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日 FQD-16A 实时荧光定量 PCR 仪是一款小型化的分子检测设备,具有通量适中、操作简便、检测灵敏度高等优势。为了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设备的长期稳定运行,实验人员在使用过程中必须遵循严格的注意事项。本指南从不同环节系统总结相关要求,为实验室安全与高效运行提供参考。
温度与湿度控制
仪器适用环境温度为 18–30℃,湿度 30–70%。
应避免强烈温差或潮湿环境,防止冷凝影响光学系统。
实验区域布置
应按照“样品前处理区—反应体系配置区—扩增产物分析区”三大区域进行分区操作。
每个区域应配备专用移液器和耗材,防止交叉污染。
台面与电源
仪器应放置在稳固、水平的实验台上,避免震动。
电源应稳定,具备接地保护,电压范围 100–240V。
清洁与防尘
环境保持整洁,避免粉尘堆积。
使用空调或空气净化设备时,应避免气流直接吹向仪器。
样品提取
RNA/DNA 提取需在无核酸酶环境下进行,防止降解。
样品保存应遵循规范:RNA 建议 -80℃,DNA 建议 -20℃。
模板浓度
模板浓度过低可能导致 Ct 值偏高或无扩增信号。
模板浓度过高可能导致非特异扩增或抑制反应。
引物设计
避免互补序列,减少二聚体形成。
引物长度一般在 18–24 bp,GC 含量 40–60%。
试剂使用
所有试剂应避免反复冻融。
Master Mix 和荧光染料需避光保存。
使用前应在冰上操作,反应结束后尽快放回适宜温度。
对照设置
每次实验必须设置阴性对照(NTC)。
必要时设置阳性对照和内参基因,保证数据可靠性。
反应体系配置
在冰上操作,减少酶活性丧失。
配置完成后应混匀并瞬时离心,防止气泡。
样品上机
确认管壁干净,无残留物。
反应管需与模块贴合紧密,避免温差。
上机前检查管盖密封,防止蒸发。
程序设置
确认预变性、循环次数、退火温度设置合理。
熔解曲线升温速率不宜过快,一般设定为 0.5℃/步。
通道选择
根据试剂类型选择正确的荧光通道。
多重检测时需避免荧光光谱重叠。
实验运行
实验过程中禁止频繁开关盖板。
运行中若需中止,应在软件中选择“安全停止”。
扩增曲线
正常扩增曲线应呈“S 型”。
曲线异常需结合熔解曲线和对照组进行判断。
阈值线设置
阈值应设在指数扩增区,而非基线或平台期。
阈值过高或过低均会影响 Ct 值计算。
熔解曲线
单峰代表扩增特异性良好。
多峰提示非特异扩增或引物二聚体。
定量方法
绝对定量需使用标准曲线,确保线性范围合格。
相对定量需结合内参基因,避免样品差异带来偏差。
数据保存与备份
实验结束后应立即导出数据并备份。
建议保存原始数据文件,便于后续分析。
日常清洁
每次实验后用无尘布擦拭仪器外壳与模块表面。
光学检测窗口禁止使用含腐蚀性溶液清洁。
长期存放
若长期停用,应断开电源并覆盖防尘罩。
存放环境保持干燥,避免潮湿腐蚀。
校准与检测
建议每 6–12 个月进行一次专业校准。
若出现温控异常或光学信号衰减,应及时联系售后。
耗材使用
仅使用兼容管材和光学透明耗材。
避免使用低质量管材造成漏液或信号干扰。
个人防护
全程佩戴实验服、手套,必要时佩戴护目镜。
操作 RNA 实验需使用防 RNase 手套。
污染防控
严格执行分区操作。
使用专用枪头,避免重复使用。
建立污染监测机制,定期检测阴性对照。
废弃物处理
使用后的 PCR 管应集中处理,高压灭菌后丢弃。
污染性废液应在规定容器中收集,并定期处理。
实验失败风险
原因:操作失误、试剂污染、设备异常。
预防:建立标准操作规程,操作前逐项核对。
假阳性与假阴性风险
假阳性多因污染,假阴性多因模板不足。
预防:严格分区、设置对照、优化模板提取。
设备损坏风险
原因:电压不稳、强烈震动、过度使用。
预防:使用稳压器,确保平稳环境,定期保养。
上岗培训
新手应经过理论与实操培训。
熟悉仪器参数设置与数据分析方法。
操作记录
每次实验需记录样品来源、试剂批次、操作人。
数据与操作记录应归档保存。
持续学习
定期组织学习最新 qPCR 技术与应用。
结合实际问题进行经验总结。
博日 FQD-16A 实时荧光定量 PCR 仪在科研、临床、农业、食品及环境检测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价值,但其性能发挥的前提是正确使用与规范操作。注意事项主要包括:
环境:保证洁净与稳定的实验条件;
样品与试剂:保持纯度与质量,设置合理对照;
操作:严格遵循流程,避免污染与误差;
数据:科学分析、妥善保存与备份;
维护:定期清洁与校准,延长设备寿命;
安全:注重防护与废弃物处理,降低风险。
只有在充分遵守这些注意事项的前提下,才能确保 FQD-16A 的稳定运行和实验结果的准确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在分子检测领域的价值。
黑马仪器网 浙江栢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