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默飞超低温冰箱TSX400-86CA操作说明
一、安装与准备阶段
在正式使用之前,完成设备安装与环境准备是确保其正常、安全、高效运行的基础。
1. 安装位置与环境要求
设备应被放置在室内通风良好、环境温度符合15 °C 到 32 °C范围(或设备指定的最高环境温度)且湿度适中的实验室。不能放在阳光直射、空调出风口、暖气或热源附近。若设备靠墙摆放,后背及两侧应保留足够净空,一般建议后方约15 cm以上,侧面和顶部也应保留推荐距离,以确保冷凝器与风扇可以顺畅排热。
安装地面需平整、稳固,设备脚轮锁定或底座固定,避免振动和移位。电源应按照铭牌规格匹配合适电压、频率,并且必须可靠接地,避免使用带漏电保护 (GFCI) 的插座,除非厂商明确允许。
2. 拆箱与初次检查
在开箱时应检查外包装及设备外壳是否有运输损伤。如发现损伤,应保留包装并及时与承运方、厂商沟通。打开设备后,检查附件是否齐全(如钥匙、USB存储器、校准证书、安装支件等)。确认内壁无运输中松动物、托架无损坏、门把手、门锁功能正常。
3. 接通电源与初始设定
设备安装就绪后,连接电源,将主开关置于“开”状态。首次启动时,设备可能会提示输入地区、语言、日期/时间等参数。在控制面板上设置这些基本信息,确认设备处于正常待机状态。
随后,设定首选温度(如-80 °C或根据样本需求),并允许设备空载运行至少 12 小时以上,以达到稳定状态后再加载样本。初次加载时建议分层、分批进行,每加载一层之后待设备恢复至设定温度后再加载下一层,以避免热负荷过大。
二、日常操作流程
日常使用包括样本装入、取出、日常监控、开门管理、温度设定等关键操作。
1. 样本装入与布置
将冻存盒或样本盒按照托架分层、分区细致摆放。建议将常用样本置于容易访问的位置,如靠近门或中层,而不常用样本可放在深层或下部。注意样本盒与箱壁之间应保留少许通道空间,以保证空气流通。不要将样本紧贴后壁或托架满塞至无法通风状态。每次加载不要一次性大量放入,应分批进行,从上至下逐层加载,并在每层加载完毕后等待温度恢复再继续。
2. 样本取出操作
在取样时,应事先准备好所需样本,减少箱门开启时间。打开门后,快速完成取样操作,然后及时关闭门。避免将门长时间敞开、或在打开状态下来回取样。取出样本后,应关闭门并观察温度恢复;如取样次数频繁,应监测设备是否仍能迅速回到设定温度。
3. 温度设定与调整
进入控制面板,可以查看当前设定温度、实际箱内温度、温度偏差、最大/最小记录等。根据样本需求调整设定温度时,应考虑样本的重要性、访问频次、能耗预算等因素。例如长期保存关键样本可设为-80 °C或-86 °C;而访问频繁或中期保存样本可设为-70 °C至-50 °C以减少负荷。调整设定温度后应观察设备运行状态是否稳定、温度是否能迅速恢复、是否有异常报警。
4. 门锁与安全控制
设备配有钥匙锁、挂锁环或可选门禁卡系统。操作人员应使用专用钥匙或卡片开启冰箱门。完成操作后应及时锁定门。建议将门锁钥匙妥善保管,并登记能够操作设备的人员名单。通过控制面板可设置用户权限、密码、访问记录、访客卡等,保证仅授权人员操作。
5. 警报和监控
控制面板上设有高温、低温、门开启时间过长、断电、制冷系统故障等多种警报。用户应定期检查警报屏幕是否存在历史警报、查看事件日志。插入 USB 存储器可导出温度、事件日志或报警报告。实验室还应配备冗余温度监控系统(如独立温度探头、主机监控软件、远程报警)以保障样本安全。
三、监控与数据记录
对超低温冰箱而言,持续的监控与准确的数据记录至关重要。
1. 控制界面操作
在主界面可查看温度、状态图标、警报指示。导航到“健康状态”或“系统状态”屏幕,可查看门开启次数、上一次开门时间、平均开门时间、最高/最低温度偏离、备用系统状态(如设备配置备用 CO₂/LN₂)等信息。
