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栢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赛默飞超低温冰箱TSX400-86CA日常检查

视情况可用手靠近出风口(注意低温设备安全)感受气流是否顺畅、有压缩感或阻力感。若感觉气流减慢或有噪音变化,应安排清洁。
若发现散热受阻迹象,应暂停样本大批操作,静待设备降负载,并安排维护人员清洁。

一、为何日常检查至关重要

设备日常检查是保证冰箱稳定运行、温度达标、样本安全的关键环节。通过每日检查可以:

  • 及时识别设备状态异常(如温度偏高、门未关好、密封垫损坏、散热受阻)并进行修正。

  • 防止因忽视微小问题积累而导致重大故障、样本损失或运行成本上升。

  • 保持温度恢复性能、空气流通、散热效率在优良状态,从而延长设备寿命。

  • 提供一线运营人员对设备状态的“早期警报”,确保维护响应及时。

因此,建立并严格执行日常检查标准流程,是设备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每日检查项目一览

建议每日(每个工作日或每班次)按照以下清单逐项检查,并在检查表中注明确认时间、检查结果、操作人员签名/ initials、如有异常备注。以下为具体项目及说明。

检查类别检查项目检查内容注意要点
温度监控实际箱内温度与设定温度比对观察控制面板显示箱体当前温度、设定温度、偏差情况若偏差超出允许范围(如正偏或负偏较大)需记录并观察是否恢复。

温度报警状态检查是否有“高温”“低温”“温度偏离”报警灯或提示如报警,应立即采取调查;记录报警时间、类型。
门/密封检查外门是否完全关闭确认门把手已扣锁、门与箱体吻合、内门(若有)是否闭合门敞开或未关好为冷气大量逸出主要风险。

密封垫状态目视检查门垫是否有裂纹、变形、污垢、霜冻积聚密封垫损坏会引入湿空气,导致霜冻、温度回升、能耗增高。
散热与通风后部/侧部通风口是否畅通检查设备背后、侧面散热通道是否被放置物、墙壁过近或遮挡散热受阻会造成压缩机负荷增加、温度恢复变慢。

冷凝器/风扇是否积尘用目视或轻触检查散热片及进风口是否可见明显积尘或纤维积尘会削弱空气流通效率,降低制冷系统效率。
箱内空气流通样本盒布设是否阻塞通道查看冻存盒、托架是否贴墙、四周是否有空隙、是否深层塞满阻塞空气流通将导致箱内某些位置温度偏高。
报警与系统状态检查控制面板警报历史/事件日志查看用户界面是否显示近期门开次数、警报事件、运行状态多次开门或警报可能是未来故障伏笔。
操作环境环境温度/湿度是否超出要求实验室环境(空调、通风)是否正常,室温是否过高环境不佳会使冷却系统负荷加大。
样本取放操作当日是否按规范操作门开、样本装取检查操作人员是否先预取样本、减少开门次数、关闭门后观察温度恢复良好习惯可减少冷气逸出、提升箱体稳定性。

三、每日检查详细说明

下面对上述每一项检查内容做进一步说明,帮助操作人员理解“为何”“如何做”“注意事项”。

3.1 温度监控

每日开启设备后或首班前,应登录控制面板查看“设定温度”(例如-80 °C/-70 °C)与“实际温度”显示。

  • 若实际温度比设定温度高出较大数值(例如 +5 °C 以上),应立即观察是否处于“恢复状态”(如刚刚开门或刚加载样本)还是持续偏高。

  • 若温度偏低亦应确认设备是否因负载小或预冷状态,避免样本受损。

  • 温度报警若触发,应记录报警类型(高温/低温)、触发时间、是否已清除、后续是否恢复正常。

  • 建议将温度读数记录至温度监控日志,每日可记录“设定温度—实际温度—偏差—备注”。日后趋势分析可提示设备状态变化。

3.2 门/密封检查

确保设备的外门关闭完全是基础:

  • 注意门把手是否正常、门是否与机体完全贴合、无可见缝隙;如设备配有钥匙锁,应确认门已锁定。

  • 检查密封垫:用目视检查是否有裂纹、变硬、脱胶、霜冻聚集。特别在湿度高或频繁开门环境中,密封垫更容易老化。

  • 若发现密封垫异常,应立即安排维修或更换。提示:一条泄漏的门垫可能导致湿潮空气进入、霜冻迅速积累、制冷效率下降。

  • 如门长时间开启或未关严,设备将进入高负荷运行状态,日常检查时应查询“开门次数”“门开持续时间”记录。

3.3 散热与通风检查

设备背部散热和风扇通道是保持运行效率的关键:

  • 每日靠近设备后部、侧面观察,确认没有箱子、器材、纸箱堆积紧贴设备背面。建议顶部、后部至少保留厂商建议的净空(如 10-15 cm 或更多)。

  • 检查散热片入口出风口是否有灰尘聚集、纤维、纸皮或静电吸附物。尤其在地面风比较大、通风管道末端附近,应注意尘埃堆积。

  • 视情况可用手靠近出风口(注意低温设备安全)感受气流是否顺畅、有压缩感或阻力感。若感觉气流减慢或有噪音变化,应安排清洁。
    -若发现散热受阻迹象,应暂停样本大批操作,静待设备降负载,并安排维护人员清洁。

