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栢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赛默飞细胞计数仪Invitrogen Countess 3 Automated Cell Counter成像原理

细胞计数与活性分析是细胞培养、药物筛选、基因工程、干细胞研究及生物制药过程控制中最基本的实验环节。传统的显微镜和血球计数板方法依赖人工观察,不仅耗时,而且容易受人为误差影响。

质保3年只换不修,厂家长沙实了个验仪器制造有限公司

一、引言

细胞计数与活性分析是细胞培养、药物筛选、基因工程、干细胞研究及生物制药过程控制中最基本的实验环节。传统的显微镜和血球计数板方法依赖人工观察,不仅耗时,而且容易受人为误差影响。
赛默飞Thermo Fisher Scientific)推出的 Invitrogen Countess 3 自动细胞计数仪 通过高分辨率光学系统、数字成像技术与智能图像分析算法,实现了细胞图像的自动捕获与识别。
该仪器的成像原理是其高精度、高重复性和高通量检测的核心。其结合光学显微镜、数字传感器、成像算法和自动聚焦系统的综合优势,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样品成像、细胞识别和统计分析。


二、成像系统的总体架构

Countess 3 的成像系统由以下主要部分组成:

  1. 光源照明系统——提供均匀的照明光线;

  2. 显微光学系统——放大样品图像并聚焦于成像平面;

  3. 图像传感器模块——将光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

  4. 成像算法系统——进行图像预处理与细胞识别;

  5. 自动聚焦与曝光控制系统——确保成像清晰与光线均匀;

  6. 数据分析与输出模块——实现结果可视化与统计计算。

该系统以光学显微技术为基础,以数字成像技术为核心,将生物样品的微观影像转化为可定量的数字化数据。


三、光学成像原理

1. 成像基本概念

在Countess 3中,光学系统通过**透射明场成像方式(Bright-field Imaging)**获取细胞影像。
其原理为:光源发出的白光经准直与扩散后穿透细胞悬液。由于细胞与培养液的折射率不同,光线在通过细胞时会发生散射与衍射,形成亮度差异。通过镜头聚焦后,图像传感器记录这些明暗差异,从而产生高对比度的细胞影像。

在此基础上,软件系统对细胞形态、大小、亮度等特征进行识别与分类,实现自动计数。

2. 光路结构

光路通常包括以下几个关键组件:

  • LED光源:提供稳定的白光照明;

  • 准直透镜(Collimating Lens):将发散光束转化为平行光,确保照射均匀;

  • 漫射片(Diffuser):消除热点,使视野内亮度均匀分布;

  • 样品腔体:样品放置区,光线穿透后形成图像;

  • 物镜组(Objective Lens):放大样品影像;

  • 投影镜(Tube Lens):将图像传递至传感器;

  • 成像传感器:记录图像。

光线经过这些光学元件形成透射式图像,仪器内部的光路对准误差控制在0.05°以内,以确保成像清晰稳定。


四、照明系统与光源特性

1. 光源类型

Countess 3 采用高亮度白光LED作为照明光源。LED光具有以下优势:

  • 光强稳定,波动小于±2%;

  • 使用寿命长(>20,000小时);

  • 低功耗与低热量,避免对细胞样品造成热损伤;

  • 色温恒定,保证成像色调一致。

在荧光版本(Countess 3 FL)中,系统还配备了多通道LED光源,用于激发不同波长的荧光信号(如DAPI、GFP、RFP等)。

2. 均匀照明设计

光源经准直后通过漫射系统形成均匀光斑,照度分布误差不超过±5%。这种均匀照明可避免图像出现亮斑或阴影,提高识别算法的准确性。

3. 照明模式切换

系统可在明场模式荧光模式之间自由切换。
明场用于常规细胞计数和活死判断;
荧光模式用于检测荧光标记信号,实现多维度分析。


五、显微光学系统

1. 光学放大

Countess 3内置固定光学放大倍率(等效10×物镜),能清晰分辨4–60 μm直径范围内的细胞。
通过精密镜片组合,仪器能在单次采样中同时观测到上万个细胞,既保证了足够的分辨率,又兼顾了较大的视场范围。

2. 成像分辨率

光学系统分辨率约为1.5 μm,足以区分细胞边界、气泡和碎片。
与人工显微镜相比,其图像边缘对比度更高,适合算法识别。

3. 镜头防差校正

镜片采用多层抗反射镀膜,有效减少杂散光;
同时,通过平场校正(Flat Field Correction)修正像差,使中心与边缘图像亮度一致。


六、图像传感器与信号转换

1. 传感器类型

仪器采用高灵敏度CMOS数字成像传感器,具有高分辨率、低噪声、快速响应等特点。
主要参数如下:

  • 有效像素:2048 × 1536;

  • 像素尺寸:3.45 μm × 3.45 μm;

  • 动态范围:12-bit灰度深度;

  • 信噪比:>40 dB;