通过“事件日志”可查看过去若干天/小时内的重要系统事件,如警报触发、开门次数、电源中断、用户登录等。日志可按日期排序、筛选类别,并通过 USB 导出为報告格式(如 PDF)保存。
2. 温度监控与外部记录
建议使用额外温度探头或监控系统独立于主控制器,以便在主控制器故障或校准偏差时仍能获得可靠温度数据。实验室应设置温度报警系统,并记录每日日/周温度读数、最大偏离、恢复时间等。
定期(如每月)检查温度日志趋势:包括设定温度与实际温度差、温度恢复时间、温度波动范围、能耗变化趋势、设备运行状态。若发现温度上升、恢复变慢、波动扩大,则可能提示冷却系统或空气循环出现问题。
3. 用户与权限管理
若设备配有用户角色与门禁系统,应在控制面板中定期检查“用户”屏幕,确认哪些人员有操作权限,新增或删除用户时需进行登记。导入/导出用户数据库可用于备份或迁移。同时应定期更换门禁卡或密码,以保证安全。
4. 报告与校准档案
用户应建立设备档案,保存校准证书、温度记录、运行日志、维修记录、警报历史、样本移入/移出记录。建议每年整理一次报告,评估设备运行状态、样本安全性、装载效率、能耗趋势,为后期维护或替换决策提供依据。
四、关闭设备与故障处理
在设备需清理、维护、更换或暂停使用时,以及出现故障报警时,须按照规范流程处理。
1. 设备关闭或待机模式
如果设备暂时不使用,可按控制面板上的“待机/Standby”按钮约3 秒,进入待机状态。待机状态下制冷关闭,箱内温度会上升,因此不得长时间暂停运行。若需完全关闭,应在待机状态下切断断路器。再次启动前,应确保箱内样本已安全移出或温度容许,并预热/预冷至设定温度后再重新存入样本。
2. 故障报警响应流程
当触发高温、低温、门开启过久、断电、备用系统启动等警报时,应立即:
确认警报类型,并查看控制面板上的详情。
若为门开启报警,迅速关闭门并确认密封情况。
若为高温报警,立即检查设备运行状态:是否为刚加载大量样本/开门频繁/散热通道受阻/风扇失效。暂停操作样本装取,观察温度恢复。
若设备不能自行恢复,应联系服务工程师,并考虑样本迁移至备用冰箱。
在维修期间,需记录故障时间、警报类型、操作人员、采取措施。设备恢复后,确认温度稳定、无继续警报、恢复时间正常。
3. 紧急样本保护措施
若设备严重故障,例如压缩机停止运行、制冷系统漏氟、控制面板失效,应立即启动样本保护流程。例如将样本转移至备用冰箱,或启动设备配备的 LN₂/CO₂ 后备系统(如果已安装)。取样、转移过程须快速、有人值守、记录完整,确保样本温度尽快恢复至设定值。
4. 日志与维修记录更新
在维修完成后,应将维修详情、日期、维修人员、所更换零件、运行测试结果录入设备档案。建议在维修后观察设备运行至少 24 小时,确认温度恢复能力正常、无异常警报、运行声音正常。
五、操作注意事项与最佳习惯
为保证该设备长期稳定运行并保护样本安全,以下操作习惯尤为重要:
每次开门前先思考所需操作,避免频繁开关门或长时间敞开。
装载样本应从上层至下层、从前至后,避免一次性集中加载大量样本。
每层托架装载后,应让设备有足够时间恢复至设定温度再继续装载。
样本盒摆放应避免阻塞空气流通路径:不要堵塞后壁,不要将盒子贴箱壁,更不要将托架塞满至无通道空间。
环境温度偏高或设备背部近墙应经常检查散热通道是否畅通。
定期清洁风扇入口、散热器、冷凝器滤网、门密封垫,保持设备散热与密封性能良好。
记录并监控温度恢复时间、样本装取频次、门开次数等指标,如发现趋势变差,应及时采取措施。
建立设备档案与维护计划,将操作、监控、维修、样本管理流程规范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