3.4 箱内空气流通状态

虽然这是“每日”简略检查,但依然重要:

  • 打开门检查样本盒摆放是否合理:冻存盒是否堆积密实贴箱壁,托架是否满载且无空气通道。建议样本盒与后壁、侧壁之间保留少许空隙。

  • 若发现样本盒贴箱壁或冰箱右深处有“死角”堆积,应记录并安排优化重布。空气流通受阻会令该位置温度偏高、样本风险增大。

  • 每日可轻微观察箱内是否有可见霜冻聚集在某层、某角落,如果是,应进一步查找通风或密封问题。

3.5 控制面板警报与状态日志

日常检查应包括查看设备是否经历近期异常事件:

  • 在控制面板上查找“事件日志”或“用户操作日志”,记录如:门开启超过预设持续时间、温度偏高/低报警、断电事件、备用系统启动等。

  • 若发现某日开门次数特别多或某段时间持续报警,应备注并可能建议维护人员进行进一步诊断。

  • 如果设备连接远程监控系统,应同时核对远程监控记录是否与设备本地一致。

  • 日常记录可采用“开门次数”“单次开门持续时间”“高温警报次数”“温度恢复时间”等参数,用于趋势分析。

3.6 环境条件检查

实验室环境变化亦对设备运行有重大影响:

  • 每日检查设备周围环境温度,尤其夏季或设备旁有热源、暖气、空调出风口时,应关注是否超过设备推荐范围。若环境温度偏高(如 >32 °C),设备负荷增加。

  • 检查散热区域是否遭遇异常湿度、结露、地面湿滑、通风口堵塞等。湿度过高可能导致外箱结露、霜冻加速。

  • 检查地面是否有积水、杂物、拖线或机柜移动迹象。地面不平或震动过大可能影响设备脚轮锁定状态。

3.7 日常操作习惯检查

操作习惯虽不直接属于设备结构,但对运行状态影响极大:

  • 当日是否有大量样本加载或取出操作,且是否按规范完成(如预取所需样本、减少开门次数、关闭门后观察温度恢复情况)?如有异常,应记录并评估是否需延长恢复时间。

  • 是否发现操作人员在样本取放过程中将冻存盒撞击内壁或拉扯门密封,这类行为有可能损伤内部结构。

  • 是否当日已进行“箱门防堵”检查:确认箱门开时无障碍、托架无导致门无法完全闭合的冲突。


四、异常情况识别与应对建议

在日常检查过程中,如果发现下列任一异常,应立即标注并启动进一步调查或维修流程。

异常现象可能原因初步应对措施
实际温度持续高于设定值(如偏高 5 °C 以上)门未关闭、密封垫损坏、散热受阻、负载骤增先关闭门、检查密封;减少新样本加载;观察散热通道。
门未闭合提示或门把手感松门铰链松动、脚轮未锁定、密封垫变形立即检查铰链、脚轮锁定状态,检查门垫。
后部或侧面散热通道堆物或灰尘积聚严重堆放箱体太近、背景杂物堆积、通风窗关闭清理障碍物、疏通通道、确认净空。
样本盒贴壁堆满、空气通道被阻塞装载过密、样本摆放不当重新布置样本,确保空气通道保留。
多次门开记录、开门持续时间长操作习惯不佳、取样流程不清晰会议提醒操作人员遵守规范,优化取样流程。
风扇声音增大、振动感明显风扇积尘、轴承磨损、散热片阻塞规划风扇清洁或维修、安排技术人员检查。
控制面板报警历史频繁冷却系统负荷大、环境不佳、电源波动检查报警日志、环境温度、供电稳定性。

若出现上述任一项,应先将该异常记录在“日常检查异常备注”栏,再根据实验室流程通知设备管理或服务人员,并继续监测恢复情况。


五、检查记录建议与档案管理

良好的记录管理是日常检查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操作人员应按照以下建议建立记录流程:

  1. 每日检查表:建议使用打印或电子表格方式,列明上述所有检查项目、操作人员栏、时间栏、备注栏、异常标记栏。每日完成后由班次人员签名确认。

  2. 异常备注:若当天发现异常情况,应在备注栏详细说明:例如“后部散热通道被箱体挡住,已移出2箱样本,观察恢复”或“密封垫边缘发现裂纹,标记为维修候选件”。

  3. 趋势跟踪:每月或每季度汇总温度偏差数据、开门次数、维修次数及能耗变化,将这些数据与设备厂商性能指标比对,若趋势逐渐恶化,应提前计划维护或升级。

  4. 档案归档:每台设备应有“设备档案文件夹”,包含设备型号、序列号、安装日期、保修期、每月/每季度检查表、维修记录、校准证书、异常日志。

  5. 审核与改进:建议每季度由实验室经理或设备管理员审核检查表、异常情况及维修历史,并针对操作习惯、样本布局、环境条件提出改进建议。

通过规范的记录体系,不但可以提升设备运行可靠性,还为未来维修、替换或样本审计提供可靠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