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日荧光定量PCR仪FQD-96A是一款高精度的分子生物学实验设备,广泛应用于基因检测、病原体分析、药物研发以及分子诊断。该仪器结合温控系统与光学检测模块,可以在极短时间内完成核酸扩增与实时荧光信号采集。作为精密仪器,操作过程必须严格遵循安全规范,以保障实验结果的准确性、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和仪器的长期稳定运行。
环境要求
保持实验室洁净、干燥、通风良好,避免强光直射和潮湿环境。
环境温度建议控制在18–30℃,相对湿度保持在30%–70%。
禁止在有腐蚀性气体、易燃易爆物品的环境中运行仪器。
人员要求
操作人员必须接受系统培训,熟悉仪器性能和操作规程。
进入实验区应穿戴实验服、一次性手套和口罩。
非授权人员不得随意操作或开启设备。
安全意识
所有操作均需遵循“先检查、再使用、后清洁”的原则。
实验中如出现异常现象,应立即中止操作并报告。
电源要求
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交流电源,电压范围220V±10%,频率50Hz。
仪器必须接地,电源插座应具备良好接地线。
电气保护
不得私自拆卸或改装电气部件。
在清洁或维护前必须断电,并拔掉电源插头。
定期检查电源线有无磨损或破损,发现问题应立即更换。
防静电措施
在操作过程中避免穿戴易产生静电的衣物。
可在仪器附近配置防静电垫,防止静电干扰电路。
分区管理
样品制备区、扩增反应区和分析区必须物理隔离。
各区域耗材与试剂不能混用,避免交叉污染。
耗材管理
使用一次性无RNA/DNA污染耗材,如枪头、离心管。
每次实验后,耗材应按规定处理,不得重复使用。
污染防控措施
反应板在封板前应避免溅液和气泡。
阳性对照管和高浓度模板必须单独处理,操作后立即封闭。
样品操作
样品必须在生物安全柜内处理,避免气溶胶传播。
避免直接接触核酸染料,如有接触应立即冲洗。
加样规范
加样过程中应缓慢操作,防止溅液。
使用多通道移液器时要保证枪头紧密,避免漏液。
运行监控
仪器运行过程中不得随意打开盖板。
若需中途停止运行,应按照软件指令安全中断。
日常清洁
外壳使用柔软无尘布蘸少量酒精擦拭。
光学检测区应使用专用镜头纸轻拭,避免划伤。
定期维护
定期检查温控模块和散热系统,避免灰尘堵塞。
每季度由专业人员进行内部校准和检修。
注意事项
不可使用强酸、强碱或有机溶剂清洁仪器。
不得在未断电情况下进行维护。
制度建设
制定仪器使用登记制度,每次使用须记录操作人、时间和实验项目。
建立安全检查制度,定期排查风险隐患。
人员培训
每年组织安全培训,内容包括仪器操作、应急处理和防污染知识。
文件管理
保存操作手册、维护记录和安全报告,确保可追溯性。
电气风险
风险:短路、触电。
防范:使用合格插座,保持干燥,及时更换损坏电缆。
生物风险
风险:病原体泄漏。
防范:操作中使用二级生物安全柜,严格佩戴防护装备。
化学风险
风险:荧光染料或缓冲液溅出。
防范:佩戴护目镜,严格按照规定浓度使用。
操作风险
风险:高温部件烫伤或误触光学元件。
防范:仪器运行过程中禁止触碰加热模块,光学部分严禁裸手接触。
电气故障应急
立即关闭电源,拔掉插头,通知电气维修人员。
生物污染应急
若样品泄漏,应立即用含氯消毒液擦拭,并启动实验室污染处置程序。
化学品接触应急
若试剂接触皮肤,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
若进入眼睛,应立即冲洗并就医。
火灾应急
切断电源,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在火情无法控制时,应立即撤离并报警。
博日荧光定量PCR仪FQD-96A作为高端分子检测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安全规范。从环境、人员、电气到防污染和操作维护,每一个环节都与实验结果和操作人员安全密切相关。运行安全说明的意义在于帮助使用者系统掌握潜在风险,规范操作行为,建立长期安全管理体系。
科学、安全、规范地使用FQD-96A,既能延长仪器使用寿命,又能最大程度保障实验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为科研和临床提供坚实保障。
黑马仪器网 浙江栢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