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默飞荧光定量PCR仪QuantStudio 3实验流程
一、实验前准备
在正式开始实验前,应首先完成环境与设备的准备。实验室需具备洁净、干燥、无强电磁干扰的操作空间。PCR实验区域建议分为样品制备区、体系配制区与扩增分析区,以防止交叉污染。
1. 仪器状态检查
通电前确认仪器摆放平稳,通风良好。打开QuantStudio 3电源后,系统会自动进行硬件自检,包括温控模块、光学检测模块和风冷系统。若屏幕提示“System Ready”,说明设备状态正常。应定期执行温度校准与光学校准,以确保数据准确。
2. 耗材与试剂准备
实验耗材需为专用的光学透明PCR板或0.1 mL PCR管,并使用配套封膜以保证荧光信号透射。试剂需在低温保存,使用前置于冰上融化。常用试剂包括:
qPCR Master Mix(含SYBR Green或TaqMan探针体系);
引物与探针;
模板DNA或cDNA;
无RNA酶水(RNase-free Water);
内参基因标准样品(若为相对定量实验)。
3. 模板与引物质量控制
模板DNA需纯度高、无蛋白或有机物残留,A260/A280比值在1.8–2.0之间。引物应经序列特异性验证,长度一般为18–24个碱基,扩增片段建议在80–200 bp。
二、反应体系建立
反应体系配置是实验成功的关键。体系体积常设为20 μL或25 μL。以下为标准体系示例(以SYBR Green法为例):
2× Master Mix:10 μL
上游引物(10 μM):0.5 μL
下游引物(10 μM):0.5 μL
模板DNA:1–2 μL
无RNA酶水补足至总量20 μL
若采用TaqMan探针法,则需额外加入探针0.25 μL,并调整水量以保持体系总量不变。
反应体系应在冰上配制,混匀后轻轻离心,确保无气泡。为减少操作误差,建议采用多通道移液器或制备混合母液。每个样品建议设置三次重复孔,以提高统计可靠性。
三、孔板布局与样品录入
QuantStudio 3配套软件提供直观的96孔板布局界面。用户可通过点击或批量填充方式定义每个孔的内容。
1. 样品类型定义
Unknown(未知样品):实验待测样本;
Standard(标准样品):用于绘制标准曲线的梯度稀释样品;
NTC(阴性对照):不含模板,用于检测污染;
Control(阳性对照):已知浓度样本,用于验证体系稳定性。
2. 通道与探针分配
若使用多通道荧光检测,可在布局界面为每个目标分配荧光通道。常见配置如下:
FAM通道:目标基因;
VIC/HEX通道:内参基因;
ROX通道:被动参考荧光,用于信号校正。
系统支持通道同步采集与多重检测,可同时分析多个基因靶标。
四、扩增程序设置
扩增程序设置直接决定PCR反应的成功与检测灵敏度。进入软件“Run Method”界面后,编辑扩增步骤。
1. 标准程序设置
初始变性:95℃,2分钟;
循环阶段(40次):
变性:95℃,15秒;
退火/延伸:60℃,1分钟(采集荧光信号);
熔解曲线分析(若使用SYBR Green法):
60℃升至95℃,每0.05℃采集一次荧光信号。
2. 梯度温度实验
为确定最佳退火温度,可启用“Temperature Gradient”功能,选择多个孔位设定不同退火温度(通常55℃–65℃范围)。
3. 荧光采集策略
选择“Collect Fluorescence”选项,使系统在延伸阶段采集荧光。若为多通道实验,应分别启用每个通道。采集频率可调整为每循环一次或多点采样。
五、实验运行与实时监控
将封膜后的反应板轻轻离心,确保液体均匀分布后放入样品仓。关闭盖板后,点击“Start Run”启动实验。
运行过程中,软件实时显示扩增曲线、温度变化曲线与荧光强度数据。用户可随时切换视图查看单通道或多通道扩增状态。
系统自动记录每个循环的Ct值估算、信号强度与样本状态。若检测到异常(如温控不稳定或光学干扰),系统会提示“Check Thermal Block”或“Low Signal Warning”。实验可在中途暂停并继续运行,不影响已完成数据。
实验结束后,系统自动保存原始数据文件(.eds格式),并进入分析界面。
六、扩增结果分析
实验完成后,QuantStudio 3软件自动进行数据计算与图形生成。
1. 扩增曲线分析
扩增曲线呈“S型”,前期为基线阶段,中期为指数增长,后期趋于平台。系统自动绘制Ct阈值线,计算每孔Ct值。若重复孔Ct差异>0.5,应检查体系均一性。
2. 标准曲线与扩增效率
对于绝对定量实验,系统根据标准样品浓度绘制标准曲线,计算扩增效率E与线性相关系数R²。理想效率为90%–110%,R²≥0.99。
3. 熔解曲线分析
若使用SYBR Green染料,系统会自动生成熔解曲线,用于验证扩增产物特异性。理想曲线应呈单峰;多峰或宽峰提示非特异性扩增或引物二聚体形成。
七、数据解读与结果输出
QuantStudio 3软件支持自动与手动两种结果分析模式。
1. Ct值解读
Ct值反映样品中目标模板的初始量。模板浓度高,Ct值越小;浓度低,Ct值越大。一般Ct值>40视为阴性信号。
2. 相对定量计算
在基因表达研究中,常使用ΔΔCt法计算表达倍数。
ΔCt = Ct(目标基因) - Ct(内参基因)
ΔΔCt = ΔCt(实验组) - ΔCt(对照组)
相对表达量 = 2^-ΔΔCt
3. 绝对定量结果
根据标准曲线方程,系统自动换算样品浓度或拷贝数,并生成统计表。用户可通过图表直观比较样品间差异。
4. 数据导出与报告生成
分析完成后,点击“Export Results”导出Ct值、标准曲线及图形文件。支持导出Excel、CSV或PDF格式,并可添加实验信息、操作人员及样品备注。
八、实验质量控制
在整个实验流程中,质量控制是确保数据可靠的核心。
阴性对照(NTC):若出现扩增信号,说明体系污染,应重新制备。
阳性对照:Ct值应稳定,波动不应超过±0.5,否则表示体系或酶活异常。
重复孔一致性:CV值小于2%为理想。
熔解峰验证:单一峰表示特异性扩增;多峰说明引物需优化。
此外,实验完成后应保存系统日志与原始数据文件,确保可追溯性。
九、常见问题与排查
无扩增曲线或Ct值过高:
模板浓度太低、引物降解或扩增程序错误。建议重新配制体系并验证引物质量。熔解曲线出现多峰:
可能为引物二聚体,调整退火温度或优化引物序列。扩增效率偏低:
检查模板纯度或使用新鲜酶体系,确保反应组分比例正确。重复孔差异大:
可能为移液误差或气泡干扰,建议预混母液并轻轻离心。
十、实验后维护与数据管理
实验结束后,应立即清理样品仓与光学窗口,避免荧光染料残留影响后续实验。使用无酒精湿巾轻擦窗口表面,保持清洁。
系统数据文件可在主界面“Project Library”中查看、备份或导出。为保证长期稳定运行,每月建议执行一次系统维护:
温控模块验证;
光学通道校准;
软件更新检查。
关闭仪器时,应确保主程序退出并保存数据,再切断电源。
十一、实验优化建议
优化引物浓度可显著改善信噪比。常见范围为0.1–0.5 μM;
Mg²⁺离子浓度对酶活影响明显,应保持一致;
样品量过高会导致荧光饱和,可适当稀释;
若多重检测通道间信号干扰,应调整荧光探针浓度;
实验前确保反应体系无气泡,否则可能造成光学误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