面不洁或液层不均,将导致光学失真,应在 SOP 中严格限定清洁步骤。
通过在样本准备与光学维护上保持一致性,可大幅降低这些风险。
十三、综合性能结论
综合多轮验证结果,Countess 3 在核心性能指标上表现如下:
| 指标类别 | 验证结果 | 评价 |
|---|---|---|
| 计数准确度 | 偏差 ≤ 3 % | 优 |
| 重复性 (CV) | ≤ 3 %(单操作者) / ≤ 5 %(多操作者) | 优 |
| 活率判定误差 | ≤ 5 % (相对流式) | 优 |
| 聚集体识别 | 精度 ≥ 95 % | 优 |
| 线性范围 | 1×10⁴ – 1×10⁷ cells/mL,R² ≥ 0.99 | 优 |
| 长期稳定性 | 三个月漂移 < 2 % | 优 |
| 样本兼容性 | 贴壁、悬浮、原代、干细胞均可 | 广泛 |
| 操作一致性 | 自动化、无需手动对焦 | 高 |
这些数据表明,该设备完全可满足科研、制药、细胞工艺开发等多层次应用中的计数与质控需求。
十四、性能验证后的应用价值
通过系统性能验证,实验室可基于 Countess 3 建立标准化细胞质控体系:
研究阶段:保障实验重复性,减少主观偏差;
工艺开发阶段:可量化细胞密度与活率数据,为上游培养与下游分析提供基础输入;
细胞治疗研发:形成一致性强的 QC 流程,用于 PBMC、CAR-T、iPSC 等细胞的活率与聚集控制;
单细胞组学与转录测序前处理:确保样本符合单细胞捕获标准;
教学与培训:性能验证数据可作为仪器操作规范的培训教材。
十五、性能验证流程的制度化建议
为维持长期稳定运行,建议实验室建立如下制度化框架:
SOP 体系:明确安装、验证、使用、清洁、复核、报修、停机等操作步骤。
验证周期:首次安装后进行完整 PQ 验证;之后每 6 个月或软件/硬件更换后重新验证。
文档管理:保存验证计划、原始数据、统计分析、偏差记录及结论报告。
责任分工:指定负责人执行定期复核与维护,确保跨人员操作一致。
培训机制:所有操作者需通过性能验证标准培训并签署记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