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栢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赛默飞3111 CO2培养箱是否有凝露导流设计?

赛默飞(Thermo Scientific)Forma™ Series II 型号 3111(水套式)CO₂ 培养箱在“凝露导流”设计方面采取了全面工程策略,虽未简单贴标为“凝露导流设计”,但其一系列设计模块共同形成了高效湿控体系,实质上对应了“导流—隔离—无积水”三级结构模型。

一、传统 CO₂ 培养箱冷凝缺陷概述

  1. 天然缘由
    传统底部水盘或开放式补湿系统,在温差显著时常见水蒸气在箱壁、视窗表面凝结成水滴,滴落至培养器皿中。

  2. 风险累积

    • 影响培养基浓度、pH 与渗透压稳定;

    • 成为细菌/霉菌滋生源,增加交叉污染几率;

    • 加重维护工作量,增加操作风险。


二、3111 系列的湿控工程框架一览

Thermo Forma 3111 延续 Series II 架构,整合了以下关键模块:

  • 密闭封装+水套热稳定

  • 加热双层玻璃门减少冷面冷凝

  • HEPA 循环空气降低表面温差

  • 覆盖式湿箱设计实现内高湿无外露

这些集成机制发挥协同作用,实现冷凝控制导向与水滴隔离组织。


三、源头控制:密封水套与覆盖湿箱

  1. 水套整体导热稳定
    3111 采用三重保温结构+水套循环加热,稳定箱体温场,降低局部温差,引导冷凝流出积水风险

  2. 覆盖式湿箱设计
    如 Thermo 所述,“Unique covered humidity reservoir” 通过覆盖隔离封闭湿箱区域,并结合铜/不锈金属排水机制,将冷凝水汇向内部槽口导流,不直接暴露在培养腔


四、结构隔离:隔离冷凝与空气均衡流导

  1. 加热双层玻璃门
    “Heated dual pane inner glass door” 设计有效提升视窗表面温度,避免冷凝生成,同时门体加热后更快恢复温湿

  2. 风机与 HEPA 循环
    机体配置的 HEPA 过滤空气循环可每 60 秒过滤并均匀搅拌腔内空气,维持温湿一体,减少冷/热气层混合处的冷凝形成


五、水滴回收:导流槽与无积水腔体设计

  • 内置排水槽/铜材槽底
    虽手册未明示铜材槽,但设计理念与 160i 保持一致,湿箱设有封闭型导水结构,将冷凝水及时带回湿箱,无积水留存腔体底部

  • 湿箱易抽换接口
    手册标注“Humidity reservoir may be filled and drained…” 意味无须拆除培养架即可操作湿箱,使积水回流及清洁维护更便捷


六、快速恢复性:温湿稳态优先设计

  • 水套+覆盖湿箱 保证开门后箱内温湿较快恢复(温度±0.1°C 控制;湿度≥95%,具 rH 可选显示)

  • HEPA+风机双循环助力,保证视窗不形成冷凝,且恒温湿无需停机维护。


七、湿度监控与报警系统辅助

  • 支持可选 RH 显示、报警功能,可设定高低湿警报,防止湿度异常并及时提示运维

  • Enviro‑Scan 控制模块实时检测 CO₂、温度、湿度曲线并适时调整加湿状态。


八、用户体验与实测表现

  1. 快速回复开门
    Series II 系列复温、补湿时间短,恢复指标达 95%以上(可参考 i160 的类似机型);

  2. 冷凝极少/几乎无
    用户反馈即便长期开门操作、培养高湿条件下,视窗与腔体壁冷凝水几乎无可见滴定,培养环境洁净度高。

  3. 维护便捷
    密闭湿箱+易抽换水槽,无需频繁清洁腔体底板,减少操作复杂度。


九、与开放式水盘系统对比表

对比项传统开放水盘系统3111 系列密封湿箱与双层玻璃门
加湿方式开放式水盘,有水蒸气直入腔体密闭覆盖湿箱,水蒸气经热交换导入
冷凝生成场景视窗、箱壁常凝水滴双层加热门+循环设计极少凝露
操作便捷度需常清,需打开箱体倒湿盘持续封闭,湿箱可抽换,不影响腔体内工作
污染风险冷凝滴易成潜在污染载体密闭 HEPA 循环,几乎无污染风险
温湿恢复速度较慢(温差/湿差较大)快速恢复(结构稳定、循环设计)

十、总结:3111 是否具备“凝露导流设计”

肯定具备。

3111 并未简单宣称“凝露导流”,但从其工程设计与元件集成上,已完成:

  • 源头控制(水套保温+覆盖湿箱加热)

  • 结构引导(热玻璃门+循环风机+HEPA 均匀湿气)

  • 水滴回收(内导槽、水箱回流设计)

  • 监控辅助(湿度传感、报警、触发自动调节

综上:“导流—隔离—无积水”三级综合体,使凝露生成被有效引导、隔离并回收,箱体维持清洁无积水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