  • 帧率:≥60 fps。

2. 光电转换原理

传感器将入射光信号转换为电荷信号,经模数转换器(ADC)处理后形成数字图像。系统在图像采集过程中进行实时降噪与平场校正,确保每个像素点的灰度值准确。

3. 图像质量控制

仪器具有自动曝光功能,通过测量图像亮度实时调节曝光时间与增益,使图像亮度保持在最佳范围,避免过暗或过曝现象。


七、自动聚焦与成像控制原理

1. 聚焦机制

Countess 3采用**自动聚焦(Auto Focus)**技术。系统通过控制镜头沿Z轴移动,连续采集多个焦平面图像,并计算每张图像的清晰度指标(如Laplacian方差)。当清晰度达到峰值时,系统自动锁定该焦点位置。

2. 聚焦精度

  • 调焦步进精度:1 μm;

  • 重复聚焦偏差:<2 μm;

  • 聚焦时间:<3 秒。

3. 曝光控制

自动曝光系统根据光强分布自动选择最佳曝光时间,并可手动微调。曝光时间范围为0.1–1000 ms,适应不同亮度样品。


八、图像预处理与信号优化

图像采集后,系统会执行多步图像预处理,以提高识别准确性:

  1. 去噪处理:利用中值滤波与高通滤波消除背景噪声;

  2. 对比度增强:通过直方图均衡化算法增强细胞边缘;

  3. 背景校正:扣除非均匀照明造成的亮度梯度;

  4. 灰度阈值分割:区分细胞区域与背景区域;

  5. 形态学操作:去除碎片信号,平滑细胞边缘。

经过这些处理,最终形成清晰、结构化的细胞影像,为后续算法识别提供高质量输入。


九、成像算法与细胞识别

1. 边缘检测

系统采用基于Canny和Sobel算子的边缘检测算法,通过灰度梯度计算识别细胞边界。

2. 区域分割

对于聚团细胞,系统使用分水岭算法(Watershed Transform)将连接的细胞区域分割为独立对象,防止“过计数”或“漏计数”。

3. 特征提取

算法提取细胞的关键形态参数:

  • 面积(Area);

  • 周长(Perimeter);

  • 圆度(Circularity);

  • 平均亮度(Mean Intensity);

  • 灰度分布特征。

这些参数用于区分细胞与杂质、死细胞与活细胞。

4. 智能分类

内置AI识别模型根据大量训练数据建立判定标准,自动识别不同类型细胞(如圆形、椭圆形、不规则形)。


十、活死细胞成像识别原理

1. 染料透膜分析

活死细胞区分基于染料透膜性差异。最常用的是台盼蓝排除法:

  • 活细胞膜完整,染料无法进入,图像中呈透明;

  • 死细胞膜破裂,染料进入后呈深色区域。

2. 灰度判定阈值

系统依据像素灰度差异设置自动阈值,将低亮度区域判定为死细胞,高亮度区域为活细胞。

3. 图像叠加

对于荧光模式,系统叠加明场与荧光图像,通过通道比对可同时显示活细胞与死细胞分布。


十一、成像分辨率与信号校准

1. 分辨率测试

使用10 μm标准微球作为光学参考物,系统自动校验成像比例与像素密度。
实际测试中,成像比例误差小于2%,说明光学与传感器系统高度匹配。

2. 信号校准

每次启动仪器时,系统会自动检测光源亮度与镜头焦距状态,通过软件补偿维持一致的成像条件。

3. 图像均匀性

成像区域的亮度均匀性控制在±5%以内,确保分析区域间结果可比。


十二、数据输出与可视化

1. 图像显示

7英寸高清触控屏显示成像结果,可放大、缩小或对比不同样品。
系统提供三种视图模式:

  • 明场图像;

  • 荧光通道图像;

  • 叠加图像。

2. 数据统计

软件自动计算以下结果:

  • 总细胞数;

  • 活细胞数;

  • 死细胞数;

  • 活性比例;

  • 平均直径与体积分布。

3. 数据导出

结果可导出为CSV、PDF、TIFF等格式,用于后续统计分析或报告生成。


十三、影响成像质量的因素与优化方法

因素问题表现优化措施
光源不均图像边缘偏暗清洁光源窗口并执行平场校正
样品浓度过高细胞重叠,识别困难稀释样品至推荐浓度
样品含气泡成像区域干扰操作前轻拍样品排气泡
聚焦不准图像模糊启动自动聚焦功能
芯片污染视野出现斑点使用清洁载片并擦拭镜头

十四、成像原理的技术优势

  1. 高分辨率与高对比度:清晰识别微小细胞边界;

  2. 自动聚焦与曝光:避免人工误差,保证重复性;

  3. 大视野成像:一次捕获上万个细胞,提高统计可靠性;

  4. 智能算法识别:精准区分细胞与杂质;

  5. 多模式兼容:支持明场与荧光成像;

  6. 实时分析输出:检测与数据生成一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